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县:昔日养鸡户 今日走上生态扶贫路

2020年04月24日16:15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近日,登上淅川上集镇刘庄村后的峰子山,一曲熟悉的豫剧《朝阳沟》选段响彻山谷,30多位村民跟唱着小曲在地里忙活。

从山腰向上望,林木密集,如果不是当地村民介绍,很难想象,以前这里是一个自动化养鸡场。养鸡场投资260多万元,最多时养过2.3万只柴鸡,年入40万元,却因核心水源地保护禁令被叫停。

淅川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2014年12月,丹江水从这里奔涌而出,沿千里长渠北上京津。淅川县守着“大水缸”,握着“水龙头”,小心翼翼地守护核心水源地,凡是有可能造成污染的企业产业一律关停,村民武建刚的养鸡场就是其中之一。

老武今年六十,从小落下小儿麻痹症,走路有点不利落,但“干事从不愿落人后”。他的养鸡场2012年4月才上第一批鸡苗,“当时漫山遍野都是小柴鸡,喂食喂水全部自动化设备,鸡舍温度永远三十七八度,湿度60%。”说起当时场景,老武噙了泪。

“心疼肯定心疼,但这是国策。”老武曾在村里教过书,知道顾大局。2014年9月,在相关赔偿政策还没出台的情况下,老武一口答应下来:“不管赔不赔,咱该拆拆,小家能有大家重要?”

可银行贷款怎么还?老武说,虽然着急,但“活人总不能被尿憋死”。他决定育树苗:“既然是核心水源地,种树总没错。”说干就干,老武随即成立丰紫山农民合作社,在原有的养鸡场里,种起了花卉林木。因为带头关闭养鸡场,县里奖励8万元,老武就用它作了启动资金。

再次创业,弯路没少走。“没经验,开始种的火炬松一棵都没活,只能重新当起小学生,慢慢摸索。”摸索正苦时,2015年初冬,县里农业局来人询问:“市里农校有个免费技术培训,包吃包住,去不去?”老武笑了,“这真是雪中送炭!”

在南阳市农校学两周,老武不光学会了先进的种植技术,还收获了近200人的联系方式。“大家建了微信群,都是搞花卉苗木的,在群里就能互通信息,销路也广了。”老武干劲倍增,鼓励合作社的伙计们:“只要想干,办法总比困难多。”

鸡舍里孵出绿树苗,山丘焕然穿新装,漫山新绿掩住了原先的遍野土黄。老武的合作社走上正轨,需要的人手越来越多,最多时达40多人,其中一半是贫困户。根据不同工种,老武给村民开出每天50元至70元不等的工钱。一名贫困户几乎天天都来,他说:“老武告诉我,水不流要臭,刀不磨要锈。咱有手有脚,为啥不干?”

现在,老武的合作社已经育有十七八种树苗。老武算了这一年的账,说道:一米多高的塔柏2000多株、树径2.5厘米的女贞27000余株、树径3厘米的香樟5000多棵、树径2厘米的青桐8000余株,一共卖了37万元,“这种树的效益你还要往后看。”(王鸿昌 康帆)


编辑:张龙  审核 :姜秋霞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