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峰:援鄂战“疫”建功勋 精研医学攀高峰

2020年08月29日10:13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记者 王 辉 通讯员 李磊)重症医学科是医院危重患者和手术后高危患者的集中地,病人大多病情重、无意识,患者实行封闭管理,平时家属也看不到。医生虽然永远站在危重病人救治第一线,但“关起门来干活”,往往使他们成为“幕后英雄”。然而,今年年初突发的一场疫情,让原本作为“生命最后一道防线”的重症医学科(ICU)被推到了公众视野,众多为生命护航的“幕后英雄”也被民众所熟知,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建峰,就是其一。在驰援武汉抗疫期间,作为焦作市援鄂应急医疗队队长的他,带领队员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怀着“救一座城,护一国人”的信念,58天全力奋战,出色地完成了救治任务。

  图为王建峰

8月18日,河南省医师行业最高奖——第九届“河南优秀医师”奖颁奖大会在郑州举行,王建峰获此殊荣。在中国医师节当天,“出彩焦作人”第二届最美医生宣传推介活动结果揭晓,王建峰荣登榜首。

精修医术 仁心济世

每天与时间赛跑、与病魔抗争、与死神搏斗,这种高强度、快节奏早已是他工作的常态。参加工作20年来,不管是在急诊科,还是重症医学科,他几乎没有闲下来的时候。累,他觉然不出;习惯,他一直坚守。

尤其是2017年,担任重症医学科主任后,在这个最接近死亡也最接近生的希望的地方,他满脑子只想着怎么把人救活。“生命相托,永不言弃。”成了王建峰带领团队躬身救治一线、守护患者健康的真实写照。为了挽救一名危重病人的生命,他常常要连续许多天守在病房里寸步不离,工作性质决定手机24小时不能关闭,无论寒暑昼夜都要随叫随到。

重症医学,是横跨内、外、妇、儿多学科的综合重症救治平台,因接收的患者病情复杂危重,又被业界称为各个专科的“110”。

“一名重症医学科的医生必须是多面手,要精通循环、肾脏、消化、呼吸、神经、凝血、内环境等九大系统的相关医学知识。”王建峰说,医学领域知识更新快,重症医学科对医护人员素质要求非常高。

为此,他不断加强自我学习,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除了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进修学习一年,他去年还凭借良好的英语水平,通过了国内某项基金组织面试,选派到意大利托斯卡纳马萨心脏病医院重症医学进行为期三个月的研修。

在繁重的临床工作之余,他还积极开展临床科研工作。比如,“血清前蛋白对预测ICU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通过了2017年度焦作市医学科研项目立项;2019年参与北京协和医院为组长单位的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项目“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网络登记性研究”;“血清IL-35、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与脓毒症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通过了2020年度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联合共建项目。

不仅如此,在他的努力下,该科还与郑大一附院,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签约成为医疗联盟专科单位,使得该科的抢救成功率逐步攀升,且无医疗差错和医疗纠纷,整体实力在全市保持领先水平。

 白衣披甲 逆行荆楚

重症医学在重症患者救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着重要保障作用。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一名疑似患者被送到该院重症医学科救治。“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我们必须胜。”该院党委书记杨永国说。面对重托,王建峰带领重症团队,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为患者做了气管镜灌洗。当时,处于疫情初期,大家对这种新型的病毒性肺炎还非常陌生。凭借个人经验,王建峰察觉到,该疾病病情变化快且传染性极强,区别于其他一般病毒性肺炎。为了医疗团队的安全考虑,自接触疑似患者后,他和科室几名队员吃住在医院,并积极投身到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中去。当得知武汉前线最缺的重症医学科专家,王建峰第一时间向医院党委写下了请战书。2月1日晚上,医院紧急通知他带领该院5名护理人员紧急驰援武汉,并任命他为河南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焦作市援鄂医疗队队长。对此,他毫不畏惧,毅然接受了这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跨越黄河,守护长江。2月2日,他带领13名队员第一时间驰援武汉,进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工作。“这个病区是刚刚组建的,主要收治武汉市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我们到那后才开始接管病人,一共70个病人,全部都是危重症。”王建峰说。

面对危重患者病情变化快、传染性强,操作风险高、救治难度大的复杂情况,他咬紧牙关,沉着应对,与时间赛跑,与疫魔较量,精心制订诊疗方案。在作好医疗救治的同时,他及时舒缓患者的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引导患者正视病毒疾病、克服恐惧心理,为患者穿好“心理防护服”,全力救助每一名病人。“当时有个病人病情很重,要靠氧气辅助呼吸,他的几个亲人也都在住院,患者心理压力巨大。”王建峰一遍遍安慰他,告诉他指标在好转,坚定他对抗病魔的信心。重症患者需要不断调试呼吸机,他站在患者床前调试观察,一站就是一个小时。最终,这名患者被成功救治过来。

还有一名患者,双下肢截肢,手术创面感染严重,如果换药,被感染的风险非常的大。他不畏风险,坚持亲自为患者做清创消毒,每次换药都要1小时左右。经过他的精心治疗,患者感染的下肢逐步好转,最后转到专科继续治疗。

在武汉的近两个月时间,尽管脸被口罩勒出压痕,手被汗水浸到泛白,工作结束后时常感到头晕目眩,但看到病人一个个治愈出院或转到普通病房,王建峰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他说:“感谢医院领导和全院职工的支持。”他感谢临行前杨永国书记的谆谆教诲和反复叮咛,感谢于拥军院长几次打电话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和心理状况,感谢医务处、护理部、后勤管理科、医学装备科、药学部等相关部门为他们出征前做的一切充分的准备,感谢党办、组织统战部、宣传部在他们抗疫期间对6人的精神引领和细心指导,感谢院党委和工会在后方为他们6人家属的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悉心照顾。

在王建峰带领下,我市援鄂医疗队取得了收治病人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的骄人战绩,为打赢“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立下了“焦作战功”。

不辱使命 载誉而归

“去武汉我有两个任务,一是救治更多的病人,二是保证我们的队员平安。”王建峰说。

为了保证队员的安全,他向当地医院上级领导请示合理调配医疗防护物资,确保队员的使用,并且和队内感控专家一起为队员进行防护知识培训,在进入隔离区前对所有队员进行监督和检查。“整个抗疫过程中,我时刻提醒队员们一定要作好防护,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救治其他人。”王建峰说,“这支队伍是我带出去的,我要把他们全部平安带回来,一个都不能少。”

与此同时,作为临时党支部书记,王建峰及时为队员进行心理疏导,保持了医疗队昂扬的斗志。在他的介绍下,医疗队10名90后医护人员火线入党。

最终,他不负使命,全市14名援鄂英雄凯旋。“回归时,全市人民给予我们以英雄般的礼遇,让我们倍觉温暖和感动。”王建峰充满感激地说。

武汉归来,王建峰受到省委组织部及河南省高校工委通报表扬;在五一劳动节前夕,他还获得了“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入选了焦作市第十四批“身边的榜样”;其所在的河南援鄂医疗队被共青团省委授予“河南省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其所在的焦作市援鄂医疗队被共青团市委授予“首届焦作青年五四奖集体”。

“治病救人,就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天职。在祖国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站了出来,尽了绵薄之力。然而,党和政府却给了我崇高的荣誉。今后,我唯有倍加珍惜荣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挥技术优势,挽救更多的生命,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更大的贡献。”王建峰如是说。

编辑:张龙  审核 :姜秋霞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