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县喜获“河南省文明城市”称号

2020年05月14日14:03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近日,河南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表彰2017—2019年度河南省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的决定》(豫文43号),公布了2017-2019年度河南省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名单。其中,淅川县荣获“河南省文明城市”称号。

淅川县位于豫鄂陕三省交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近年来,淅川县把省级文明城市创建作为提高市民素质、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宜居环境的重要载体,不断拓展创建内容,丰富创建载体,推动创建工作深入开展,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唱响“两弘扬 一争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6年以来,淅川县结合县情实际,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以“弘扬移民精神、弘扬好家风家训,争做最美淅川人”为主要内容的“两弘扬一争做”活动,从激活细胞入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以此深化道德建设、丰富文明创建、提升全民素质、激励创新创业,为淅川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条件。

激活家庭细胞,落细落实落小。淅川县从激活家庭细胞入手,把移风易俗举措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髓植入居民家庭细胞和社区单元,让“群众日用而不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通过群众自荐、社会推荐等形式共收集好家风家训500余条、现代家训家规600多条,以村镇为单位进行宣传推广;在中小学开展“亮家风、讲家训”征文比赛,择优选取800余条好家风家训汇编成册,融入德育县本教材,让每一个孩子在叙写过程中牢记家风家训;组织书法志愿者进千村入万户书写优秀家风家训,制成匾额、条幅,悬挂厅堂和居室。在评选和推广优秀家风家训的同时,破立结合,摒弃陈规陋习,弘扬文明新风,让家风家训教育深入人心,让广大群众见贤思齐,以优秀家风家训教育引导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人人参与,入脑入心。淅川县从“讲公德树新风”入手,宣传文明新风尚,教育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在电视台对恶意闹婚、大操大办、民俗集市占道经营、随意倾倒垃圾等不良风气进行曝光,让群众在观看中批判,在批判中取舍,在参与中提高。各种民俗集市逐步规范,各商户自觉制定集市经营公约,城区商户自发成立“七小行业自律协会”,实现自我管理,文明经营,乱摆乱占现象得以改观。淅川县还要求各行政村和居委会,发动群众人人参与,结合实际制定《村规民约》《居民楼道公约》,明确禁止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消费”,杜绝封建迷信、黄赌毒等,摒弃了各种不良风俗,净化了社会风气。

创新活动载体,见思见行。淅川县建设了崇德公园和崇德尚贤馆,展示“两弘扬 一争做”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模范事迹。组织移民精神报告团、典型人物巡讲团等,巡回宣讲200余场次,大力弘扬淅川移民精神。动员各级文明单位、社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贫困村包村单位等,共同筹措基金,落实孝善敬老行动。以“两弘扬一争做”为主题,先后举办了环中原自行车公开赛、河南省全民龙舟大赛、2018中国淅川•丹江湖国际越野赛等系列大型赛事,传递了大众体育精神。丰富多彩的载体活动,培育了市民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典型引路,评先评优。淅川县组织宣传部、文明办、妇联等相关职能部门深入挖掘各行各业的先进典型,坚持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十大孝子、最美家庭、最美教师、最美医生、最美警察、美德少年、十大青年、身边榜样等评选活动。同时,充分发挥全县1500余名“乡贤”作用,引领群众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移风易俗,产生了巨大的道德辐射效应。

推进全域创建,实现社会文明主题

淅川县通过全面提升主次干道绿化标准、背街小巷亮化美化标准,实施“五水”共治工程,提升广场游园档次等举措,使创建工作实现全覆盖。

以“六全”为目标,实现背街小巷综合整治全覆盖。对城区内小区、厂区、主次干道、街巷、游园及房前屋后空地实施全面绿化、全街巷亮化、全区域硬化、全街巷净化、全窗口美化目标。按照“一个小区一个特色、一条街巷一个主题”的设想,对所有街巷按不同主题进行文明氛围营造,并利用微信公众号、宣传栏、电子滚动屏、宣传彩页、墙体彩绘、文明廊道等形式进行全方位宣传,一条条特色街巷成为城区的一道亮丽风景。

以城乡联动为主题,实行文明创建全覆盖。在所有贫困村组建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在“两弘扬一争做”示范村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宣传、组织、文化等部门及时跟进指导,各村明确了文化协管员,开展常规化活动。持续开展“清洁家园行动”,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对所有贫困户户容户貌实施“六改一增”工程,优化了村民居住环境;以“百企帮百村”活动为载体,开展省、市级文明单位结对帮扶活动和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完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明大院、文明书屋、远程教育等基础设施,并发挥好作用;开展“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和“好媳妇、好妯娌、好婆婆”等推评活动,有效改善了农村环境面貌,提高了农村文明程度和农民群众的文明素质。

以载体创新为抓手,力推文明风尚大普及。成立淅川县志愿者服务联合会,以街道、社区、省市县级文明单位为依托,设立志愿服务工作站点127个,注册志愿者12余万人。2016年成立县爱心助学协会以来,共接受捐款500多万元,累计资助贫困学生900多名。坚持创建重心下移,加强文明单位、文明窗口、文明社区、文明学校、文明村镇、文明景区等社会细胞创建活动,夯实文明城市创建基础。

着眼常态管理,构建长效创建格局

淅川县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为目标,树立“重在过程、重在持续、重在为民、重在实效”的基本理念,形成了全县动员、全民行动、共建共享的大创建工作格局。

狠抓统筹,强化合力。高规格成立由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的创建工作指挥部,统筹指导全县创建工作。各乡镇(街道)、县直各单位也成立组织、制定方案、落实责任,构建上下联动、反应迅速的“一盘棋”格局。通过设置曝光台、开展有奖举报等方式,丰富监管手段,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创建工作实现由突击型向经常型、由被动型向主动型、由行政推动到制度保障的转变。统筹项目、公共服务等资源,统筹宜居与宜业、老区与新区、硬件与软件,新建、改造了一批公厕、公交站亭、停车场、垃圾中转站等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有效解决了居民出行难、如厕难、停车难等问题。将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与国家卫生县城创建、百城提质工程、森林城市创建、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统一部署、统筹推进,建立了整体驱动、步调一致的工作机制,形成了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良性竞争局面。

整改提升,持续巩固。针对“七小”场所、农贸市场、市容市貌、窗口行业、城乡结合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拉出清单、建立台账、压实责任,逐点位消除、逐问题整改,实行网格化、精细化管理。以反馈问题整改为抓手,坚持举一反三、久久为功,开展全域治理、深度治理,通过单项问题整改带动行业问题整改,推动各项任务全面达标。在开展交通秩序治乱、市容环境治脏、生态环境治污、违章建筑治违、公共服务治差等专项治理的基础上,成立由县处级领导任组长的8个专项督查小组,在全域范围开展黑臭水体、老旧居民小区、食品安全及重点场所等专项治理行动,推动解决问题。

全面发动,造浓氛围。雷打不动地召开日碰头、周例会、月讲评,推进问题整改。县四大班子成员带队深入创建一线督导检查,严格落实包保责任。各级各单位全面动员,开展志愿帮扶、共建共享行动。把宣传教育和思想发动贯穿于创文各阶段,县电视台、微信群及时播发创建工作动态,广大职工、居民和青年志愿者积极参与城市清洁行动,形成“人人都是志愿者、人人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充分运用新媒体、自媒体,弘扬好声音和正能量,持续引导市民群众想创文、盼创文、参与创文。开展创文知识大赛,中小学校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让文明礼仪、核心价值观等知识进课堂、进家庭、进社区,群众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道德情操受到良好的陶冶和熏陶,市民文明意识更加自觉。

完善机制,夯实根基。把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实行县四大班子领导分包乡镇街道和社区制度,严格落实行业部门的指导督查责任、乡镇(街道)的属地管理责任、社会各界的参与责任。将创文工作列入各乡镇(街道)、县直各单位年度工作目标,按照百分制考核;近三年,县财政共拿出3000余万元专项资金,对创建成绩突出的单位进行奖励补贴。县创建指挥部组建5个督导组,全天候、全区域督查,发现问题即时交办,健全了督查、曝光、交办、销号、反馈的流程;组织相关单位到进步快、成效好的单位现场观摩、推介经验,到工作不力、成效不佳的单位跟踪督查,让主要领导公开承诺、接受监督。结合创文问责规定,在县纪委监委约谈等措施的基础上,对创建标准较低、成效较差的单位,进一步采取取消评先资格、限制评选文明单位、扣发单位文明奖等惩戒措施。

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淅川县将把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作为推动淅川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接续奋斗、接力前行,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文明健康生活的期盼,提高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和广大市民群众幸福指数,为巩固提升省级文明城市成果奠定坚实基础。(冷新星)

编辑:张龙  审核 :姜秋霞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