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天刚蒙蒙亮,杞县官庄乡塚坵村支部书记赵永,村主任陈清泉,村里面的贫困户赵建设、赵自力、原兴民、谢义坤一大早来就到村里的西瓜大棚给大棚里的西瓜浇水,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说起来他们村的大棚,支部书记赵永指着大棚里的西瓜苗自豪地说:“我们村的大棚可是我们村的‘摇钱树’你看这绿油油的西瓜苗,8月初的时候就是丰收的时候,我们的西瓜可是在附近出了名的甜啊!”
自从2019年乡党委政府协调上级资金建了这7座大棚,塚坵村村里有弱劳动力的贫困户有了致富的门路,日子渐渐好起来了,村集体的经济也有了新收入,大棚里种植的西瓜、甘蓝远销到了浙江、江苏以及河北的保定、石家庄等地。
去年村里大棚种植品种单一,一年两茬,大棚收益不好,在赵永的带领下,村里干部积极参加乡里组织安排的大棚种植培训,外出学习西瓜、甘蓝种植技术,目前村里的大棚形成了“甘蓝—西瓜(辣椒套种)—甘蓝”的新模式,每年村里大棚的收入达到了10万元。
“忙的时候每天能挣百十元,离家还近,还可以兼顾家里的农活,如果没有党的好政策,没有扶贫干部的热心帮助,我不可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塚坵村蔬菜大棚带贫贫困户谢义坤激动地说,这在以前是他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作为塚坵村12户贫困户中的一员,谢义坤是村里的低保贫困户,身体患有残疾,在外就业困难,一辈子和其哥哥谢滴留共同生活,曾经一度对生活丧失了信心,家里庭院脏乱不堪,个人更是怀着“过一天少三晌”的思想不思进取、怨天尤人,为了使他振作起来,村支书和扶贫干部来到他家中为他“打气”,送上产业扶贫政策,鼓励他去村里的大棚做工,按天记工钱,年底还有最低收入保障,以解决他的就业困难,面对如此坚定有力的帮扶措施,谢义坤重新看到了希望,成为了村里大棚种植中的一员,目前,加上政府的其它帮扶措施谢义坤的收入达到了1万4千多元,彻底摆脱了贫困的困扰,树立了对生活的信心。
官庄乡始终坚持把“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贯穿于脱贫攻坚工作全过程,通过开展产业带贫,同时补齐“精神短板”志智双扶,激发内生动力,通过产能增收脱贫致富。目前,塚坵大棚经济效益越来越明显,已成为本村精准扶贫、脱贫奔小康的有力抓手。(程文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