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毛集镇:聚焦贫困人口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2020年05月28日15:56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毛集镇是桐柏县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乡镇之一,截至2019年底贫困人口总数由2016年建档立卡时的6140人减少到564人,贫困发生率由13.61%下降至1.45%。作为全县贫困户最多的乡镇,在实现全面小康的决胜之年,毛集镇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毛集镇党委政府抓住疫情缓解到年中这三个月春耕夏芸的关键期,持续聚焦享受政策的4558名脱贫户,尽可能多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发展产业保增收

雨过天晴,一颗颗嫩绿的花生苗破土而出,连绵起伏的田地里四处都是人们辛勤劳作补苗的身影,“毛集镇素有‘花生之乡’的美誉,全镇花生种植面积达12万亩,这是我们村的高油酸花生良种繁育基地,也是村里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的‘拳头’产品。”桐柏县毛集镇毛寨村党支部书记郭长松介绍道,全镇种植高油酸花生8000亩,毛寨村占比30%。

贫困户彭义宽今年种植了40亩高油酸花生,去年种植10亩普通花生的他挣了2万多元。“去年我们村凭借普通花生种植,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升到1万元,全村已实现了脱贫摘帽。更别说今年种植了高油酸花生,同公司签订合同,免费提供种子、农药,进行技术培训,收获后按照1斤比市场价高0.4元的价格统一收购,每亩比普通花生增收300元,零风险,无负担。这不,我们全村的贫困户都种上了高油酸花生。”贫困户彭义宽信心满满地说道。

发展产业是保障贫困户增收脱贫的根本途径。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始以来,毛集镇不断完善全镇农业产业发展思路,初步形成了以“花生、夏枯球、艾草、黄桃”四大产业为主导的特色扶贫产业,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群众发展产业的自觉性主动性不断提高,达到户均享受2项产业叠加。建档立卡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到2019年底达到10776元。毛集镇目前还有4558人享受脱贫政策,任务依然艰巨,必须不断提高产业扶贫质量和效益,保障脱贫户持续增收和未脱贫户增加收入如期脱贫。

为促进贫困户稳定增收,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毛集镇不断加大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等帮扶力度,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确保增收有门路、就业有保障、生活有奔头。

“今年以来,我们不仅做好扶贫产品认定工作,解决好贫困户农产品疫情期间‘难卖’等问题,更充分考虑到疫情对贫困户收益潜在的影响,因户施策,对种植、养殖、务工等分类制定帮扶计划。”毛集镇镇长岳东印介绍,疫情发生以来,毛集镇积极帮助扶贫车间及企业复工复产,全镇复工复产企业23家,吸纳贫困务工人员32人。

落实政策保质量

在毛集镇李庄村,贫困户任云跟三个孩子多年来一直居住在老房子里。为了照顾三个孩子上学,任云只能去餐馆里打工,生活拮据。

为保障群众住房安全,今年来毛集镇大力推进“危房改造清零行动”,排查发现问题后及时整改落实,改善困难群众居住条件,圆困难群众“安居梦”。2020年4月,李庄村两委找到工程队对任云家的房子进行了房屋加顶、墙面粉刷、门、窗、玻璃换新,同时更换了老旧线路,新增了照明设备。任云和三个孩子终于搬进宽敞明亮、焕然一新的房子,全家的生活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

自2016年来,毛集镇落实易地搬迁安置贫困人口67户312人;陆续改造贫困户危房448户,实施危改提升256户;同时完成8个贫困村饮水安全工程,资助贫困学生7087人次,“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三保障”突出问题总体解决。

为提高脱贫质量,毛集镇建立健全政策落实机制,突出“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全面落实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兜底保障等政策措施,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确保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特别是对“危房改造清零行动”中排查出的贫困户危房,分类建立台账,加快实施改造,确保今年5月全部改造修缮到位。8个贫困村32个供水站,水质鉴定合格,全部投入使用。彻底解决贫困群众衣食冷暖所愁、安居饮水所困、教育医疗所忧等问题。

多措并举防返贫

在毛集镇熊寨村021精准扶贫就业基地,脱贫户殷哲华已经成了熟练的技术工。长期以来,殷哲华因为丈夫去世得早,家里有两个孩子需要照顾无法外出打工。后来镇上用扶贫资金在熊寨村建起了扶贫车间,开办了艾产品加工厂,让她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去年,我在村里的扶贫就业基地干活,主要就是卷艾条,1年收入3万余元。”殷哲华说。

毛集镇着力打造扶贫就业基地项目,筑起了一道脱贫攻坚的产业“堡垒”。可安置更多群众就业,达到产业扶贫造血的功能。目前,2个扶贫就业基地项目共为80多名贫困群众找到了“精准扶贫安置点”,不仅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而且让贫困户实现了门口打工,心情轻松,家庭和睦,脱贫致富的梦想。

为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毛集镇积极建立防返贫致贫监测机制和帮扶机制,对返贫风险较高的脱贫户和易致贫的边缘户重点关注,及时开展帮扶,有效防止返贫和产生新的贫困。

毛集镇立足本地生态和资源优势,鼓励引导各村因地制宜发展红薯产业,每个村由村支部牵头,形成“支部+基地+贫困户”模式,流转土地不低于50亩,按照每亩红薯5000斤,每斤0.4元计算,每个村预计收益10万元。收益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用于兜底户、监测户、因灾导致有致贫返贫风险户的兜底保障,根据其家庭情况进行调整,有效保障了贫困户的收入。

“加强预警监测,分析原因、找准症结,提前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多渠道增加收入,确保边缘户和脱贫监测户得到及时救助帮扶,做到不落一户、不漏一人。”毛集镇党委书记杨相斌说道。(况陈)

编辑:张龙  审核 :姜秋霞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