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线 | 基层调解员牛文帧:28年排查各类纠纷3500余件 为群众挽回损失近千万元

2020年07月02日15:23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记者 王辉)在修武县七贤镇,有一个小有名气的调解室—“窝哥工作室”,为预防和减少民间纠纷、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筑起“第一道防线”。这个工作室的主人公叫牛文帧,乳名牛小窝,当地人多称他为“窝哥”,是该县七贤镇司法所的一名普通的调解员。

优秀人民调解员、优秀家事调解员、平安建设先进个人……在“窝哥工作室”的办公桌上,摆满了他从事调解员工作以来所获得的各种荣誉证书,这些荣誉承载了他28年来的调解员生涯,也是他多年努力为人民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内在动因的见证。从家长里短到重大矛盾纠纷,从田间地头到村民家中,他用真情解百家难暖大家心,用无私奉献守护一方安宁,情理法德是他伸张公平正义的调和剂,耐心细致是他化解矛盾纠纷的秘密武器,他的眼中一把“尺”,是非曲直量的准;百姓心中一杆“称”,真情付出好口碑!

与调解工作结缘,始于父亲的影响,他的父亲曾任平窑村支部书记多年,平窑村村民遇到各种纠纷、难题时,就会到其家中让父亲进行调解,牛文帧从小就耳濡目染,自此和调解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1992年3月起在七贤镇司法所任调解员至今,他用双脚走进每一个调解现场,用笔墨写下一份份调解协议书,他28年如一日,一直在重复地做一件简单却又繁杂的事—调解。他始终坚持对群众的咨询必答、对群众的反映必回,从未停止……

从业28年来,他共排查各类纠纷3500余件,接待来电来访咨询31000人次,为群众挽回各类损失近千万元,获得荣誉奖项不计其数,每年的《焦作市人民调解》这本书都有他的经典案例。28年来,他始终扎根基层一线,情种人民调解,足迹踏遍了七贤镇的山山水水、家家户户,耐心化解僵局、真诚打动百姓,始终走在维稳的第一线,工作不分昼夜,付出的是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收获的是老百姓的安宁和赞扬。他始终秉着“迎上一张笑脸,奉上一杯热茶”的工作态度,耐心细致听取群众诉求,奉行“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为工作原则,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遵守“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的工作标准和职业道德操守,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雷厉风行的“和事佬”

路虽远行则必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牛文帧一年到头基本上没有休息时间,越是节假日,他越忙,他常说:“我的手机常年24小时开机,手机号用了15年了,不论放假还是下班时间,只要群众打来电话,我会第一时间赶到,帮他们解决问题”。

2015年5月发生在修武县七贤镇韩庄村的一起工伤事件多年来一直未得到化解,双方积怨较深。2018年1月,该案件辗转到了牛文帧手中。为了真正弄清该案的情况,他找到该村村委会和受害人郝某进行了详细询问,原来郝某在该村委会组织劳作期间不慎被农用三轮车挂伤,致左大腿肿痛、畸形,因股骨骨折被送医救治,病情得到控制后,郝某选择在家保守治疗,双方因此就事故后期赔偿数额难以协商一致而形成纠纷。

在掌握事实真相后,牛文帧在几天时间内数次到事故双方当事人家中走访,明理释法,最后双方一致同意选择一家司法临床鉴定机构进行伤情鉴定,经司法鉴定郝某为九级伤残,双方对此均没有任何异议,并达成了赔偿协议,依据国家各项赔偿费用的计算标准及相关法律条款,对郝某进行赔偿,至此,一场历经近三年的纠纷划上了句号。

吃透业务的“解铃人”

多年的工作经验让牛文帧对“调解”二字有了自己的见解。在他看来,调解不仅仅是劝解,“调”,左言右周,意思是言语要周到,既要讲法律、讲政策、讲规定,也要讲乡情、讲民情、讲人情,事实讲清楚,道理讲透彻;“解”,上“刀”下“牛”,可以说是拿“法律的小刀”去割“牛角”,帮助当事人解决纠纷、解开心结。

2017年4月12日,七贤镇某村的董某(未成年人)和其他四个同龄人在该村附近的桥下火车道玩耍时,被某公司火车头撞倒,伤及左膝,某公司的工作人员将董某送到医院,经诊断为左股骨远端骨折并骨髓损伤,后期双方因赔偿问题在村委会协商未果形成纠纷。

此案一直拖到2018年,牛文帧接到此案后,主动找到当事双方,到该村村委会进行调解。针对案件该负的责任,双方意见不一,某公司代表坚持一切无轨让有轨的原则,不愿承担任何责任,只愿支付一定的补偿费。双方调解分歧较大,牛文帧也是第一次接触铁路交通责任事故,对这个领域的案件了解甚少,一时也拿不出有效办法。

为了将案件顺利化解,牛文帧通过上网查找各种相关资料,自学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铁路运输人身损害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文件及相关案例。有了知识作“底气”,牛文帧成竹在胸,对该案有了定论,认为某公司应承担主要责任,但通过与某公司的沟通后,某公司仍坚持原来意见,牛文帧随即代为董某向郑州铁路运输法院提起诉讼,然而,此案在郑州铁路运输法院开庭之际,某公司主动联系牛文帧,表示愿意和解,至此,双方达成和解协议,使这起看似难办的案件划上了句号。

自告奋勇的“排雷兵”

“窝哥,工地的老板又拖欠工资啦,你给俺想想办法”,“窝儿,咋办啊,你快来吧,俺家要出人命了”……春节期间本来就是民间矛盾纠纷多发期,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自疫情爆发以来,牛小窝的手机就没有停止响过,不是找他咨询问题,就是找他调解纠纷的,以至于家人都很少见到他的身影。

为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聚集,七贤镇根据县信访局的要求暂时关闭了信访接待场所,作为一名基层调解工作者的他深知疫情当前,稳定压倒一切,在出台《关于暂停接待群众来访的公告》的同时,他建议领导将自己的电话和微信号码也加在《公告》下,方便群众能及时能找到他。

电话刚公布不久,在平窑村参与防疫工作的他就接到了群众的电话。“小窝啊,俺闺女跟儿子又不管我了,咋办啊?”电话里张大爷边哭边跟窝哥叙述过年以来,子女们的不孝。听到张大爷的诉说,牛文帧一边耐心的劝导,一边默默地发誓一定要将这个案件化解到底。疫情期间,他无法登门了解情况,就通过村干部要来了三个儿女的电话号码。打电话、加微信、建群聊,找源头、问焦点、解矛盾,仅用了两天时间就化解了张大爷的赡养问题。他经常说赡养问题说难解决也不难解决,其实都是生活中的小事,说开了啥都好了。

疫情期间,他舍小家顾大家,情系百姓,维稳一方,共调解合同纠纷1起,赡养问题2起,劳务纠纷2起,为农民工共追讨工资26380元,每天来找他的群众还有很多很多,他始终坚持对群众的咨询必答、对群众的反映必回。

调解农村矛盾看似小事,其实不仅需要热心、耐心,还需要技巧,为了做好民调工作,牛文帧自己购买了《刑法》《民法》《婚姻法》《劳动法》等与农村工作息息相关的法律用书,他说“用法律法规武装了头脑,我觉得调解有了理论支撑,更加得心应手!”

一草一木汇成林,一人一行换长安。他为基层人民调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铸就了“第一道防线”,他就是七贤镇父老乡亲们最贴心的“窝哥”。(线索提供:修武融媒)


编辑:张龙  审核 :姜秋霞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