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故事|​窦伟:始于心 践于行的第一书记

2021年02月05日17:19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记者 蔡长伟 通讯员 吴丁玲)“大娘,您咋这么早来了?”“俺外孙去当兵哩,俺来给他开个证明。”2月5日一大早,在叶县任店镇寺东村的党群综合服务中心,该村第一书记窦伟询问前来办理业务的村民。

窦伟是叶县纪委的一名干部,于2020年3月份被派驻到寺东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从科员到村干部,从城市到乡村,从温暖的小家到乡村宿舍……窦伟用近一年的时间,让人们看到了他的成功转变。

强化党建美乡村

刚到寺东村时,因基础设施落后、党组织凝聚力不强等原因,寺东村党支部被列为软弱涣散党组织。为摘掉后进党支部的帽子,窦伟挨个找村干部谈话,并带领村“两委”加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搭好班子,建好机制,紧紧将大家的劲儿攒到一起。

“窦书记来了后不仅班子更加团结了,也没少给俺村办实事,水泥路修到家门口,村里人把家里的胶鞋都扔了。”该村村委委员王国民说。

要致富,先修路。看到村里很多都是土路,窦伟积极争取上级党委政府和多家职能部门的支持,下大力气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新修道路7000多米,包括主路、排间道等,让村民再也不用下雨出门难。看到村里小学操场地面坑洼,又申请项目为学校修建了操场。除此之外,该村还修建了占地1800平方米的乡村娱乐休闲广场,安装了健身器材,村民闲暇之余,有了运动锻炼休闲的好去处。

看到县城修路时废弃的地砖,窦伟组织村民都拉回村里,铺在广场周围,该村村委还自发捐献树苗,对文化广场四周进行绿化,提档升级。

“窦书记看到广场上灯不亮,自掏腰包为我们买了2个LED投射灯,看到酷走队没有经费,带头为我们捐款1000元……”该村文化管理员陶晓说起“窦书记”的好来滔滔不绝。

如今,该村的酷走队人数已达到200余人,广场舞队也在全乡的比赛中多次获得第一名。

一心一意只为民

基层工作主要是与群众打交道,工作内容点多面广,琐碎复杂。窦伟驻村后,首先对贫困户和贫困人口进行全面了解。

贫困户权翠,是让窦伟印象最深刻的一家人。

今年73岁的权翠丈夫患有老年痴呆症、高血压、脑梗塞后遗症等多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儿子年轻时煤气中毒成为1级智力残疾,妻子跟他离了婚,留下了一个女儿。一家四口人的担子,都落在了这位年过七旬的老人身上。

脱贫攻坚的各项帮扶政策把权翠家从生活的泥潭里拉了出来。享受光伏发电、养老保险、生猪代养、到户增收、两免一补等各项补贴,丈夫和儿子分别是A级低保。2020年底,考虑到权翠家的特殊情况,窦伟又为她和孙女申请了低保,如今一家四口全都纳入低保行列。

“去年第四季度的补助钱已经给俺打卡上了,我专门去查了,4000多块钱。”权翠高兴地说。如今,权翠一家四口每年有2万多元的收入,这让窦伟放下了心。

扶贫要扶志。针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窦伟也想方设法鼓励他们出去赚钱,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李跃顺的母亲生病,原本在外打工的他只能回到家里,没了收入,便成了贫困户。窦伟了解后,便通过关系把他介绍到位于叶县产业集聚区的隆鑫三轮车厂上班,在那里工作了一段时候后,有了积蓄的李跃顺又自己买了辆货车,拉货赚钱,现在已经稳定脱贫。

“组织派驻我到这里,我就要为村民办点实事。也许对我们来说是举手之劳,但却是关乎他们一辈子的事。”窦伟说。

想方设法带民富

乡村振兴是接续脱贫攻坚的后半篇文章。

寺东村共有704户2814人,辖11个村民组、2个自然村,耕地面积3782亩,人均耕地不足1.4亩,村民的经济来源以种植小麦、玉米和外出务工为主。如何拓宽增收渠道,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是窦伟经常思考的问题。

寺东村没有产业,经村“两委”商议,决定立足土地做文章,在土地里刨出黄金。

2020年,该村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流转土地120亩,按照县委、县政府确定的“一乡一业”发展宗旨,发展韭菜种植。

“韭菜种植是任店镇传统种植产业,一亩韭菜一年能收两茬鲜菜,一茬种子,每亩地纯收入在5000元以上。而且韭菜能生长3年,能省出每亩上千元的栽植成本。”窦伟说。

村民还能通过入股参与分红、收取地租和劳动务工等方式增加收入。

寺东村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且连片,窦伟多次组织村委干部到外地学习,准备借鉴他们调整种植产业结构的成功经验。他还邀请常村镇的中草药种植专家前来指导,准备发展中草药种植。

窦伟没有豪言壮语,但他凭着严谨的工作态度,踏实的工作作风,一心一意为民办事的担当,赢得了干部群众的信赖,留下了一片赞誉,在扶贫路上书写了精彩的篇章。

编辑:张龙  审核 :姜秋霞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