人移物移厂不移,形变色变随客变——平桥区龙井乡的“小厂子 巧心思”

2020年04月04日10:01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在见过那些高达几十米、个头硕大、色彩艳丽、工艺繁复的大型稻草雕塑并发出啧啧称奇声后,再见到那个产出它的工厂,难免会觉得简陋狭小。

这些分布在全国各地,出现在各大活动会场、庆典仪式最显眼位置的稻草景观,甚至可以说是“生态装置艺术”,全部出自一个人,一个村庄。 平桥区龙井乡南雷村村民雷本章今年45岁。二十多年前,他是村里南下进城务工大军中的一员。在深圳打拼多年,他以勤励为自己挣下一家塑胶原料厂。2017年,在党和政府的政策号召下,他返乡创办了“信阳农林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专门利用稻草秸秆等农余物生产加工稻草工艺品。

疫情的暴发最初给雷本章带来很大忧虑:“新冠肺炎来了,大家都出不了门,还有谁要看稻草人啊......”出乎雷本章意料的事有两个,一个是新冠肺炎得到基本控制的速度超乎他的想象,另一个则是接到订单的速度超乎想象——三月份至今公司已接到两个数额几十万的订单。

谈到公司经营的秘诀,雷本章笑着直言:“山不转水转,那客不动就我动呗。”大型装置很大的一个成本来源在于运输费用——大型稻草工艺产品内部采用焊接工艺,一旦装配完成就无法拆卸,只能整体搬运。体积巨大、重量十足、运输中的磕碰容易导致造型变形降低视觉效果......这带来的无疑是巨大的运输开销。雷本章于是想到,既然产品“泰山难移”,何不把厂子变成“一叶轻舟”?农林谷公司采取了“人就客,料就地”的经营战略,将原厂生产规模、厂房面积及机械设备大幅“瘦身”,将主要资金投入到专业技术工人的培训上。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培训学习,雷本章拥有了一支“专业、高速、有序”的产品生产团队。从此,雷本章的产品生产摆脱了厂房和大型设备的冗重外壳。他和团队轻装上阵,随据订单需要随时奔赴客人指定地点,携带简单设备、或直接租用当地设备,就地制作成型。就连生产所需的稻草、秸秆、等玉米叶等原材料,也是从龙井乡或其他原料产地直接运输到制造现场。稻草秸秆等原材料因为重量轻,运费成本不高,且从原材料场地直接运输,去除了多次周转的中间费用,大大降低整体成本。

在造型上,农林谷公司更是“主随客便”,可以按照客户的不同需求,量身定制各式各色的稻草工艺产品。飞天巨龙、田园丰收、蝴蝶双飞、花团锦簇.......奇特多变的造型,绚丽夺目的色彩,很难想象出它的前身是农田里无处安放遭人嫌弃的余食赘杂。

说起创办稻草加工公司的初心,雷本章说:“一个是秸秆焚烧不安全也不环保,做工艺品好看又赚钱,再一个也能给年老体弱的乡亲分口饭吃。”雷本章的公司采取计件的工资计算方法,普通工人平均一天最低收入60-70元/天,电焊工人的工资更高些,达到了日收入150-200元/天。另外据平桥区宣传部门负责同志叶琴的介绍,每年收获季后秸秆、稻草等的堆积、燃烧往往对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不适当不科学的农余产物处置,很容易引起消防事故。而雷本章花样各异的工艺品却巧妙地“变废为宝、化险为夷”,为城乡増彩,为村民添财,为政府分忧。

放眼雷本章的公司,鲜见年轻人的身影。雷本章告诉我们,因为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村里只剩下老人、孩子和其他有肢体或智力障碍、劳动能力有限的人。所以在平桥区政府、龙井乡政府的牵头下,村里几十户有劳动能力的老人、残疾人成为雷本章公司的员工,对接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146户、297人。

农林谷公司的红火在于“人移物移厂不移,形变色变随客变”的巧思,但其成功的要诀却在于“专业于艺,专注于仁”的精神。(薛小磊 祝丹阳)


编辑:张龙  审核 :姜秋霞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