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垣开发区何以昂首夺冠?

2022年01月25日15:20

来源:大河网

  长垣开发区作为布局在省际交界县域的开发区,先天地并不具有区域政治中心优势、交通区位优势及由此衍生的科技人才优势。然而,近年来,长垣开发区管委会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产业链式集群、企业转型升级、区域品牌塑造、营商环境优化”四大主题,持续实施“六大工程”(创新驱动、质量提升、品牌带动、标准引领、企业上市、人才支撑),逐渐摆脱了区域发展的自然因素制约,经济发展结出累累硕果,先后获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出口起重机械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火炬计划长垣起重机械产业基地、全国门桥式起重机械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国家级绿色园区和河南省十强产业集聚区。

  2020年,长垣开发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0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5%以上,完成税收收入20.1亿元、占全市的37.9%,名副其实成为长垣市经济建设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连续5年综合排名位居全省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前十,研发投入占增加值的比重长期保持全省开发区第一位,已成为省内产业链条最完善、集聚程度最高、创新潜力最强的开发区之一。

  一、着力产业链式集群发展

  县域幅员小,要素层次较低,能够集中资源围绕一两个优势产业走特色发展之路,完善配套支撑,形成全产业链。

  发展格局,即可带活一片经济、富裕一方百姓。有鉴于此,长垣开发区梳理产业基础,明确发展方向,持续推动主导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

  (一)培育龙头支撑,打造集聚引擎。实施大企业(集团)培育行动,建立联系帮扶机制,依托卫华、驼人两家本地孕育的在国内具有行业引领地位的龙头企业,发挥牵引带动作用,吸引上下游、左右侧关联企业落户,打造起重装备制造和医疗器械及医用卫生材料两大主导产业。目前,长垣开发区入驻“四上”企业206家,拥有从业人员8万余人,是全国最大的门桥式起重机械生产基地和知名的医用卫生材料生产基地。其中,起重产业以卫华集团、河南矿山为龙头,集聚了整机生产企业196家,配套生产企业1042家,产业规模达到330亿元,工业总产值、税收、就业在长垣的贡献度分别为60.2%、16.6%、17%。医疗器械及卫材产业,以驼人集团为牵引,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分别达117家、3604家,产业规模达到120亿元,产品覆盖全国60%以上医院,工业总产值、税收、就业在长垣的贡献度分别为25.8%、12.5%、11.6%。

  (二)实施图谱招商,弥补短板缺项。2018年以来,长垣开发区围绕“延链、补链、强链”绘制产业链合作对接图、产业用地供应图、平台载体导引图、项目落地流程图“四张图”,聚焦产业链短板缺项,精准实施招商引资,借助“会展经济”“平台经济”大力发展“回归经济”,并不断完善项目建设协同推进机制,为重大项目提供成本低、速度快、服务好的落地条件,切实提高招商实效。目前,返乡创业企业占全区企业数量的近六成。近三年,开发区实际到位省外资金分别为42.4亿元、54.2亿元、59.1亿元,增速分别为12.1%、27.8%、9%,连续三年排名居十个直管县(市)开发区前两位。

  (三)规范市场秩序,塑造产业生态。通过政策引导、协会指导推动同质企业实现一定程度的兼并重组,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引导区内上下游企业建立协作关系,形成了行业龙头整机生产企业做品牌出市场、中小零部件配套企业专注于细分领域“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协同发展产业生态格局,企业间关系逐渐由同质竞争为主向以大中型骨干企业与中小企业分工协作的轴幅式结构转变。区内现已培育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1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家、省制造业头雁企业4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家。

  二、持续推动企业转型

  升级作为全省179个开发区的佼佼者、领跑者,长垣市坚持发展不止步,建立健全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多措并举推动企业梯次升级、结构优化。

  (一)强化创新驱动。县域城镇综合配套服务水平较低,借助域外科技资源走开放创新之路是合理选择。长垣开发区以此为导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从创新主体培育来看,区内现有有效期间内高

  新技术企业53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5家,省创新龙头示范企业3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7家、科技“小巨人”企业4家、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6家。从创新平台搭建来看,建成国家认可实验室、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业设计中心、省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各类省级以上研发平台146个(其中,国家级20个),实现了大中型工业企业省级以上研发平台全覆盖。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均与高校(院所)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从创新投入来看,2020年,开发区R&D经费支出达到15亿元,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居全省开发区第1位。长垣市政府设立质量管理、科技创新等奖项,2017年以来已累计投入超2亿元用于奖励企业创新。卫华集团、河南矿山两大龙头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分别达到3.9%和3.5%,高于全国行业平均水平约2个百分点。从创新绩效来看,开发区授权专利累计达到12933件,其中发明专利461项。

  (二)推进三大改造。引导企业广泛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同生产过程深度融合,纵深推进智能化改造提效扩面、绿色化改造提标示范、技术改造提速升级。近5年,开发区共实施总投资95亿元的驼人医疗器械产业新城、总投资30亿元的卫华智能装备产业园、总投资26亿元的河南矿山智能制造产业园等重大产业项目202个,累计完成投资440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开发区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持续增加,2020年这一比重达46%以上。成功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8个,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认证27家,建成省级智能工厂4个、智能车间12个,入选省重点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1个,获评国家绿色工厂3家、省级绿色工厂(培育)5家,成功入选国家级绿色园区和河南省首批智能化示范园区试点单位。

  (三)突出要素支撑。科技创新人才、专业技能人才和风险投资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长垣开发区围绕高质产业招得来、存下去,着力强基固本、充实要素保障。一是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实施“双百人才”引进工程和人才集聚工程,先后培育引进高级专业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8000余名、院士5名、博士40余名、中原学者3名。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对高层次人才每月发放县政府特殊津贴500元,成立外聘高层次人才协会等人才交流平台,定期召开外聘专家观摩座谈会,谋划建设人才公寓项目和实施住房补贴,打消外地年轻人才在长垣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二是强化创新融资支持。实施企业上市工程,出台资本市场工作推进方案、进一步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上市工作推进方案等,推动上市挂牌后备企业股份制改造,形成较为完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目前,卫华集团、新科起重已进入上市报告期,恒发橡塑等一批企业成功三板上市。设立科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建立科技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引导银行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梳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难题。三是强化用地约束。建立“1+5”优化工业用地出让和监管机制的政策体系,按“弹性年期+标准地”方式供应工业用地,新增工业用地实行“出让期不超过20年+有条件续期”政策,严格“亩均投资强度不低于333万元、产出不低于416万元、税收不低于11万元”的产业准入标准。健全项目综合评审体系,搭建项目用地绩效管理平台,对落地企业开展用地绩效评估监督和退出机制,对认定的低效项目用地及时按规定限期通过政府收储、市场转让、闲置扩能、增容技改等方式盘活利用。

  三、突出塑造区域产业品牌

  实施质量提升工程、品牌创建工程、标准引领工程,发展会展经济,建立“政、监、企、技、会”多方合力参与的质量提升长效机制,汇集各方力量不断提高区域主导产业品牌影响力。

  (一)开展质量提升活动。2017年6月,通过与原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局联合开展为期2年的河南起重机械产业质量提升活动,成功培育全国质量标杆企业6家、省长质量奖企业3家、河南省质量标杆企业22家,有效提升了主导产业品质层次。此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设局与长垣开发区党工委建立党支部联谊帮建机制,以党建促产业发展、质量提升,开发区产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长垣制造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一是帮扶重点企业创建品牌。以建设“全国门桥式起重机械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河南省产业集群商标品牌培育基地”为平台,持续开展企业品牌创建帮扶和质量品牌测评、维护,成功培育单项冠军产品1个、国家工业品牌示范企业3家、省工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11家,中国驰名商标达到10件、河南省著名商标达到95件,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数量均居全省县(市)第1位。二是实施标准引领工程。聘请国际标准化组织起重机技术委员会(ISO/TC96)主席张喜军任长垣起重装备制造行业协会会长,牵头成立长垣起重装备制造行业协会团体标准技术委员会,组织开展标准研制和升级迭代,已累计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地方、团体标准351项,总数居全省县(市)第一,被认定为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郑洛新)首批技术标准创新联盟。三是开展群众性质量改善活动。强化企业作为质量提升主体的角色地位,推行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加强职工技能培训,建成国家级长垣市起重机械出口基地公共交易培训中心、长垣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等专业培训平台5个、企业教育工厂13家,每年培养专业技能人才2000多人。持续开展专项技能竞赛,激励一线工人深钻精研专业技能。

  (二)着力搭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成投用国家桥架类及轻小型起重机械检验中心、北京起重机械运输设计研究院河南分院、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长垣分中心、中国出口起重机质量技术促进委员会、河南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长垣分院、河南省起重设备配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河南省医疗器械检验长垣中心、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等各类检验检测、创新创业、技术研发的开放共享服务平台近20个,有效降低企业研发、测试、运营等成本。在卫华集团大数据中心基础上,融合长垣起重产业集群的生产制造和销售企业数据信息,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对起重机开工情况和利用率进行分析,动态编制发布“长垣起重机指数”,成为宏观经济分析的重要经济景气指数。

  (三)构筑高层次开放平台。建成运营保税仓库、长垣国际会展中心,每年举办中国·长垣国际起重装备博览交易会、中国·长垣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等会展、论坛20次以上,签约金额屡创新高、行业影响力不断提高。以“展+会”联动模式,每届同期举办10余项高层次会议论坛,多层面多角度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上海)国际重型机械装备展览会等大型会展,加强对外交流合作。针对区内企业在海外分支机构、合作营销网点已达100余个,长垣开发区增强市场主体是产业、企业、产品品牌宣传主力军的共识,采取对出口统计且纳税在本地的企业进行补助等形式支持企业走出去进行品牌营销,开拓国际市场。

  四、不断强化公共服务

  保障长垣开发区管委会立足服务角色定位,以企业满意为核心标准,畅通政企常态化沟通渠道,机制化推进企业帮扶活动,做到行政审批零障碍、生产经营零干扰、服务企业零距离,促进了创新创业生态优化,为经济实体落地成长创造条件。

  (一)完善产业发展载体。按照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以城聚人的发展理念,优化主城区与开发区功能布局,全面实现开发区与城区无缝对接。优化区中园布局建设,高起点规划建设起重智能装备先进制造业专业园区、健康产业先进制造业专业园、军民融合产业园、金属新材料产业园和特种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电商产业园等专业园区。为服务两大主导产业“走出去”,成功创建中国出口起重机械质量安全示范区,积极筹建出口起重机技术贸易措施通报评议基地。

  (二)建立以“链长制”为核心的联系帮扶机制。坚持“项目为王”导向,建立健全集中开工、领导分包、定期研判、观摩评比等制度,成立产业强链工作专班,实行“九个一”工作机制,加强系统性服务,高效推进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高质量推动发展高质量。注重运用政府掌握大数据的优势,建设开发区智能化管理综合服务系统(平台),根据功能运行需要采集录入政府职能部门和示范企业的信息数据,实现开发区管控指标实时可视化;建设长垣市起重大数据云检测平台,便于政府利用大数据更好地监测把握起重行业的发展形势走向,进行分析研判和智慧决策,核心标准,畅通政企常态化沟通渠道,机制化推进企业帮扶活动,做到行政审批零障碍、生产经营零干扰、服务企业零距离,促进了创新创业生态优化,为经济实体落地成长创造条件。

  (三)探索“三化三制”改革。按照整合、扩区、调规、改制的总体思路和“服务型、责任型、效率型”改革原则,积极推进“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搭建“组织管理大部门、扁平化,推进协调快速便捷,运营服务市场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规划修编引领生产力布局调整,切实提高开发区管理运营水平。(刘建军 吕佩义)

编辑:娄恒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