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驻村书记上官晓冬 不忘初心当先锋

2020年04月30日16:55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记者 薛小磊 通讯员 盛鹏 殷晓菲 黄晓婉)一排排茶树香气扑鼻,一方方藕田虾飞鱼跃,一个个小山村干净美丽……走进信阳市光山县凉亭乡王湾村,新风扑面,群众笑颜如花。这里曾经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这几年在环境、生态以及经济上都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村民们都说:“现在村子的发展和改变离不开我们上官晓东书记!”

是县农商行派驻凉亭乡王湾村的第一书记,如今已经在村里带着乡亲们干了5年,让一个穷得叮当响的贫困村旧貌换新颜。2015年8月上官晓冬初到村里,他表示当时的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办公室门窗破旧,窗户没有玻璃,墙体受潮长满青苔,简陋的办公室里没有一套整齐的办公桌椅。除此之外,更让人揪心的是王湾村当时的贫困发生率高达47%。

面对这些窘况,他暗下决心、定下目标,向贫困宣战。白天挨家挨户走访,夜晚对外出务工的群众电话联系,深入了解全村每一户的基本情况,倾听每一个群众的意见、建议。他告诉记者,王湾村除了地理位置偏远的自然条件限制、缺少增收的途径外,村民们长期以来缺乏脱贫的信心和方法、内生动力不足也是导致无法摆脱贫困、甚至陷入深度贫困的原因。通过扑下身子、踏下心去深入了解情况,上官晓冬越来越清楚在王湾村要扶的不仅是“贫”,更重要的是“志”和“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开对了“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于是,“要苦干,别苦熬,勤劳致富最光荣”、“加强党支部建设,打赢脱贫攻坚战”等醒目的白底红字墙体标语镶嵌在了村部的门口,也深深扎根在了全村群众的心坎里。

据了解,王湾村共有150多个贫困家庭,要么无劳力,要么无技术,要么无资金,仅靠每户4000元项目增收资金,不能从根本上改善。经过多番思量,上官晓冬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将60万项目增收资金入股合作社,让150户贫困农户参与利润分红,从而实现共同致富。然而,这一模式开始并未得到大家的理解,有的村民说:“这看不见的收益,哪有实实在在发几千块钱踏实?”但他没有气馁,而是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给乡亲们算账:“现在将钱投入合作社,集中管理,两三年后,每年的分红都不止这个数字。而且,大家伙有的土地可以流转,有的家里有老人需要照顾,无法外出打工的,也可以在合作社务工领工资,一举多得。”经过几番苦口婆心、推心置腹的沟通交流,逐渐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在经过“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后,将这60万资金作股投入到合作社,开挖荒山300亩建成标准化茶园,2019年又流转370亩土地种植太空莲,发展“藕虾共作”,贫困户每户可增收近万元。

5年的时光,让上官晓东更加眷恋这里的乡亲们,别的村都换了几茬第一书记,他确仍然勇当争先进位谋出彩的第一方阵排头兵。“5年的驻村工作生活让我深深懂得,当好第一书记没有捷径可走,不能搞‘面子活’,不能走‘短平快’,必须有‘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付出,干字当头争先进,加快发展谋出彩。时代选择了我们,我们就应该顺应时代。”上官晓冬称道。

为此,他以“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的精神,针对王湾村实际,继续加大流转荒山坡地及荒芜水域,建成高标准油茶、茶叶、中药材及太空莲为一体的立体化、规模化生态产业基地,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增收。以“砥砺前行、一往无前”的姿态,通过抓党建提干劲、扶志气转民风、抓建设改民生、兴产业富群众等多种途径,让王湾村的各项工作出浓彩、出重彩。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信念,在帮扶单位——县农商行的帮助和大力支持下,带领王湾村拉高标杆、对标先进、奋起直追,以敢于竞争、不甘落后的坚强意志,提振同向、同心、同力推进全面发展的精气神,助推王湾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开启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风正时济,自当破浪扬帆;任重道远,还需策马扬鞭。王湾村第一书记上官晓冬一以贯之谋出彩亮点,带领王湾村脱贫攻坚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编辑:张龙  审核 :姜秋霞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