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谱写荥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0年06月23日11:39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2020年,荥阳市科工信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统揽,着力实施“稳增长、调结构、扩增量、强引擎、壮载体、赋智能、激活力、优服务”八大重点行动,为建设荥阳市“美丽经济”做出新贡献。

一、保持制造业平稳健康运行。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工业经济运行,深入开展“三送一强”活动,着力推动工业企业复工复产,支持企业稳产扩产达产。研究制订工业经济稳增长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分类施策,精准调度,强化生产要素保障,确保优质企业开足马力生产,暂时困难性企业尽快渡过难关,确保工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二、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优先发展以轨道交通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和以超硬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产业两大主导产业,加快中原经济区千亿级轨道交通产业基地和千亿级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全市轨道交通产业产值力争达到60亿元,新材料产业产值力争突破50亿元。培育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华煜光电通信模块生产基地项目、优弘集成电路为主的电子产业园项目为重点,加快芯片封装测试产业培育。深入实施技术改造、智能改造和绿色改造,加快传统产业及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实施45个重大工业技改项目。实施 “亩均论英雄”综合评价,推动重点行业深度治理,依法依规开展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建立阀门行业高共享喷涂中心。

三、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出台实施2020年制造业招商工作方案,围绕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引进制造业项目10个,总投资100亿元。抓好“四个一批”,全年力争优弘集成电路、羽丰通信、金泰制罐等8个项目开工建设,加快三华科技、省一建装配式建筑、东方百合、中盛新型建材等13个续建项目进度,确保中储恒科、海格科技园、山德机械、华煜科技、双裕实业等16个项目竣工达产;积极谋划郑州环翠峪抽水蓄能电站、泊易达立体停车智能制造项目、郑州汇洋三一SPCS技术推广中心及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唐仁荣创智慧黑板及终端产品制造等一批先进制造业项目。实施制造业项目37个,完成投资223.2亿元。

四、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充分发挥中原智谷创新创业综合体等创新平台作用,引导创新机构向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集中,加快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创新机构建设,全年新增各类创新机构6个。鼓励企业和各类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实现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增长15%左右。加快培育科技型企业及科技雏鹰、小巨人、瞪羚、创新龙头、独角兽等创新企业,新增科技型企业30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培育引进4名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中原智谷新增在孵企业50家、毕业企业9家。支持企业创建省级以上“质量标杆”。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四维特材石墨基碳纤维、海太克高分子材料等国防科技关键技术“卡脖子”攻关实现重大突破。

五、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步伐。全面推进产业集聚区(园区)二次创业、提档升级。探索“园中园”和“公司+管委会运营”园区发展模式,制订专业园区建设实施意见和支撑性政策措施,适时出台工业地产土地分割、预售办法,加快三个专业园区(装备制造、阀门、游乐设施)建设进度,装备制造产业园出形象,阀门产业园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游乐设施产业园确定合作单位并签订协议。

六、加快制造业数字赋能。引导企业积极接入、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工业大脑”,加快企业“上云接链”,实现上云企业300家,接链企业60个。推动制造业和互联网深度融合,力争新增两化融合贯标企业2家,对标企业25家。加快智能化改造,推动ERP(企业资源计划)、MES(制造执行系统)等在企业中的应用,推动以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等智能装备替代人工生产,全年新增智能装备示范应用数量30台以上,重点企业装备数控化率达到70%以上,新增智能工厂(车间)1家以上。积极培育协同制造、柔性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服务型制造新模式。

七、激发企业市场主体活力。大力培育领军型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加强对重点企业的监测分析和重点扶持,筛选10家高成长性企业实施三年倍增计划。支持中小企业争创“专精特新”、单项冠军、隐形冠军,支持小微企业上规“入库”,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家。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引进战略投资机构,做好少林客车、阳光油脂等暂时性经营困难企业纾困工作。

八、深化企业服务。坚持企业服务联席会议制度,开展产销、产融、产学研、人才“四项对接”,全年解决各类企业问题160个。积极落实制造业降本减负的政策措施,坚持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长效工作机制。谋划成立泵阀产业联盟、环保设备产业联盟,支持轨道交通产业联盟发展,发挥各类产业联盟、创新联盟、企业家及企业商协会作用,打造有效、有为的行业交流合作平台。重视人才培育引进,大力宏扬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通过企业家培训及“优秀企业家领航”计划等多种形式提升企业家素质;培育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高技能人才,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人才体系。(王世端 张星)

编辑:张龙  审核 :姜秋霞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