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脱贫故事 传递脱贫攻坚南阳力量

2020年08月20日15:47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记者 生俊东)“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8月20日上午,南阳市召开“小康路上 奋斗有我”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全市优秀驻村第一书记以及有代表性的5位脱贫典型分享各自的扶贫、致富故事。

持续讲好南阳脱贫攻坚故事。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在南阳市脱贫攻坚过程中涌现了一批脱贫攻坚先进典型,他们事迹感人至深,精神值得弘扬。他们的故事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干部担当尽责、用心扶贫,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精准脱贫,营造学习榜样、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孙文兴:真心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孙文兴,是南阳市城管局驻卧龙区潦河镇梁庄村第一书记。梁庄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3户45人,经2016年市城管局开展帮扶以来,目前,全村已脱贫19户40人,贫困户减少到现在的4户5人,成为全区的示范村、明星村。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主要在头羊。孙文兴驻村帮扶以来,带领工作队在镇党委领导下,把年纪轻,有思路,工作有闯劲,有致富带富能力,老百姓真正拥护的党员干部选举出来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并组织村委班子学习先进典型,让村委班子开阔视野,打开思路,并带领村两委班子到4个先进村参观学习,增强了党支部和村两委班子的工作信心。

孙文兴驻村以来也始终把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贯彻好,落实好。老柳营胡文金年幼丧母,常年在外流浪,爱人刘伟玲患有精神病,去年不慎从楼上摔伤,父亲胡金斗在外地为人放羊,家中宅基地只剩下一片废墟瓦砾,一家人支离破碎,举步维艰。通过“四议两公开”,给他申请了贫困户,实施了低保、慢性病鉴定、金融合作社、公益性岗位、宣传员等帮扶措施,并建起了新房。

和胡文金一样,孙文兴带领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一起为23户贫困户每一户都制订了详细的脱贫计划,每一户的帮扶政策都得到了落实,每一户都实施了“七改一增”项目,各种帮扶措施层层叠加,人均收入5000元以上,梁庄村贫困发生率仅为0.17%,实现了彻底脱贫。

孙文兴说:“在梁庄驻村马上快四年了,四年来和梁庄父老乡亲朝夕相处,早已结下了深厚的亲情和友情,乡亲们对我的信任和支持更坚定了驻村工作的决心和信心。我也希望梁庄的父老乡亲们,抓住乡村振兴的大好时机,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把梁庄建设的更美丽。”

柴磊:用真心点燃每一个贫困家庭追求幸福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2017年,当南召县信访局柴磊接到第一书记任命时,心中既高兴又忐忑。从县城出发,一路颠簸61公里到达板山坪镇漆树沟村村里后,看到破旧的村部、透风的土坯房,他都不敢相信,还有这么贫困的地方。 对于他这个初来乍到的年轻人,老党员看不上,群众也不相信。看到他们的疑惑,他决心从零做起,用真心点燃每一个贫困家庭追求幸福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柴磊决心从实施危房改造开始,但主动配合的贫困群众却不多。经过权衡,他决定从最抵触的一户贫困户家着手。他连续一个月,没事就往曾家跑。渐渐地,曾凡山打开了心结,2017年底住上了新房子。全村人看到曾凡山一家的变化,纷纷前来问政策,危房改造再也没人推推拖拖了。2018年全村55户危房全部清零。在看到村里山高坡陡路窄,泥巴路随处可见,最远的村民小组单程就要6公里,他又多方争取项目资金,先后6次向有关部门申请上报,最终使村里硬化道路12公里,硬化路达到户户通。

2018年7月,正在香菇大棚里调研的柴磊,突然感到前胸不适,紧急送到县医院,竟是急性心肌梗死,立即被送进ICU。在重症监护室住了一个月后,他又回到村里继续工作。后来有人问柴磊当时怕不怕,他说怕,后怕,家中上有老下有小,入村时儿子未满周岁,但自己放不下处在脱贫关键时期的漆树沟村。

柴磊说:“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为能参与到脱贫攻坚战一线而感到光荣,作为我们这些基层的每位同志,只要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哪怕只有一点点,都是共产党人伟大信仰的追求者、践行者和担当者,我们都将无愧于内心,无愧于共产党人的忠诚信仰,更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卢景策:把贫困户的事当亲人的事办

卢景策,是来自邓州市教体局驻张村镇赵家村扶贫工作队的成员之一。2018年6月28日,成为邓州教体局驻张村镇赵家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员。

卢景策说:“作为一个扶贫工作队员,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要熟悉政策,掌握了解自己工作的对象、要求和工作程序。通过扶贫工作深入开展,我觉得除了要把贫困户的事当亲人的事办之外,还要掌握农村扶贫工作经验,就是一访;二串;三帮。一访,访能问贤。访村支书,访村主任,访村干部,访致富能手和进步群众。一次,两次,不厌其烦。经过拜访,赵家村贫困户情况就了解了,转化招数也就有了;二串,走村串户。东家“贫困户”串罢,马不停蹄串西家“贫困户”。无论到哪家,都一律当作亲人,嘘寒问暖,说掏心窝话,说家常语,彻底弄清贫困原因、脱贫梦想和困难之处;三帮,无私帮扶。老百姓朴实,相信实实在在的东丁,不喜欢花里胡哨的空头支票。”

在工作中在驻村第一书记和其他工作村委帮助下,卢景策借阅书籍,翻阅文件,了解国家的扶贫政策,一边主动与村干部、村民交流,熟悉了解村情村貌,了解赵家村致富带头人发家致富史,了解村中贫困户的群体和个体情况,并和村支两委一起策划扶贫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通过不懈努力,2019年赵家村集体脱贫,现在在乡村振兴和全面小康的路上阔步前行。

王朝娟:不等不靠 用勤劳双手摘掉“贫困帽”

南阳市卧龙区蒲山镇马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王朝娟。我原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一家5口人。2014年,她丈夫不幸从建筑工地的楼上掉了下来,为了治病把家里积蓄全部花光,丈夫的腿到现在都不会动,家里的顶梁柱一下子倒下了,一家人的重担落在她一人身上,王朝娟欲哭无泪,陷入绝望,觉得这个家快散架了。

2016年,她家被确定为贫困户,党和政府的帮扶政策一项接一项落到家中,基本生活不再发愁有了保障。她放下了思想包袱,安顿好一家老小,到村里的扶贫就业基地务工。公公也不顾年迈,替她照顾丈夫孩子的间隙,也到花地打打零工,使这个处于分崩离析的家庭逐步恢复了往日的稳定。

王朝娟说:“我们家的帮扶责任人在我们家最困难的时候,带领工作队把党的政策宣讲到我们家。让我明白了光靠政府救济是脱不了贫的,要想摆脱贫穷,只能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的道理。所以,我暗下决心,一定要用我柔弱的肩膀扛起家庭的重担,我积极参加了村里举办的月季种植培训班,同时,利用在村里月季扶贫基地干活的机会,逐步掌握月季的种植管理技术,并在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帮助下,搭建了三个钢管塑料大棚,打了一眼机井,种了8000多棵各类月季,目前,已经出售月季1100多棵,销售收入近三万元,预计全年销售收入能达14万元以上,纯收入4万元以上。丈夫也在镇村干部和工作队领导的开导鼓励下,做起了电商。我坚信,有党和政府的不断支持,有我们的不懈努力,我的梦想,我们家的梦想,一定会变成生动的现实。”

于兆录:“巧媳妇”撑起一片天,发展产业富自己助他人

镇平县彭营镇田营村贫困户于兆录,全家5口人,一家人原本过着平静而幸福的生活。天有不测风云,2015年1月,她的丈夫被查出患有食管瘤,辗转治疗,医疗费花费近20万元。当时女儿正上大学,儿子刚上高中,高昂的医疗费加上两个学生的学费,让她们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整个家庭陷入了困境。

党的政策暖人心,精准扶贫,不落一人。2016年4月,镇村两级干部在入户走访中,得知了她家的状况,认为她家符合建档立卡标准,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评议,将她家纳入贫困户。镇党委政府对她家实施了一系列帮扶措施。

但她家还不能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如何才能提高家庭收入摆脱困境?镇里村里的干部都费了不少心思。得知她有“飞针走线”的好手艺,镇里村里的帮扶干部鼓励她发挥所长,兴办服装玩具加工厂。在大家的支持帮助下,一个 “低配版”的服装玩具加工厂在村口废弃的鸡舍上建了起来,利用扶贫小额贷款资金,购买了40多台缝纫机,她既当“大师傅”,又当推销员,服装玩具加工厂经营的红红火火,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不仅自己家脱贫,还带动村里40多个姐妹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其中有12户贫困户在我的服装厂上班,每月都有固定的工资收入。

于兆录说:“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我和其他姐妹没什么两样,我的家庭曾经遇到了极大地困难,但我没有被生活的重压击垮,而是顽强地和命运抗争,我心里经常念叨着一句话:‘人穷志不能穷’。都是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这些贫困群众脱了贫致了富,我们不但要自己勤劳致富,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还要积极参与村里的公益事业,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那些生活困难的人,为全村的发展添彩出力,这既是我们作为普通村民的一种责任,也是我们对党、对政府和那些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帮助我们的人的最好报答!”

胜利是来之不易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当前,脱贫攻坚已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不能有半点懈怠。讲好脱贫故事,为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提振广大干部群众的精气神,坚定贫困群众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信心和决心,凝聚了强大合力,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编辑:张龙  审核 :姜秋霞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