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力量 麦田守望 延津“中国第一麦”为丰收装上“数字引擎”

2022年06月15日11:01

来源:大河网

  “轰隆——轰隆——”从5月30日到6月8日的10天里,延津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里,一台台收割机在弥漫着阵阵清香的麦田里穿梭、往返,所到之处,小麦被收割,麦秆粉碎后均匀洒在田里。

  延津小麦有着“中国第一麦”的美誉,延津县也是闻名全国的优质小麦产业化示范县,今年年初,延津优质小麦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全国排名第二的创建业绩,顺利通过了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认定,成为全国首个以优质小麦为主题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嘿嘿……丰收了!”在产业园流转200余亩土地的种植大户宋利红高兴得合不拢嘴。今年,宋利红流转土地200余亩种植小麦,在县小麦现代农业产业园5G+智慧农业的助力下,小麦一直长势良好,今年每亩产量可达610多公斤,比去年增加了60多公斤。宋利红感叹道,智能化、机械化操作,真是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豫北明珠,中原粮仓;移动力量,麦田守望。此刻的延津大地,到处一派丰收景象。

  引入5G+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为科学生产提供数据支持

  为全面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赋能城乡数智融合发展,中国移动新乡分公司联合延津县农业农村局,利用5G、AI、大数据等技术与农业生产技术深度融合,打造延津县小麦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用智慧科技全面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在引导广大农民持续增收的同时,扎紧“粮袋子”、稳住“压舱石”。

  在延津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里,像宋利红这样的农民有2000多户,他们种植小麦的全程都采用了智能化、机械化操作。播种阶段,两台播种机,两天不到就播完了200余亩;小麦成长阶段,无人机植保,刷卡浇水、每次喷洒农药用时不超过两小时……“我一个人就可以管理这几百亩的粮田。”宋利红开心地说,相比人工来说,借助农业科技,农业生产省事省力,损耗也小,效率特别高。

  麦田收割,后台监控。延津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5G+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的高清显示屏也在实时“直播”麦收场景。

  “这里就是我们园区的核心大脑。”延津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相关负责人秦主任说,5G+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利用先进的5G、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在必要地区安装信息采集设备,以采集区域内作物的气象信息、生长环境、病虫害信息,利用5G传输技术,将采集的信息传输到系统,这样跟踪监测每块土地植物长势、病虫害风险及土壤营养肥缺等,实施农业大数据分析,通过5G+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的高清显示屏进行全方位展现,也可通过平台邀请小麦专家进行远程指导。

  建设农情监测及预警分析系统,保障作物种植环境

  曾几何时,农忙时节,许多的农民在田间种田、除草、打虫,忙得不可开交。5G时代的到来,重新定义了传统产业,农业也紧跟时代步伐,逐步实现传统农事的智能化、数字化、科技化。

  在延津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里,数台远程虫情测报灯、智能孢子捕捉仪像一群细心的小精灵监测着农田的一举一动,实时抓捕并传送现场虫情、孢子照片;田间地头分布着气象监测站,像极了农田的保卫战士,这些监测站实时监测苗情、墒情和温度,并自动形成作物生长模型,实时传送数据信息。

  照片和设备提取的信息将送往园区办公区,技术人员通过“园区核心大脑”——5G+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远程监控分析农情情况,根据现场回传图像结合专家分析结果,提前对作物的生长中出现的异常情况以及可能发生的病虫害做出预警,系统帮助指导作物健康成长。

  打造水肥一体化系统,百亩地省90%人力成本

  “利用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根据空气温湿度、雨量等气象情况以及土壤PH值传感器进行土壤分析,便可精准调控自动灌溉,和按需施肥,不仅解决了以往人工操作时对水肥量把握不够的问题,为农场节省至90%以上的人工成本,亩均效益提升15%以上,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可节省化肥农药30%、节水50%。”园区负责人说道。

  这一切通过手机APP设定和远程调控即可完成,实时监测、实时调控,一排排整齐的灌溉设备实现自动浇灌农田,让“万亩良田”于“方寸屏幕”间便可实时掌控,5G,已经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

  “5G实现技术‘下地’,让传统农作变得简便高效。今后,我们将持续践行央企责任,勇担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主力军,根据本地农业实际应用场景及生产痛点,构建5G+智慧农业解决方案,实现智能控制、智能决策,支撑精准种植、精准养殖应用场景,促进传统农业生产数字化转型,为乡村振兴添‘智’提‘质’。”河南移动新乡分公司政企客户部副经理徐华介绍。(通讯员 梁茹)

编辑:郭同欢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