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县第一书记马延永:把致富希望带到山野

2020年04月16日17:01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记者 蔡长伟 通讯员 赵贝贝 范小英)“购置的健身器材和休闲椅快送到了,咱们一会儿去看看具体安在什么位置……”4月16日,记者在叶县辛店镇铁佛寺村村室见到马延永时,他一边忙着联系村上健身器材的事儿,一边同该村党支部书记刘河山商量说。

今年45岁的马延永是平顶山市水利局干部。五年前,他带着党组织的嘱托和老百姓的期盼,背上行囊,告别妻儿,来到了偏僻的叶县辛店镇铁佛寺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农村长大的马延永,对农村有感情,来到这里,他的心就深深扎在了基层,决心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

“马书记来了快5年,为我们村做了太多好事。”刘河山说,村里水塘边树多夏天凉快,前几天,马延永又张罗着把那儿的一块儿空地硬化了,还买了健身器材和休闲椅,村民们又多了个休闲好去处。

建强基层组织 党员就是不一样

铁佛寺村位于辛店镇政府西北方向8公里处,是扶贫开发重点村,全村共有203户764人,党员23名。

“从机关到农村,面对脱贫攻坚这个重大任务,一下子觉得肩上的担子千斤重。”马延永坦言,刚驻村时,工作头绪多加之对村里情况不熟悉,一度压力很大。但是,他及时调整心态、迅速转变角色,挨家挨户走访群众。每到一家,他都仔细询问当前生产生活中有什么困难?有什么发展打算?对村里的发展有什么好的建议?离别时,他还会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有什么事随时联系我……”通过深入走访调研,终于将村情民意摸清吃透,也了解到当时村里党组织配备不齐、部分党员党性不强等问题。于是,他决定以基层党建为抓手,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抓住党员和村干部这些“关键少数”,做好驻村“开篇文章”。

他不断组织召开党员会议,将党员“一编三定”、“党员积分管理”等措施落到实处,还在村室外墙上设置“风采榜”,全村党员上榜“亮相”。

“组织生活要活跃,我们坚持每周召开党员会,有时布置具体任务,有时就简单地话话家常,目的是唤醒党员的身份意识。”马延永说,他将长期在外的党员纳入微信管理群,让他们通过网络及时了解村情、参与村务。一时间,明身份、展风采、比贡献成了铁佛寺村党员的共识。

党员刘俊峰在外事业有成,在党组织的不断感召下,他于2018年回村创业,流转土地200亩发展休闲农业综合体,他散养的猪、鸡、制作的红薯粉条不仅成了村上品牌,还带动4户贫困户稳定脱贫。

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铁佛寺村17名在家党员分成3组,24小时坚守在三个防控卡点,筑牢了村里的防控网。村里的巾帼志愿服务队,每天都有党员带头参与义务劳动;发展村集体经济,党员和村干部身先士卒分包土地……如今的铁佛寺村,党员干部真正成了发展路上的“排头兵”。

办好惠民实事 铁佛寺村变了样

又是一年春风吹。如今,站在铁佛寺村3000多亩岗坡田地中,碧绿的麦苗长势旺盛,投资1400多万元的燕山水库引水灌溉工程已建成,并发挥效益。“现在岗上的3000多亩地,管道全部铺设完毕,推上闸都能浇,老百姓盼望多年的事终于实现了。”抚摸着如今静静地站在铁佛寺村南岗上的饮水灌溉设备,刘河山爱不释手地说。

铁佛寺村位于浅山丘陵带,地势西高东低,地质条件复杂经常缺水,农作物全是“靠天收”。水利条件差成为阻碍农业发展的一道屏障,也成了马延永最大的“心病”。

“前两年,几乎每天都在想这个事儿,要想发展必须解决灌溉难题。”马延永的话道出了积在村民们心中多年的愿望。

他协同驻村工作队,用数月时间调研村里的水源分布情况,并多次与水利、移民等部门沟通,积极申报项目。经历重重困难后,2017年,燕山水库引水灌溉工程终于成功立项。项目从距铁佛寺村5公里处的燕山水库提水上岗,通过输水管道进入蓄水池,再用管网输水分送到每块田地。

为帮助设计院选取泵房位置,早春时节,马延永踏着露水步行到燕山水库实地考察。“下了车还得走半个小时,每次回来鞋里都是泥水,裤子得湿大半截,为村里能早点用上水,马书记从没一句怨言。”提到这件事刘河山不禁情绪激动起来,言语间满是感激。

经过两年建设施工,项目共铺设农田输水管网4万余米,建造500立方蓄水池3座,提水泵站1座,彻底解决了铁佛寺村、大竹园村、西徐庄村等3个行政村的灌溉难题。

有了水发展就有底气。项目建成投用后,铁佛寺村的土地流转费从300元/亩涨到700元/亩,村民王超还是果断流转土地30亩,种上了桃树。

目前全村已种植花生900亩、林果300亩;村集体整合土地200亩,种上了花椒。“岗地变成水浇地,我们发展村集体经济最大的掣肘没有了,干部群众的发展劲头一下子就起来了。”马延永的“心病”总算了却了。

灌溉问题解决了,马延永并没有停下来。建设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小游园,治理沟塘,铺设下水道,改造废弃村小学……几年来,马延永积极整合市、县相关扶贫资金近400万元,实施多项惠民工程,不但极大改善了铁佛寺村的人居环境,也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废弃的村小学已经改造好了,目前正和一家幼儿园谈合作,他们入驻后,不仅给村集体带来每年3万元的租金收入,还能让孩子们就近上幼儿园。”马延永满怀信心地规划着村里的未来。 “村里的环境改善了,风气也得跟上”。几年来,马延永总是利用春节和秋收时间,评选村里的“好媳妇”、“好公婆”、“脱贫光荣户”、“卫生户”等模范户,张榜公布、物质奖励,让实实在在的身边事激励身边人;利用廉情监督员对村里发生“封建迷信”、“赌博”、“红白事”大操大办的不良风气进行监督指正,培训文明乡风。牵挂群众冷暖 干部就该这个样

“治贫有方,脱贫难忘”,在马延永的住室,这面签着几个村民名字的锦旗格外醒目。“感谢党给我们村派来这么好的干部,我们就是想谢谢他……”其中一位签名的村民郑如江说。

郑如江今年60岁,壮年丧子,心中的痛无法排解,就此落下病根儿,家里住着危房,却拒绝实施危房改造项目,顶着“贫困户”的帽子,浑浑噩噩挨日子。了解情况后,马延永多次上门看望他,一聊就是几个小时,耐心听他倾诉遭遇。2017年冬天,一场大雪袭来,马延永顾不上天黑路滑,再次赶到郑如江家。

“老哥啊,这房子实在不安全,你在这儿住着,我真放心不下。”看着满头白雪、鼻子冻得通红的马延永,郑如江再也“犟”不下去了,当即决定,再困难也要实施危房改造。在马延永的帮助下,郑如江一家终于住上了安全舒适的新房。新房带来新气象,去年,他又主动申请5万元小额扶贫贷款,买了30多只小羊羔,靠养羊赚了3万元,不仅脱了贫,更树立起生活的信心,日子也过得滋润起来。

3年前,村民孙小鸽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不仅脱贫致富了,还能在家守着两个孩子。2016年,32岁的孙小鸽不堪家中贫困,想撇下年幼的孩子和丈夫一起外出打工。走访入户中,马延永得知她的想法。

“孩子们还小,正是需要你的时候,这时候对他们疏于教育,将来他们就要走你的老路……”马延永苦口婆心的劝说下,孙小鸽放弃外出,并改造家里的住房,开起了小超市。后来,孙小鸽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加之丈夫在外打工,这个小家庭顺利脱贫。如今,孙小鸽还当起了村里巾帼志愿服务队队长,白天带着大伙儿打扫卫生,晚上跳跳广场舞。两个孩子在她的陪伴下,性格活泼开朗,学习成绩也不错。谈起现在的生活,孙小鸽脸上泛起笑意,“还得谢谢马书记,比我们想得长远。” 处处为村民着想,可自己的家和孩子却照顾不到。“家里和孩子的事我都打理得好着哩,村里有啥事你就安心干吧”。每每夜深人静,妻子的安慰在耳边总是挥之不去,此时的马延永才感到欠这个家太多太多……

驻村近5年,马延永走遍了铁佛寺村的沟沟坎坎,熟悉村里每家每户的情况。“你把群众放心上,群众就会把你当亲人。”有村民骗他要搭顺风车,将亲手制作的棉鞋放下就下车;有村民把做好的饺子、包子放在他门口儿,打个电话就离开;也有村民将自家酿的土蜂蜜硬塞给他,不要就佯装生气……

“有人说农村工作不好做,但我觉得,只要把心放正,方法得当,我们的乡亲们是最淳朴、最可亲的。”马延永说,这是他驻村最大的收获。

编辑:张龙  审核 :姜秋霞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