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都工匠黄昆鹏:让建筑垃圾现场变成“香饽饽”

2022年07月29日15:57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工地上堆积如山的建筑垃圾、项目改造后被弃置的大量废渣……这些在生活中寻常可见的废料,在黄昆鹏手上却实现了“涅槃重生”,变成可再生利用的建筑材料,成了实实在在的宝贝。黄昆鹏是德通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特种搅拌研究所所长,也是该公司建筑垃圾及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的带头人。多年来,他用干劲、闯劲、钻劲研发推广建筑垃圾就地再生技术,不仅“点石成金”在废渣堆上找出了绿色环保之法,还为“无废城市”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 的固废处置和利用模式。

“我是2017年参加工作的,那时建筑垃圾再生在公司还是一个新课题。可是现在,对这项工作越了解,就越坚定了我干好这项工作的决心。”黄昆鹏介绍说,“以往建筑垃圾转化利用,需要把建筑垃圾运输到生产车间,装车、卸车、运输等过程会带来扬尘污染。我们研发的建筑固废就地再生成套设备,可随时拆卸安装,就地取材,就地生产,有效避免了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尾气等二次污染,真正实现了无废化处置,无论是对环境保护还是保障民生都具有重要意义。”科研没有捷径,唯有不懈的苦功。为了推进建筑垃圾在现场实现再生利用, 凭借不服输的劲头和坚定的信念,黄昆鹏带领技术人员加班攻关、苦练技能,把工匠精神植根于心、付之于行,不断探索新路子,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2019年参与长株高速黄花互通路基改扩建项目建设期间,当时按照对方提供的土壤材质,我们专门研发了新型固化土搅拌设备,但在实际运行时出现了‘水土不服’。我是连续在工地呆了56天,平均每天就睡5个多小时,进行技术试验不下100次,最终确定了土壤材质与设备的匹配性。数据更新后,设备堵塞问题迎刃而解,也确保了如期完工。”黄昆鹏说,“一个产品的产生,不是做出来就是结束了,更需要在产品的稳定性上不断研发、不断投入,只有把研发成果与市场实践真正结合,才能绽放科研的火花,拥抱实验室之外的广阔天地。”

以勤学长知识、以苦练精技术、以创新求突破,在建筑垃圾就地再生技术取得一定成绩之后,黄昆鹏的脚步并没有停歇。他瞄准日新月异的固废处置关键技术,继续带着“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劲头,加大科技研发和创新驱动力度。2020年,他与团队设计方案,优化建筑垃圾处置工艺,主持研制成功振动液化固结土技术及成套装备。“以前,管网铺设完成后,需要工人将土回填、夯实。有些地方,如检查井等处施工难度大,可能出现填压不到或不实等问题。而液化固结土只要有个缝隙就能‘钻’进去,大大降低后期出现塌陷的风险,并且就地实现了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这种模式在雄安新区综合管廊项目、洛阳陆浑水库引水渠塌方抢险救灾工作和许昌春秋广场地下停车库项目中都得到了成功应用。”谈及这项“黑科技”,黄昆鹏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作为公司技术团队的带头人,黄昆鹏先后参与完成市级、区级重大科技专项3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件,实用新型专利17件,参与制定团体标准2项。2019年,他被授予“许昌市高层次人才”称号;今年4月,他荣获“魏都工匠”称号。“我会倍加珍惜工匠这份荣誉,以初心致匠心、以匠心守初心,为许昌和全国各地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智慧和力量。”黄昆鹏说。(窦青/文图)

编辑:林辉  审核 :孙华峰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