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桑坪镇:建设家乡的父子兵

2021年06月08日15:52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在西峡县桑坪镇石灰岭村,徐改运、徐刘永父子俩,退役后,永葆军人本色,积极投身家乡建设,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和乡村环境整治战场上,冲锋一线,受到群众称赞。

  防控一线显担当

  徐改运今年65岁,儿子徐刘永今年30岁,住西峡县桑坪镇石灰岭村徐家庄组。1975年,徐改运响应国家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81年1月退伍。2007年,儿子从学校毕业,他又把儿子送到了部队。服役2年后,儿子光荣退伍。

  在村里,父子俩处处不忘自己曾经是军人,和村两委保持高度一致,积极参加各种公益事业,关爱贫困群众。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父子俩毅然站出,加入到该村的抗疫志愿服务队中。

  石灰岭村的卡点是通往桑坪镇的交通要道,车辆多,人口流量大。为筑牢疫情蔓延的第一道防线,父子俩每天早饭后准时赶到卡点,或手持体温仪为过路人量体温,或对进出卡口的车辆人员逐一询问登记,不让一丝“疑情”带进村里。他们向过往的群众宣传预防知识,发放新型冠状病毒防治健康科普小知识宣传单。他们每天要查控车辆上百辆,人员几百人次。顾不着回家吃饭,午饭都让家人送到卡点上。

  大多数群众对他们很理解,但还有个别的不理解,认为疫情离这里远,设卡点是多此一举的,就和他们争吵。面对各种不理解,父子俩都耐心解释,让他们明白这样是为了大家的健康着想。他们一心为群众办事的真心终于赢得了群众认可,在他们的感召下,出入集镇的人们自觉配合登记、消毒、量体温,人们不再扎堆,不再走亲串友,出门自觉戴口罩。

  在抗疫的日子里,父子俩放弃了一切家务,到卡点值班、宣传防疫知识、调查摸排外出回归人员情况,一天到晚忙碌在防控一线,确保了该村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脱贫攻坚冲在前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父子俩忙得不亦乐乎。他们和驻村工作队、村脱贫攻坚责任组及驻村第一书记辛建成一起,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参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帮助群众发展产业,成了脱贫攻坚战场上最热心的人。

  该村贫困户刘花丰,丈夫2019年患脑溢血后躺在床上。家庭的突然变故,对刘花丰打击很大,整日以泪洗面,也不愿发展产业。徐改运父子知道后,轮流到他家帮着做家务,给刘花丰做工作,让她树立起生活的信心。

  刘花丰的思想做通后,根据她家的实际情况,动员她家发展袋料香菇。帮她家选场地,购辅料,当年发展1万袋袋料香菇。年底,刘花丰家收入了3万多元,一家人又有了笑声。刘花丰见人就说,多亏了徐改运父子俩。

  在开始摸排贫困群众情况的日子,摸排任务重,信息量大,村脱贫责任组人员忙不过来,徐刘永发挥自己懂电脑的技术,义务帮村里整理各种档案资料,有时任务紧,他一干就是几天几夜。

  “为群众办点事,我就是高兴!”这是徐刘永经常爱说的话。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父子俩齐心协力帮助贫困群众在石灰岭村被传为佳话。

  环境整治勇争先

  在石灰岭村,人们经常发现,徐改运父子俩带着扫帚从村庄的背巷扫到村庄的主道,从村庄的主道扫到通往村庄的鹳河大桥,村、路、桥被他们扫得干干净净。他俩虽然不是村庄的保洁员,但他们和村庄保洁员一样,义务从事村庄保洁工作。

  徐家庄组紧邻灌河,有一座大桥通往公路。过去由于多年的习惯,村庄乱堆乱放、垃圾遍地现象十分严重。为了改变村庄面貌和陋习,父子俩带头整理自家庭院。把自家庭院整理干净,成为村庄的典范。然后,一家一户去宣传、讲解,让大家知道垃圾整治的好处。和村庄保洁员一起,整治垃圾,规范一家一户杂物堆放。

  哪家门前的卫生做不好,父子俩帮助做;谁家不遵守卫生秩序乱倒垃圾,父子俩耐心说服。在他们的影响下,村里的人都有了讲卫生的习惯。在村里开展的垃圾整治中,父子俩冲在整治一线。

  农村种香菇、种庄稼,生产垃圾多。为了规范垃圾的存放,父子俩没少花费心思和气力。特别是春季种植香菇时,家家户户要拌料、装袋、灭菌,是垃圾产生最多的季节,稍微管理不慎,就会出现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现象。父子俩就挨家挨户交代,一个生产场地一个生产场地检查,灭菌的热炉灰单独存放,不让污水乱排。谁家场地清理不干净,父子俩帮人家清理。种植袋料香菇的两个多月时间,两人没睡过一次安稳觉,吃过一次及时饭。由于管理到位,在今年春季该镇人居环境大检查排名中,石灰岭村名列全镇第一。(生俊东 章东丽)


编辑:梁倩文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