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下行叠加疫情的农商银行“二二三”战略

2020年06月30日17:07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当前,受经济下行和疫情叠加影响,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带来了较大的金融风险。新态势下,农商银行(农信社)要保持战略定力,综合研判,准确定位,果断出击,积极实施“二二三”战略——即把牢“两个第一”、紧扣“两个关键”、突出“三大重点”,推动农商银行改革发展行稳致远。

把牢“两个一”即“发展第一要务和党建引领第一根本”不动摇

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不动摇。农商银行(农信社)面对疫情和经济下行冲击,要牢牢把握发展是第一要务的进攻性思维,在发展中解决农商银行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一是确立新常态下新的发展战略。农商银行应坚持“服务三农、服务小微、服务社区、服务地方”的战略定位,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建设“小而精、小而专、小而美”的创新型特色银行、科技银行为目标,从市场、业务、品牌、服务、资本及风险管理等不同维度制订规划,把创新发展理念贯穿于业务经营全过程,强化措施落地,进一步推动农商银行高质量发展。二是要主动作为加强服务。新态势下,农商银行要站在发展的高度,把增加信贷投放、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和强化信贷风险管理相结合,坚持“有扶有控、有保有压”的原则,既要锦上添花,又要雪中送炭,着力打好信贷投放支持经济发展“组合拳”。做好“三农”、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服务对接和需求调查,及时掌握客户信息,优化信贷流程,合理延长期限,有效减费降息,支持受影响客户有序高效恢复生产经营。同时对疫情和经济下行期间违约滞后还款的小微企业实施分层分类管理,对于行业影响较大但暂未逾期的客户,如批发零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可以采取还本转期续贷、阶段性调整贷款利率、调整还款方式、贷款展期等阶段性扶持措施;对于疫情和经济下行影响严重且已经造成贷款逾期的,尽量通过利息减免、征信保护等救助措施,帮助客户走出困境,支持企业开展生产经营自救。三是要抛弃“速度情结”“规模情结”。加快从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变“重负债”为“重资产”,集中精力打好“轻资产牌”,实施精细管理、合规管理和效益管理,扎实推动农商银行由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来。

党建引领第一根本不动摇。要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确立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的法定地位,处理好党组织和其他治理主体的关系,明确权责边界,做到无缝衔接,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一是将“党的领导”写入公司章程。农商银行要以法规制度的形式把“党的领导”固定下来,保持总行党委的坚强领导核心地位,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定盘星”作用,推动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二是推动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结合。要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个环节,把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确保“三会一层”有效贯彻执行党的各项决策部署。农商银行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及大额资金运作等“三重一大”事项,将党委会研究讨论作为前置程序,确保“党的领导”落到实处。三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总行党委制定干部工作政策,党委管理和推荐重要干部,指导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真正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公道正派、综合素质高的干部用到合适的位置上,着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农商银行领导队伍,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中坚力量。加强基层党组织不放松,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引领力,把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为农商银行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紧扣“两个关键”即加快农商银行转型和确保资产质量不放松        

“转”必快加速农商银行经营转型。“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农商银行要在严酷的生存环境和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加快体制和经营转型。一是要切实规范公司治理。要健全“三会一层”议事规则,进一步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管层等各层面的职责、各自工作重点和任务。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加强“三会一层”、各个相关委员会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各负其责、各尽其职、不越位、不缺位,相互配合形成公司治理合力。要全面提升公司治理意识,确保股权变更等公司治理行为规范有序,股权结构简单可穿透。强化关联交易管理,防范内部人控制问题,充分发挥公司治理对银行经营风险的管控作用。要丰富信息披露内容,确保信息披露完整。二是要建设流程银行。流程银行是对传统银行观念、管理、业务的一个全方位的改变。它已逐步成为提升银行竞争力、与国际接轨的有效途径。农商银行应确立“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精兵简政”和“重塑流程”为切入点,重新梳理与优化组织结构、管理流程、服务产品、业务体系等,推进结构扁平化、全面风险管理、流程业务优化以及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做到风险可控,行稳致远。要捋顺总行和辖内支行的职责,明确权限,合理设置岗位,精简审批流程,提高服务效率。三是要打造特色银行。新常态下,银行业已经告别外延扩张、粗放经营的高速发展模式,进入内涵增长、集约经营的精耕细作时代。对农商银行来说,近几年优势被逐渐弱化,阵地被蚕食,客户被分流,同质化的物理网点越来越不适应银行发展的需求,错位竞争走特色之路成为农商银行的必然选择,农商银行要摆脱定位相似、战略趋同、产品同质、策略相近带来的扎堆效应,结合自身的地缘优势和比较优势,注重特色化发展,打造主题银行、智能银行、社区银行等“小而精、小而专、小而美”的创新型特色银行,紧紧围绕客户需求开展针对性的业务和产品创新,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控”必严保持资产质量稳定。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农商银行将面临严重的资产质量劣变风险。本次新冠疫情对贷款集中在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旅游文娱以及小微企业等产业的资产质量影响较大,经济下行也带来了失业人员大量增加,个人收入下降,信用状况脆弱,抵押风险极易转变为银行的不良债权或损失,新增贷款风险随之上升。同时为保增长稳就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可以预见,在实施扩大内需措施过程中,农商银行新增信贷投放规模将急剧扩张,如何防范并控制新增不良资产成为迫在眉睫的一大挑战。一是扎紧篱笆。农商银行要严控入口,着力提高贷前调查分析预测能力,把住风险第一道关口。要加强风险预判,实行挂图作战,重点关注易受经济下行影响的行业和地区,存在不利传闻显示其可能陷入困境的公司,多方获取处于风险领域客户的当前信息和经济数据等,做好风险评估,尽力规避风险。二是从严管理。要实施客户分类管理,将客户划分为优先支持类、化解帮扶类、风险处置类等类别,因类施策,做好行业信贷限额管理,控制行业总量性风险。对于风险处置类企业,通过用时间换空间的方式,支持企业摆脱困境。对于产能过剩行业客户,应根据行业政策标准和客户实际情况,该压缩的压缩,该退出的退出,压存量、控新增,把风险降到最低。要做实贷款“三查”,加大对风险贷款的排查力度,定期召开大户分析会议,逐户研究存量客户的潜在风险,筛选、识别、确定潜在风险贷款。要强化责任追究,严肃处理违规违纪责任人,形成对违规发放和管理贷款的高压态势。三是拓宽渠道。农商银行要在传统清收手段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加大创新力度,针对不良借款户的不同情况“量体裁衣”,创新尝试招标清收、代理清收、公证清收等清收模式,同时对符合条件的不良贷款尝试债转股等新的清收方式,有效降低银行不良贷款率。

突出“三大重点”即支农支小、金融科技创新和勤俭办社不松劲                

走“小”路即行大道。一是进行准确市场定位。要按照银保监会出台《关于推进农村商业银行坚守定位 强化治理 提升金融服务能力的意见》要求,农商银行要立足本地,回归本源,深耕本土,服务小微,把“服务三农、服务小微、服务社区、服务地方”作为始终不变的市场定位,以做实普惠金融为己任,以做小、做散、做优、做精为目标,积极支持乡村振兴,最大程度发挥自身本土化、地方性、社区性“草根”银行优势。二是加大小额信贷投放力度。本次疫情和经济下行,个体工商户、中小微企业首当其冲,受影响程度仍在持续发酵,相比较而言,农村农民受影响最小,也成为信贷资金的避风港。基于此,农商银行应制订并落实普惠金融服务及精准扶贫规划,瞄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农民及潜在扶贫客户,加强基础金融服务,加大创业、就业、助学、扶贫等民生领域的信贷投放。尤其是对因受疫情影响出现还款困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农商银行要通过展期、延期等措施帮扶贫困户渡过难关,有效缓解还款压力。要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帮扶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缓解房屋租金压力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大对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信贷投放力度,用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再贷款等政策,以优惠利率给予资金支持,帮助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三是分散信贷风险。一方面,信贷投放要实行分散搭配,既要集中资金支持效益良好、有发展潜力的重点行业、重点客户,又要注意信贷投向不能过度集中于某一个或少数几个领域,分散贷款集中风险。另一方面要督促政府加强对涉农贷款领域的财政补贴力度。同时,加快农业保险发展,提升保费补贴的扶植力度,搭建实用性强、可行性高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创设“三农”风险补偿基金,建立风险分担机制,提高风险补偿能力。

科技创新开辟新天地。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统计,疫情期间各银行机构线上业务的服务替代率平均水平达到96%。疫情下的“零接触”金融服务,不仅提升了客户对金融科技的认同感,也催生了银行加速数字化转型的紧迫感。农商银行由于资金、人才等方面因素,金融科技发展较慢,电子化程度不高,结算手段和渠道不理想,成为影响农商银行业务扩展的短板和桎梏,形势倒逼农商银行必须大力提高利用金融科技开展业务的能力。但农商银行的科技化之路必须结合自身特点,既要防无所作为,也要避免盲目跟进,具体来说要做到“三个匹配”。一是和自身规模相匹配。农商银行的规模限制决定了农商银行不能跟风模仿国有商业银行或股份制银行,在金融科技上投入巨资,不仅资金实力难以持续支撑,也难以实现期望的目标和理想的收益。二是和地域限制相匹配。农商行的服务区域主要在县域,服务半径大,人口密度低,布设一台上万元的机具服务的客户群可能就是几十人,投入产出严重倒挂,形成巨大的资源浪费。三是和服务对象相匹配。县域金融跟大城市金融迥然有别。农商银行面对的客户群体主要以农村人口且年龄多在40岁以上的客户群,客户群中既有城区客户,也有农区客户,还有城乡结合部客户。不同区域的客户,对金融科技要求不同。农商银行应对客户精细分层,确保不同层次客户的金融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如城区客户,偏爱智能金融服务,农商银行应当更多布设自助设备、设立无人网点或5G智能网点,以满足城区客户群接触新事物快,偏好电子、移动、智能金融服务的需求。农区的客户群,不太容易接受金融科技带来的操作习惯改变,他们更喜欢看得见摸得着的存折,喜欢在物理网点办理业务,喜欢在家门口经常看到农商银行的标识。对于这部分客户群,要在农区增设助农服务点,让喜欢线下操作的中老年客户,也能获得较好的金融服务。鉴于此,农商银行应充分依托省联社提供的科技支撑,在省联社搭建的科技平台上,开展科技含量较高的业务,创新更多金融产品,服务更多年轻客户群,是县域农商银行在金融科技方面突围的最现实路径。

勤俭办行过紧日子。“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大力提质增效,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农商银行也要做好过“紧日子”的打算,通过加强成本管理,增收节支等措施,压减各项费用,减少一切非必要开支、降低资本支出,对冲经济下行和疫情带来的影响。一是要变粗放经营为精细化管理。重点加强成本核算和控制,抓量化、算细账,加强投入产出分析,准确核算每个产品、每笔贷款、每项业务的资金成本、资本成本、管理成本和风险成本,科学核算各条线和产品的经营成本和盈利能力,从资金源头上杜绝成本开支漏洞,最大限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是要捂紧“钱袋子”。一般性非急需非刚性支出要坚决压减,要继续压减“三公”经费,严控会议差旅、咨询培训等经费,做到各类开支能不花的就不花、能少花的就少花,强化费用硬约束,实现各类费用零增长。要发扬勤俭节约的好传统,严格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要求,推进制度建设,引导全员从节省每一度电、每一张纸、每一滴水入手,以实际行动反对各种形式的铺张浪费,切实做到勤俭办行(社)。要加大惩戒问责力度,行社纪检监察部门和党员群众要做好监督,对违规支出和铺张浪费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维护制度的刚性约束力。三是要做好要“开源”工作。重点解决收入增长幅度受限,存贷款息差收窄,人力刚性支出压缩难度较大,非生息资产占比较高,闲置资产处置难度较大等突出问题,通过强化经营管理引导资产负债规模快速增长和结构持续优化,增加FTP净收入。要聚焦核心业务,重新审视业务模式,大力营销低成本资金,拓展中间业务收入来源,降低对坐吃利差盈利模式的路径依赖,推动盈利结构调整。(李华有  罗尔豪                        


编辑:张龙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