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风故事】张勇:家训家风是个宝 家庭美满少不了

2020年07月28日16:37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7月15日以来,中牟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主题征文活动。广大市民积极响应,踊跃投稿,深情讲述自己的家风故事。自即日起,大河网与《文明中牟》微信公众号将选登部分作品,让良好的家风家训助推文明新风的养成。


2016年,习近平主席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明确指出,要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号召全国人民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的社会主义新风尚。我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中牟人,虽然身在军营,却一直念念不忘家乡风土人情,更没有忘记家乡的父老乡亲。得知家乡正在开展家训家风家规传承活动,我也想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家庭传统,与大家共勉。

一个“故事”讲了好几代,一脉相承的家训是——百善孝为先

小的时候,我喜欢坐在爷爷身边,听他讲故事。每次他讲到汉文帝刘恒在母亲卧病三年里,天天目不交睫、衣不解带、亲尝汤药时,都会拍拍我的小脑瓜,笑呵呵地问我“等爷爷老了,你会孝顺我吗?”那个时候,我会为了爷爷一块糖,头跟拨浪鼓一样点着。直到看着爷爷奶奶慢慢变老,行动越来越艰难,父亲的行动才让我明白爷爷这个故事的真正含义。他在爷爷奶奶身边寸步不离、嘘寒问暖,让他们舒舒服服、干干净净、开开心心。

父亲常常对我跟弟弟说:“谁都有父母,谁也有老的那一天,我现在做的就是你们以后做的。”这朴实简单的话语和行动,让我真正明白了饮水思源、孝敬父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家训。现在我也有了家庭,我也把这个故事讲给我的孩子们听,用实际行动慢慢影响他们,传承孝道。每次回家,我和妻子都会坐在父母身边,陪他们唠唠嗑,聊家长里短,把家里的事揽在自己身上,让父母享受难得的清闲。特别是我在部队期间,妻子将儿子和儿媳的责任揽在身上、做在事上,在点滴生活中把孝道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个“伤疤”疼了半辈子,薪火相传的家规是——凡事讲规矩

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年少的我因为浪费了半碗饭,被父亲骂了一个多小时。事后,父亲给我讲老百姓种地的不容易,每粒粮食承载了多少人的付出,人最不该触碰的规矩就是浪费。父亲的话深深扎根在我的心里,作为农民的孩子,就要守住规矩。

回顾自己走过的这些年,父亲的话陪伴着让我从一个农村娃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军官,支撑着我在军营摸爬滚打,收获满满。现如今我也成了一名党员干部,更做到了时时刻刻把规矩摆在前面,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规范为身边人树立榜样。在家庭里,始终将忠孝诚善作为处事原则,树立良好家庭风范;在教育培养上,始终坚持自强独立,从小培养孩子礼节礼貌,遇事不卑不亢、不骄不躁。儿子和女儿都是在部队长大的,从小就接触雷厉风行的纪律,耳濡目染,也多了一些军人的坚毅。特别是儿子张弘毅,靠着规矩和独立自强,在这次中考中取得了全校第三名。


一个“信念”坚持了20年,初衷不变的家风是——胸怀家国情怀

父亲是本本分分的农民,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总能讲政治、顾大局。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带着父亲谆谆教诲和殷切希望,我走在从军报国的路上已20载,对部队付出的多,对家庭亏欠的也多。特别是妻子2008年从广东只身来到山东,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三个家庭的生活重担,无怨无悔地支持我投身强军事业。舍小家顾大家,这种家国胸怀不仅让我成长进步,更让我的家庭愈加和谐美满。

2014年,休假在家的我突然接到赴南苏丹维和集训的通知,并且一去就得两年,家人的不舍与担心让我很纠结,但是听到妻子的一句“放心吧!家里有我”,给我吃了定心丸。我在南苏丹维和期间,家里老人孩子生病,她咬牙坚持,在工作与生活中奔波,没有怨言,与我通电话也是报喜不报忧,这种感动时刻激励着我,我也在维和期间荣立二等战功,被联合国和南苏丹政府通令表彰。

近几年,部队工作越来越繁重,我的精力也基本放在工作中,妻子一直无怨无悔的勇挑家庭重担,用一如既往的支持和鼓励,在老人和孩子之间扮演者“好媳妇”“好母亲”的角色。这种家风的传承,让我更加明白,无论身处何地,只有把家国情怀始终摆在首位,我们才能服务好千万家。(作者:张勇 北部战区陆军某部营长


编辑:张龙  审核 :姜秋霞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