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N”:新发展理念下的鄢陵实践

2021年12月02日15:38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经过近两年的培育发展,鄢陵县386个村(社区)年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突破5万元。其中,年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的139个、占比36%,年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的41个、占比10.6%,年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的8个、占比2.1%,形成了百舸争流、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鄢陵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精髓,可以高度概括为12个字“党建引领、‘五个起来’、多效并举”,形成了“1+5+N”发展模式。

(一)坚持党建引领。一是制定出台《鄢陵县村(社区)“两委”干部绩效管理考核办法(试行)》,将村(社区)干部工作报酬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挂钩。二是大力实施村(社区)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开展“千名党组织书记能力培训”“万名党员进党校”活动,县、乡两级先后举办培训班40期,培训村(社区)党组织书记5300人次。三是创新开展“一帮一带、结对共建”活动,筛选确定83个县直机关党组织与166个村(社区)党组织结成帮扶对子,从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给予帮扶。

(二)做实“五个起来”。鄢陵全县产权制度改革完成清产核资、股权量化及成立合作社等工作后,各村(社区)“两委”班子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乡村旅游等产业。一是各村(社区)积极盘活集体资产,增强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思路。二是依托传统产业,因地制宜、因村(社区)施策,在经营模式、产品定位、发展类型等方面持续发力,积极探索发展新路径,不断推动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把群众利益与集体利益紧密地联结起来,充分调动集体的内生动力,持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四是群众动员起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主体是群众,要让群众积极参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五是充分利用房前屋后、庭院、荒地、荒宅,实现零星地块立体增绿;加大绿化力度,提升绿化档次,营造社区“小森林”。

(三)实现多效并举。一是以“六高六化”为导向,持续推进种植业高质量发展,新增高标准粮田3.8万亩,优质强筋小麦种植面积发展到19万亩,辣椒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发展到25万亩,打造10万亩优质果蔬产业带、5万亩杜仲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粮经”结构不断优化,夏粮生产再创历史新高。二是巩固“四好农村路”创建成果,新改建通村公路40.9公里,新增农村客运线路20条,386个村(社区)通硬化路和通客车率均达到100%,成功创建省级“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示范县。累计完成户厕改造40427户,新建改造镇村公厕43座,农村户用卫生厕所覆盖率达85.1%。三是基层治理持续强化。首先,深入推进平安村(社区)创建,创建率突破90%。其次,把“党建引领孝善文化”作为教育管理党员、示范引领群众、深化基层治理的“新引擎”,指导村(社区)党组织开展“好婆婆”“好媳妇”“文明家庭”等系列评选表彰活动。最后,深入推进“雪亮工程”,加大村级视频联网建设力度,鄢陵全县视频监控建设达4158路。

“1+5+N”作为新发展理念下的鄢陵实践,为我们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产业振兴上探索了成功路径。

一是党建引领,强化党支部战斗力。只有建强党组织、育强带头人,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要发挥好村(社区)党支部的领头雁作用,有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闯劲和胆略、干事创业的激情、为民服务的情怀。

二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禀赋。在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要因地制宜、因村(社区)施策,深挖村(社区)集体内部的发展潜力。坚持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游则游、宜工则工的原则,走养殖业、种植业、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并举的多元化联动发展路子,在发掘村(社区)集体资产价值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市场风险,闯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三是打造品牌,挖掘产业增值效益。一方面,要探索集体独资或联合农户参股模式,开发建设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提升村级集体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要推动土地经营权向农村集体组织流转,依托土地规模经营优势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外来企业合作发展,有效降低整合众多小农户土地资源的对接成本、交易成本和时间成本。

四是上下贯通,打牢群众基础。通过宣传讲解、示范引领等方式,激发群众对村(社区)集体经济产业的认同感、对产业实施的积极性和对产业发展的主动性;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发展公共服务事业、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五是改善环境,增强群众的幸福感。深入开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工作,实现了386个村(社区)生活垃圾收集全覆盖,奠定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群众基础;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激发村级集体经济更多发展动力。(李海峰)

编辑:王晓颖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