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县杨碾旧居揭牌亮相

2021年04月18日11:15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记者 王辉 通讯员 赵改玲)家风正则民风淳。4月15日,司马故里、人才辈出的温县招贤乡安乐寨,杨碾旧居揭牌仪式举行,正式对外开放,这里以家风好著称,将成为当地村民的又一精神家园。

揭牌仪式现场

领导与嘉宾参观杨碾旧居展室

  杨碾旧居所在的安乐寨村被称为“黄河文化第一村”。作为司马故里,历史文化厚重,自古至今重家规、守家训,形成了良好民风、村风。2018年,安乐寨打造了远近闻名的党建综合体,这一集党建活动、便民服务、敬老养老、文化活动于一体的基层战斗堡垒,被中宣部、文旅部评为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河南省家风家教示范基地。弘扬优良家风家教传承,积极发挥乡贤作用,引领时代新风尚,杨碾旧居,将成为一处新的好家风教育示范基地。

杨碾旧居揭开面纱

杨碾旧居始建于清道光元年,为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杨碾之故居。2002年11月于旧址复建竣工,201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安乐寨村传统民居九号院。

室雅何须大。杨碾旧居并不大,却满庭芬芳,小院内竹叶青青,石桌、石凳,古意盎然。树龄有50多年的石榴树长得高大、挺拔。据杨碾的后人杨家卿介绍,这棵树是从当年杨碾栽植的老石榴树发出的枝条压埋而成的,是这座老宅唯一的历史见证者。

院内布局井然,名人名家题字题词随处可见,文化气氛浓厚。尤为突出的是杨碾家族祖祖辈辈家规家风的传承,昭示了家族的进步发展,亦是良好家风的传承和文化底蕴积淀的必然。

在院子的“C位”,书写着杨氏家训——贱不忘操、贵不忘道、忧劳兴族、逸豫亡家、廉为民表、贪为民贼。

在杨碾旧居展室里,有杨碾及其家族的有关文献资料、家谱,杨碾用过的砚台、御碑拓片、后人照片等。

杨碾何许人也?杨碾(1821~1886年),温县安乐寨人,字雷山。原名有光,字邦元,号中枢子,别号太平山樵,道光二十九年恩贡。据《温县志稿》载:碾“幼聪慧,读《左氏春秋传》,匝月毕全部。遇经史疑义,必悉心研究,无憾而后始安。虽先儒成说,于意有未惬者,必反复辩论,以求其是,其说散见于所著《一得录》中。《一得录》分上下两卷,《续一得录》两篇。又有《明史记要》二十卷,《大园》、《小园》各记。所谓《大园》,指天地而言,《小园》即指一心而言,盖谓以一心而纳天地万物于在抱也”。

杨碾才华出众,遐迩尽知,弟子中不乏秀才、举人、进士。众门生为念其恩泽,扬其功德,联名赠匾“外翰林”。

杨家卿说,他曾听堂祖父和村中老者讲述,杨碾经纶满腹,诗情横溢,专为安乐寨撰一对联,上联为:“卜里遗风衣冠人士”,下联为:“晋城佳节襟带山河”。安乐寨村的“杨家庙”,俗呼“杨祠堂”。正门两侧有幅对联:“利物济人成天平地,光宗耀祖荫子庇孙”,横披“缵禹旧服”。族人传为杨碾所撰。

温县曾有“东俭西碾”之说。二人为温县东西两方有名望的绅士。“欲问古今温县事,请君先拜二贤士”。这是民间对他们的评说。据说凡新任知县履职,首先须拜访两位贤人。碾性秉直,厌污吏,疾恶如仇,虽名扬乡里且为冤民代讼,分文不取,申冤扶正,深得百姓赞誉。乡人有先贤歌曰:杨碾太平樵,幼慧才智超。史说求真谛,正义风格高。

“在我们焦作历史文化的沧桑中,杨碾留下的文化遗产将会是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也是值得我们纪念的精神家园。”杨家卿深情地说。

和兄弟书屋形成双璧

杨碾旧居对外放,和该村的兄弟书屋形成合力,成为家风示范双璧。

古有诗云:此心安处是吾乡,安乐寨中,一个“乐”字道出这里的安居乐业,这里人才辈出。

安乐寨虽是一个小村,却出了很多名人。不仅出了王梦奎三兄弟,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该村已有80余人相继考入各类大中专院校,不少是名牌学府,本科、硕士、博士加起来有31人。

这些学子成功的密码是什么?是好家风、家训,是热爱读书的村风。

走在该村的路上,文化墙上写有“勤学苦练、奋力拼搏”“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兄弟书屋、杨碾旧居,书架林立、书香盈室。

在兄弟书屋,记者看到,这里不仅有纸质书,还建有有声阅读区,并附有操作指南。

招贤乡党委书记袁方说,不管是王梦奎三兄弟,还是杨碾后人,他们的成才、成功,都离不开好的家风、家训、家教。安乐寨村有信心建成省级乃至全国好家风传承示范村。

书香一缕传家风,杨碾旧居的对外开放,会让更多的人亲近好家风、聆听家风故事,让良好家风代代相传。

编辑:张龙  审核 :姜秋霞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