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做好中医传承保护工作,大河网联合信阳市委网信办、信阳市卫健委开展“走近身边的名老中医”系列采访活动,走近申城杏林,听他们讲述自己与中医药结缘的故事。
大河网讯 6月17日下午,火红的日头渐渐偏西,落日地余辉越过西边的树梢,轻轻地照在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的走廊里。
豫南信阳的黄昏总能给人们一种诗意的浪漫,可中医科门诊副主任中医师徐国平此时却无暇欣赏夕阳的唯美,把脉、问诊、开药方、把患者资料录入电脑……诊室中幽静阴凉,徐国平的额头上却挂满了细小的汗珠。
背后的满墙红彤彤的锦旗,写满了患者对他的鼓励和肯定,可谁能想到,1984年,19岁的徐国平考上安阳市中医学院。面对不熟悉的专业和长篇累牍的中医典籍,他一点儿也提不起兴趣。
一剂药 让他迷上中医
初到安阳,吃不惯面食的徐国平水土不服,每天晨起都要拉肚子,这毛病虽小,却折磨人得紧。
一次闲聊,徐国平的老师得知他的情况,给他开了4颗四神丸,嘱咐他分两天服下。徐国平没听,一口气把药都吃了,“这药奇了!第二天一起床,真的不拉肚子了。”
从此,徐国平就彻底迷上了中医药,下了苦劲儿学,“除了上课就是背诵经典,只有熟读会背才能更好地理解应用。”徐国平说,《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内经》等他都烂熟于心,肚子里更是装了无数个药方。
参加工作后,他先后到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北京广安门医院进修学习,“只要看到老师坐诊,我就会跑进去听。有的老师看到我不是他的学生,还撵我走。”聊起进修时的趣事,徐国平笑了,“但是只要老师不撵我,我就继续在旁边学。”
一台电脑 记录下两千多份病历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理论基础之上加以训练,才能应对千变万化的临床表现,取得理想的疗效,真正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效果。”徐国平的笔记本上这样写着。
1987年,从安阳市中医学院毕业后,徐国平先后在平桥区平昌关乡卫生院和浉河区浉河港乡卫生院从事基层中西医临床诊疗。
乡镇医资有限,一个人得掰成八瓣儿用,徐国平除了把脉扎针,还要给人开西药,甚至做一些小的外科手术。十多年的基层经历,让他几乎对所有常见病的治疗都信手拈来。2006年,徐国平调入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在中医科门诊兢兢业业坐诊至今。
“这个病人,”徐国平打开一个文档,指着电脑屏幕说,“原本是找我开转诊证明,想去别的医院住院治疗。我跟她多聊了两句之后发现,她患有红斑狼疮,还正被口腔溃疡困扰。我劝她吃中药,她不肯,正巧有一份已经煎取一次的中药渣,准备扔掉,成分是半夏泻心汤,她的口腔溃疡证型,正与此相符合。于是我将药渣又熬了一遍灌进瓶中送给她。结果,她的口腔溃疡很快好了,红斑狼疮也有所缓解,直到今天,如果病情有所复发,她还是会来找我。这充分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学术思想。”
像这样详实全面的文档,徐国平有2638份。从2017年开始,每一位病人来找他看病,他都会记录下症状、辩证、用药以及服药后的情况,有许多他的老病人,病历多达三十多页。
“温故知新嘛!”他笑着说。
一份情 让他备受患者尊敬
凭借着高超的医术和认真的态度,徐国平的患者越来越多,遇到一些心情恐惧、焦虑的病人,他也会好言相慰,减轻病人的思想负担后再用药。
“中医不仅治病,也是治心。”徐国平说。
一位七十多岁的病人,偏瘫多年,左半边身体动弹不得,“他觉得自己的病治不好,还受人轻视,活着没有价值,甚至动过死的念头。”徐国平叹了口气。
“我劝他,你至少还活着,生活也能自理。我们医院,有二十岁出车祸去世的;有儿女双全,正值壮年,中风变成植物人的。他们哪个不比你惨?活着已经很幸运了,要把握好活着的时光。”
病人听进去了徐国平的话,安心吃药治疗,情况好转后,还为他送来一面锦旗。
从医35年,徐国平从没有停止过学习,读书仍然是他闲暇时最大的乐趣。脑子里的知识愈多,他愈想分享出来。去年,徐国平收了一位徒弟,希望她能在自己的日常出诊中耳濡目染,学到一些从医做人的道理。他还在第三人民医院的西学中讲堂里讲课,为全院的医生讲课,教授给他们一些基本的中医知识。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徐国平说,他最喜欢“药王”孙思邈的一句话:“大医精诚。”这句话在徐国平的从医路上贯彻始终。“我还想再收两个徒弟,”他笑着说,“我们要让老祖宗留下的中医药文化发扬光大,让更多人因此受益。”(刘妍 李子耀/文 朱美惠/图视频)
名医简介:
名医简介:徐国平,男,1965年出生,1987年从安阳市中医学院毕业后,先后在信阳市平昌乡卫生院中医科、浉河港乡卫生院从事基层中西医临床诊疗,2006年调入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任中医科门诊副主任中医师。
曾师从邓铁涛,路志正等多位国医大师,擅长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常见病、疑难杂症及中医外治法,对中风后遗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带状疱疹、小儿发热咳喘腹泻、子宫肌瘤、肿瘤放化疗后调理等均有独特见解,并善于临证经验分析和总结,已发表中医临床医案一百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