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媳妇”褚冬艳:乡村振兴路上谱写芳华

2022年01月17日14:17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这不是一时冲动,是发自内心的执着和崇高的信仰。我想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做得更好、帮助更多的人!”褚冬艳第二次向党组织递交申请书时说。褚冬艳是温县招贤乡古城村村民,她创办的康旗汽车用品厂,在当地小有名气。近年来,她的厂子被确定为创业就业示范基地、带贫就业点。她也被省妇联授予“乡村出彩巧媳妇”称号。

贫困家境促成长

褚冬艳出身贫寒,父母亲是地道的农民,家里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贫困的家庭无力承担三个子女的求学费用,初中毕业后,年仅15岁的褚冬艳便离开了校园。辍学之后,她便开始打工赚钱。由于年龄小、学历低,在老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褚冬艳辗转郑州、北京、广州等地,干过车间工、纺织工、文员……那些年吃过的苦无以言表。但是褚冬艳回忆起来,说:“最难忘的是当时为了多挣钱,春节也不能回家。想家的时候,会晚上捂在被子里偷偷地哭。”返乡的种子在那时已悄悄地埋在了褚冬艳的心里。

2008年,褚冬艳和同乡青年王磊结了婚,二人选择回乡创业。他们在沁阳开了一家洗车店,勤勤恳恳,不辞辛苦。但是由于租金高昂,成本飙升等原因,洗车店的盈利并不高。后来由于门前修路,半年不能营业,他们只能选择关门大吉。

 “因为之前在纺织厂工作的经历,我看得出汽车坐垫的成本并不高。既然洗车店干不了了,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做汽车坐垫呢?”褚冬艳决定另辟蹊径,重新开始创业。她在家里支起一台缝纫机,从市场买来几套坐垫拆开来研究,试着开模、打版、缝制,慢慢也做得有模有样。

缺乏经验屡受挫

褚冬艳尝试把样品拿到郑州展会上展示,没承想接到了一个大订单。她兴冲冲地找人来加工。由于缺乏经验,也没有技术,做出来的那批货全部都不合格。结果除了亏损人工费和原料费,还赔了10多万元给客户。就在褚冬艳感到天都要塌下来的时候,招贤乡积极落实政策为她申请了10万元的无息创业贷款。

她开始全力提高技术,不仅经常外出学习,还大量收集网络资料、书籍,深入钻研汽车坐垫的加工技巧。通过近两年的努力,她逐渐掌握了汽车装饰制作的核心技术。生产逐渐步入正轨,生意开始蒸蒸日上。褚冬艳突然收到了一封来自浙江的律师函,说是褚冬艳生产的汽车坐垫外形和他们的专利产品高度相似,要求赔偿侵权损失。接二连三的挫败,使褚冬艳萌生了退却之心。

温县大力帮扶青年创业就业,招贤乡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政策支持,再次给褚冬艳提供了8万元贷款,并且邀请专业人员为褚冬艳出谋划策。2017年初,在村委会的帮助下,褚冬艳建立了厂房,购置了设备,实现了家庭作坊向专业加工厂的转型。

初心不改谱芳华

现如今,褚冬艳新建的8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里,下料机、绣花机等配置一应俱全,年生产汽车坐垫5000余套。通过郑州的固定卖场,产品销往北京、新疆、山东等地,年收入额超200余万元。褚冬艳注册的康旗品牌,被纳入中国民族品牌振兴工程,在中央电视台展播。

不忘初心、饮水思源。褚冬艳经常说:“现在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好政策的支持。如果不是县乡两级的鼎力相助,我早就放弃了。”早年的经历使她希望帮到更多的身边人。疫情防控期间,她捐钱捐物、到卡点执勤。几年来,她坚持资助困难大学生。自己多年来摸索积累的经验和技术,她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其他人,对生活有困难的,主动招其入厂做工。先后义务举办技术培训班10余期,参培人次达300余人次,解决困难人员就业18人。

几年来,褚冬艳始终如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用自己的执着与坚韧助力乡村振兴。(杨芳 王倩倩)

编辑:陈梦伊  审核 :贺心群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