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学:交出人民群众满意的脱贫攻坚“模范样本”

2020年05月12日11:32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记者 王辉 通讯员 徐春浩 夏涛)“脱贫攻坚是习近平总书记心里最牵挂的一件大事,我们一定要把这件事办好。”多次到河南理工大学扶贫地区调研的该校党委书记邹友峰近日深有感触地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要坚持摘帽不摘责任、不摘任务、不摘帮扶,确保使命不变、责任不松、靶心不移,把扶贫工作扶在‘心’上、帮在‘事’上、体现在‘面貌’上、印证在‘过硬’上。”

开展对口帮扶工作以来,河南理工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教育扶贫工作的决策部署,把助力脱贫攻坚与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结合起来,紧扣“精准”念好战贫“实字诀”、唱响脱贫“协奏曲”,着力破解提升“造血”功能的“实践密码”,奋力在脱贫攻坚征程上书写出“最美答卷”。

竖起一座丰碑:打造定点扶贫“模范样本”

该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严格对照《河南省教育脱贫专项方案》《河南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要求,把脱贫攻坚作为锤炼“四个意识”的大熔炉、转变工作作风的突破口、检验干部能力的新标杆、推进发展的好机遇,科学统筹内外资源,选派优秀驻村(驻地)干部,主动对接地方需求,坚持问题导向,紧盯工作目标,迈入了把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的“赶考”征程。

  校党委书记邹友峰(前排左三)一行赴博爱县南朱营村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深入调查研究,坚持“志”“智”双扶。自2015年对口帮扶博爱县南朱营村以来,河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及班子成员多次到村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设立扶贫资金、安排专家义诊、开展义务支教等公益活动,综合运用多种帮扶手段为南朱营村提供人才、技术、资金等全方位支撑;驻村干部多措并举,通过专业技术培训,真正实现送车间到村、送岗位到户、送技能到人;实施“四提工程”,彻底解决群众就业难、出行难和上学难等问题,使南朱营村顺利退出省级贫困村序列,学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河南省脱贫攻坚先进单位”,驻村第一书记获评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并获脱贫攻坚“贡献奖”。

围绕短板弱项,抓好产业扶贫。依托学校优势,运用“菜单式”扶贫和扶强带贫模式,认真落实抓好党建促脱贫、产业转型助增收等6项举措,实现了产业扶贫全覆盖;为南朱营村争取扶贫资金1450余万元,实施扶贫项目30个,涵盖村内道路硬化绿化亮化、文化广场与老年幸福院建设、产业扶贫基地创建、大病患者和贫困学生资助、村集体经济发展等惠民工程,解决了南朱营村致富难、看病难等系列难题。

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教育成果。“脱贫攻坚越到最后,就越要在思想上‘绷紧弦’、行动上‘拉满弓’,决不停顿、决不大意、决不放松。”河南理工大学校长杨小林说。该校把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乡村等作为人民群众“阅卷”的实践载体,积极探索与帮扶单位合作相处、扶贫扶智、同频共振的理想途径,切实践行“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理念,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在全省考核通报中,该校在承担定点扶贫任务的高校中综合评价为“好”并名列第一。

坚定一份信念:交出智慧援疆“满意答卷”

在援疆工作中,该校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高举民族团结大旗,践行守望相助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努力把各族人民团结在党的周围、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先后派出4批13人次援疆干部教师到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参加了哈密职业技术学校(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新校区建设、国家中职学校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创建等,与新疆人民一道把祖国西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建成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的“数字化校园”。在哈密职业技术学校进行的国家及自治区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中,该校援疆干部主持了其中的关键项目“数字化校园”建设,编制了50多万字的12本设计方案、12本招标文件及实施方案,建成了一个性能优良、西北5省一流、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先进行列的“数字化校园”,实现了“万兆主干,千兆桌面;应用丰富,安全可靠”的目标,成为该校教学、科研、管理的核心,为“智慧校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新疆教育厅组织专家考察验收后认为,该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科学合理、符合学校发展需求,每个项目10年内都不会落后。

成立新疆首个新能源产业研究院。为填补哈密作为煤炭资源富集区却没有能源研究机构的空白,进一步推动哈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强校企产学研合作,河南理工大学与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共建成立“哈密豫新能源产业研究院”。该研究院被列为河南援疆重点建设项目,已为哈密市举办安全管理等培训2期,申报省级科研项目4项,获得发明专利6项、省级科技成果奖1项,为哈密市区、县企业找出22个亟需解决的科技难题,与部分企业就煤炭开采、矿区综合治理与煤炭综合利用技术服务达成合作意向,等等。目前,研究院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铁岗作为首席科学家,正在筹建院士工作站。

留下一支不走的教学科研队伍。该校援疆干部教师通过教课、示范和实际操作等,把先进理念、技术传授给当地教师,带动提高受援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建立豫哈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与哈密职业技术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设立河南理工大学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函授站并对该院管理干部和教师进行培训;鼓励该院年轻教师攻读河南理工大学在职硕士学位,为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紧缺专业“二学历”教师23名、工程硕士16名;组建7个专业教学团队,其中信息化专业团队培训该院信息网络中心和院系信息技术人员10余名,通过团队建设、教材编写等留下了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不走的教师和技术骨干。3次援疆的刘志怀被评为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先进个人、全国省市优秀援疆干部人才、最美新疆人之最美援疆干部、“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并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 

守住一颗初心:确保结对帮扶“完美收官”

与淅川县校地结对帮扶以来,河南理工大学在乡村振兴、科研攻关、人才培育、产销合作等领域给予淅川大力帮扶支持,助力该县走出一条水源区绿色崛起、转型发展的新路子,助力该县顺利实现高质量“摘帽”目标,奋力答好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卷”。

  河南理工大学与淅川县人民政府签订《脱贫攻坚结对帮扶战略合作协议》现场

提升政治站位,“扛起”攻坚责任。该校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成立由校党委书记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学校帮扶工作,整合帮扶力量,扛实帮扶责任,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落实有效的责任体系,确保帮扶工作扎实、脱贫结果真实,推动精准扶贫事业不断结出新硕果。学校先后组织23批次350余人次到淅川县进行帮扶,与该县企事业单位签订《校地结对帮扶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产学研合作协议》《医疗卫生合作帮扶协议》《安全生产业务培训合作协议》《河南理工大学代销淅川农特产品协议》等实质性帮扶项目20余项,举办淅川县农特产品展销推介会及校地结对帮扶推进会,建立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福森实业集团就业实习基地、附属医院协作医院、优质生源基地、大学生教学实习基地,举办淅川县安全生产监管干部业务培训班、驻村第一书记培训班、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等8场次,参训学员800余人。

推进精准帮扶,“强聚”扶贫合力。坚持对标对表“精准”,推动脱贫方式从“被动输血型”向“自我造血型”根本转变;坚持对接需求“精准”,该校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多次赴淅川县深入重点贫困村、新型农业基地和城区工业园区,实地了解当地发展现状和脱贫需求,抓住脱贫要点、找准攻坚靶心;坚持制度保障“精准”,在充分调研和精准对接的基础上,制定《河南理工大学结对帮扶淅川县脱贫攻坚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结对帮扶工作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坚持任务分解“精准”,结合淅川特点创新性地开列出帮扶任务清单,明确责任单位、细化帮扶台账、严格目标考核,构建起各相关单位各负其责、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确保全员参与、尽锐出战。

创新扶贫模式,“担当”攻坚使命。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在智力帮扶、科技帮扶、人才帮扶、培训帮扶、产销帮扶、设计帮扶等方面,着力推动责任落实、工作落实;发挥学校太行发展研究院的智库作用,为淅川县域经济建设提供决策咨询服务;聚焦学校科研优势,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在汽车零部件、新材料研发及滨水小镇、特色民宿、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等领域,形成结对帮扶工作亮点和品牌;围绕“米袋子”“菜篮子”“果园子”,探索建立“产业扶贫”的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在承担校地结对帮扶的河南高校中综合评价取得了“好”的格次,获评“河南省扶贫开发先进集体”。

“开启新生活、接力新奋斗、共同奔小康。”在脱贫攻坚进入决胜阶段,该校正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围绕发挥优势特色、促进乡村振兴、提升脱贫成效,一件接着一件做、一年接着一年干、一波接着一波帮,努力在这项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意义重大的伟业中,奏出时代“最强音”、打造攻坚“升级版”,标注出新时代高校的奋斗、贡献和担当,交出人民群众满意的脱贫攻坚“模范样本”。

编辑:张龙  审核 :姜秋霞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