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陟县:念好“三字经” 党建带“关建”提质增效

2020年06月04日10:41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记者 王辉 通讯员 李倩 程红卫)这两天,武陟县小董乡南归善村78岁老党员关孝堂正忙得不可开交。作为乡风文明协调组组长,他正在为保证“三夏”期间村里环境整洁卫生,想办法、制措施。像关孝堂一样积极参与村里事务的“五老”人员遍布该县347个行政村。

近两年来,武陟县以创建“五好”基层关工委为目标,牢牢把握“党建带关建”工作的主线,坚持把关心下一代工作融入基层党建、乡村治理的大局中,念好“实”、“聚”、“活”三字经,着力在组织架构、整合队伍力量和促进工作提质增效上出实招、下真功,形成了党建关建互融互进、相得益彰的良好格局。

以“实”字加强组织建设。该县把关工委组织架构建设与农村基层“五创三治”工作机构建设捆绑起来,同部署,同建设,通过发放聘书、上岗证、工作证等形式,实打实地把农村67岁以上健康“五老”人员整编起来,着力构建乡镇(街道)、村(社区)、小区(楼院)的三级“党建+关建”组织结构体系。西陶镇采取向“五老”人员颁发聘书,在各村成立以“支部建设、党风廉政、平安法治、乡风文明、美丽宜居”等5类乡村治理协商小组;小董乡党委通过给67岁以上老人发放上岗证,鼓励大家硬起腰板、底气十足参与村级各项事务管理;大封镇购买500根拐杖发放到各村,让“拐杖”变“权杖”,专门惩治和规劝村不良行为。在健全组织的同时,该县还结合“五创三治”有利时机,健全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实现了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关工委组织,形成党建关建机构资源互补、共建共享工作机制。

以“聚”字整合队伍力量。为“聚”人心、“聚”士气,武陟县因地制宜创新工作方法,采取搭平台、解困难、发补贴等措施,扩大“五老”工作队伍规模,整合党建带关建力量。县财政按全县67岁至79岁老人每人每年补助200元的标准列入专项预算,专门用来奖补参与“五创三治”的“五老”人员,凝聚了一大批农村老人主动参与到乡村各项事务中来;县委组织部通过组织开展“村社干部大比武”来鼓舞士气、促进工作;县关工委把创建示范先进党支部与创建“五好”基层关工委、评选优秀党员与评选优秀“五老”志愿者结合,实现了党建关建同推进,党员“五老”同进步;詹店镇党委对“五类示范村”全部达标的村,向村里67岁至79岁老人另外增加补助100元,奖励村集体1万元,极大提高了“五老”人员参与村里各项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活”字激发工作提质增效。坚持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性教育基地、村史馆、慈善幸福院、儿童之家等,作为关心下一代的重要阵地和平台,深入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系列活动,进一步增强工作活力,培养引导青少年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县关工委联合县委组织部,依托“红色图书角”开展“丢书行动”,不仅为前来办事的“五老”人员和青年大学生提供了心灵憩息地,而且传承了党的初心史、发展史、辉煌史;县教体局关工委通过定期在中小学校开展“家风正、社风清”教育,培养青少年养成良好的家风、校风、社风;木栾街道党工委建立“党小组+星火阵地+协商小组”工作模式,将有帮带能力的67岁以上老人代表全部分包到街巷、联系到农户,每天专人值班,定期入户走访,收集意见建议,化解矛盾纠纷,实现了群众问题就地、有效解决;西滑封、乔庄、北贾等村的党组织,在村“五老”人员的帮助下,在村里融合建设家风教育长廊、党风廉政长廊、村史教育展馆,来教育引导广大村民特别是青少年学党史、知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编辑:张龙  审核 :姜秋霞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