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十大战略” 落实“百条举措”|古都安阳奋力谱写建成新时代区域中心强市绚丽篇章

2022年08月02日09:58

来源:安阳日报

  1.创新驱动战略

  创新加速向前跑

  安阳日报记者 贺瑛

  敢闯才新,唯破方立。我市通过一系列政策发力,汇聚天下英才,唱响活力安阳创新驱动的主旋律。

  政策发力激活人才库

  在英国留学的宋子良,回国后曾在上海创业,2021年,听说我市“洹泉涌流”人才集聚计划的好消息后,归乡情切的他很快带领自己的团队来到安阳,落户我市首家留学人员创业园。截至目前,我市共开发人才岗位7971个,筹备人才公寓5170套。越来越多像宋子良一样的“金凤凰”飞向我市精心打造的“梧桐园”。

  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关于建立科技创新指标评价考核制度的实施细则》《关于科技创新政策的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政策,精准发力构筑人才磁场,涉及科技创新转型、柔性人才引进、成果转移转化等22条举措,并谋划16项科技创新重点项目清单。其中,“洹泉涌流”人才集聚计划自实施以来,我市共开发人才岗位3.6万个,建立155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专家服务基地等,为企业引进大专以上学历人才1.2万余人,市级人才库累计入库急需紧缺人才、其他特殊人才、青年储备人才2352人。

  为给一流人才加油鼓劲儿,我市通过线上线下平台一站式受理住房补贴、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事项,32个服务事项在网上直接办理,专家人才“一次不用跑”就可享受全流程服务。我市在市域范围为人才提供免费入住3年的安居保障和人才公寓,累计为18842人(次)发放“洹泉涌流”人才集聚计划各类优惠补贴1115万元。

  打造创新驱动先锋队

  7月1日,河南翔宇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翔宇医疗)晒出亮眼成绩单,今年上半年,翔宇医疗知识产权有效授权专利1201项,在审发明专利237项。翔宇医疗凭借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成功占据行业“C位”,成为我市高新企业自主创新的一个缩影。

  作为安阳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安阳复星合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复星合力)始终把专利这个创新“利器”牢牢握在手中,每年投入研发费用在1000万元左右。复星合力从2013年开始自主研发,科研人员在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后,成功研发出高延性冷轧带肋钢筋专用设备——线材立式上料系统。科研人员丁晓冰告诉记者:“这套系统比传统卧式上料生产效率提高了4倍到5倍,降低吨钢生产人工成本20%左右,行业内首次实现连续生产速度突破1000米/分钟,单线年产能突破10万吨。”目前,复星合力生产线已使用7套该系统,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下一步,我市将在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中搭建完成创新型企业培育“金字塔”,其中独角兽培育企业2家、创新龙头培育企业11家、瞪羚培育企业19家、高新技术培育企业102家。

  我市还组建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库,建立起安阳市“专精特新”企业服务群,及时向企业推送惠企政策,组织开展“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规上工业企业845家,全市有研发活动的企业420家,占比56.8%,有研发机构的企业541家,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企业386家,有研发人员的企业554家。同时,市科技部门还开展银企对接活动,组织我市6家银行、两家保险公司和15家企业参加对接活动,通过搭建银行和企业之间的沟通合作平台,促进科技与金融融合,加大对市内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扶持力度,目前,银行已为企业放贷2000余万元。

  积蓄智力支撑新力量

  5月24日,我市作为全省首家开展工业科技特派员选派行动的城市,从高校和科研院所选派出111名博士作为工业科技特派员,与99家规上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结对,为企业提供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服务。

  为了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为企业发展提供科技和智力支撑,我市还开展“双千双进”活动,计划5年内从安阳、北京、天津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中遴选1000名博士及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作为科技特派员,为企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此外,我市还集聚京津科技资源,明确北京离岸创新中心“政府主导+市场配置”运作模式,在京津郑等地建设离岸创新中心,打造以北京为中心、清华大学为重点、辐射环渤海地区的离岸创新源,服务我市存量产业科技创新、结构调整及动力转换。目前,经过前期筹备,安阳(北京)离岸创新中心和启迪(安阳)科创中心已启动。为解决企业发展上的“卡脖子”难题,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我市还围绕“金字塔”头部企业、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征集日常应用和共性技术难题等150多项需求,对接北京116家创新团队,经讨论筛选后,选出50项需求,通过召开安阳—北京企业科技需求对接会,组织两地相关领域专家、研发人员研讨解决技术难题,目前,已有6家企业初步达成协议。

  我市还积极创新思路出台政策,打通创贷工作堵点,出台《稳就业三十条政策措施》,支持企业创新创业。截至6月25日,全市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49亿元,扶持3417人创业,发放量较上年同期增加4400万元,完成省定5.98亿元目标任务的91.8%,并完成我市“创新驱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8亿元目标任务的68.6%。

  2.优势再造战略

  将优势变成“胜势”

  安阳日报记者 牛思明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作出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重大决策部署,其中之一为实施优势再造战略。安阳市委、市政府对实施优势再造战略高度重视,细化十条举措,成立了工作专班,建立了重点工作推进台账和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着力把工作任务项目化、清单化、具体化。目前,优势再造战略正在加力推进,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提升交通区位优势

  盛夏七月,烁玉流金。

  位于汤阴县瓦岗乡的新建安阳机场施工现场热闹非凡,航站楼的钢架结构在阳光下折射出耀眼的光芒,笔直的跑道延伸向前,和蓝天融为一体。

  该项目距安阳市区直线距离27公里,占地约156公顷,项目总投资13.66亿元,工程按满足年旅客吞吐量5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000吨设计。该项目于2021年2月开工建设,预计今年年底将建成试飞。依托安阳机场编制了豫北航空经济协作区规划,打造引领区域协同发展新引擎。未来,新建安阳机场将成为我国航空运输网络的组成部分,对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民用机场布局、满足区域航空运输发展需求、方便人民群众交通出行、促进安阳经济和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安阳市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全面实施高速公路“13445”工程。目前,鹤辉高速公路安阳段已建成通车,沿太行高速公路、安罗高速公路、内林高速公路、濮卫高速公路安阳段正在加快建设,建成后可新增高速里程228公里。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国家级无人机检验检测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5G泛在低空测试基地、无人机科创园基本建成。中国滑翔伞器材装备检测中心主体已完成。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列入国家“十四五”建设名单,物流枢纽智能化改造、大宗商品公共仓储设施等项目通过专家评审。保税物流中心申建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并向国家海关总署提出申请。滑县铁路专用线全线贯通、安西联络线、内黄铁路专用线正在加快推进,着力打通铁路运输“最后一公里”。

  一项又一项工程为经济社会发展释放了红利,对于助力安阳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具有重要意义。

  重塑产业基础优势

  围绕加快产业转型、动能转换,安阳实施了一批重大产业升级项目,推动产业发展向更高轨道跃升。

  在安阳凯地电磁技术有限公司车间内,机器有序运转,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2021年,安阳为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发放了278万元奖补资金,安阳凯地电磁技术有限公司作为入选企业,获得161万元奖补资金。该公司结合企业发展需求,购买数控设备、检测设备,提高了生产能力。去年一年,该公司销售收入突破3亿元,同比增长75%,并荣获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称号。

  安阳大力发展电子新型显示材料产业。总投资100亿元的光远电子新材料产业园、克能锂电、旭阳光电高端显示盖板玻璃等重大升级项目建成投产,复星合力总部基地项目、光远5G电子新材料产业园、曲显3D显示盖板玻璃项目加快建设。全面推行产业链链长和产业联盟会长“双长制”,围绕“优供给、创高端、增品牌”,支持链主企业及行业领军企业。目前,我市已筛选企业约1500家,其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8家。202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6.1%,占规上工业比重达15%,同比提高了4.3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3.6%,占工业投资比重同比提高了8个百分点。

  扩大内需规模优势

  7月5日,全省第五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以视频会议形式举行。同日,安阳第五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暨河南其亮食品华北生产基地项目开工。安阳市第五期“三个一批”项目共87个,总投资433.6亿元。其中,“签约一批”项目24个,总投资174亿元;“开工一批”项目37个,总投资157.6亿元;“投产一批”项目26个,总投资102亿元。

  近年,安阳坚持“项目为王”,扎实开展“三个一批”活动,着力扩大有效投资需求。今年前5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2%,高于全省1.7个百分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359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目标的79%。

  在7月12日召开的安阳市“贯彻落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安阳县宣布重启购车补贴活动,上调补贴金额,扩大补贴范围,这也是我市积极应对疫情冲击,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快消费逐步恢复的一个缩影。

  此外,市文体中心项目加快建设,体育中心施工基本完成,文化中心预计于9月完成施工,将成为区域文化体育消费中心。2021年8月,安阳市被民政部等7部门列入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第二批国家综合创新试点地区,康复设备产业园一期已建成,二期预计2023年12月投用。7月8日上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阳医院(安阳市肿瘤医院)新院区项目举行开工奠基仪式。未来,一座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培训、康复于一体的胸部疾病区域医疗中心将在安阳落成。

  下一步,安阳将深入实施优势再造战略,持续巩固提升已有优势,培育形成新的优势,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支撑、新优势。

  3.数字化转型战略

  释放发展新动能

  安阳日报记者 李慧

  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发展活力。如何更好地激发数字经济这一新动能?安阳围绕智能制造、数字政府、智慧城市、电子信息产业等领域,建立了全市数字化转型重点项目库,力争在“云端”比拼中下好“先手棋”,培育新优势,释放新动能。

  “数”推政务服务水平提升

  “一屏观天下,一数治全城”。在安阳城市大脑(数据中台)运行中心可视化大屏上,一个个数据跃然眼前,不断铺展,实时更新,成为社会治理的“新密码”。这个“城市大脑”正以其超强的“整合思考”能力,触摸城市脉搏,提升治理效能,打造城市生活数字化界面,开启全新“云”上智慧体验。

  在安阳城市大脑(数据中台)运行中心依托原有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是利用云计算、大数据、5G、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治理能力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和管理模式创新的综合平台。截至今年6月24日,该平台共归集数据7.6亿余条,通过省共享门户共计申请省级接口资源118类,订阅省级库表资源441类,通过省涉及通道订阅库表资源13类,支持政务审批、公共服务、疫情防控等226个应用场景。

  像这样新建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和提升政府治理能力项目,我市还有很多。随着“互联网+监管”系统、12345政务热线一体化平台、协同办公平台等政务提升项目的建成,政府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政府数字化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放眼安阳,大数据、云计算、云服务等便民利企的服务项目已悄然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大家在享受优质政务服务时,还享受着千兆城市建设带来的红利。2021年,我市投资4.97亿元用于5G网络建设,新开通5G基站1954个,累计达到3947个,实现了乡镇以上区域5G网络覆盖。

  “数”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当前,数字经济已经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我市将如何促进产业的数字化,实现跨越式发展?我市给出的答案是:实施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行动。

  走进利源集团5G智慧调度中心,电子巨幕上划分着不同的功能区,数字孪生焦炉系统、AI智慧安防系统等各个系统的运行画面都以直观的形式显示出来。技术人员通过这块巨幕,实现对工厂生产、运行各个环节以及产能、环保等指标的实时掌握,为企业精准决策提供了信息支持。

  “5G+智慧工厂”一体化项目通过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企业由信息化向智能化升级,有效实现了对能源的精细化管控和对能源信息的可视化展示,为节能减排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该项目是我市推动钢铁焦化水泥等重点行业实施数字化转型的一个缩影。

  为了落实省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建设指南,我市制订了《2022年安阳市钢铁焦化水泥行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开展了钢铁焦化水泥等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专家分级评价,征集了钢铁焦化水泥等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重点项目34个。同时,我市还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实施智能改造工程、工业互联网创新工程、新业态模式培育工程。以智能化改造引领“三大改造”,推进智能化改造项目建设,入库项目66个;推动全市规上企业进行智能制造评估评价450家,规上企业覆盖率达到70%。今年,我市新增省级智能工厂智能车间9个。全丰航空植保公司和河南翔宇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两家承建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已通过第二批省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对象考核验收,占全省通过验收的1/3。

  “数”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利用手机远程调控大棚里的温度、湿度,利用无人机精准播种、洒药,网上下单,产地直发卖到全国各地特色农产品……推进现代化农业,离不开信息化支撑。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直播带货迎来井喷式发展。盛夏时节,内黄鲜桃一下成了“舌尖上的‘网红’。”“嗨,大家好!我现在安阳内黄的桃园,无公害鲜桃又大又红,请大家放心品尝。”近日,在内黄县豆公镇万亩桃园内,一家电商平台的主持人正在进行网络直播,观看直播的网友纷纷点赞、下单。不仅是内黄县,现如今,我市特色农产品已通过直播带货的形式多销、快销到全国各地。

  不仅要让全国人民吃到安阳的特色农产品,还要让大家买得放心,吃得安心。作为“蔬菜之乡”,内黄县建成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搭建产品追溯平台。只要拿出手机扫码,就可了解食品来源和蔬菜从田间地头到包装、运输、加工、销售的全过程。

  为顺应数字乡村发展趋势,我市还建成了全市益农信息社市级管理平台、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农业智慧化平台、广润坡农业物联网智慧平台,以数字建设带动和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不断催生出适合乡村发展的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数字化转型是迈向现代化的‘船’和‘桥’。安阳将紧紧抓住数字化转型战略机遇,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继续把数字化转型战略作为引领性、战略性工程,突出数字化引领、撬动、赋能作用,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下好‘先手棋’、抢占制高点。”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4.换道领跑战略

  换道领跑正当时

  安阳日报记者 李慧

  换道领跑,“换道”是方向,“领跑”是目标。

  聚焦实施换道领跑战略,安阳聚力主导产业集群引领、传统产业高位嫁接、新兴产业抢滩占先、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四大工程”,实施集群强链提升、创新高地建设、技术改造深化、数智融合赋能、项目投资支撑、优质企业培育、绿色低碳制造、开放合作发展“八大行动”,制造业“四梁八柱”加快构筑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有效提升,区域先进制造业中心建设加速推进。

  以传统产业筑强基本盘

  操控台上,数据不断跳跃,系统自行监测、分析、判断,以此达到整个生产过程最优化管控;车间内,自主品牌的机器人有序地将产品从一个地方搬运至另一个地方,摆放整齐;不用去现场,只需轻轻一点鼠标,采购、下单、销售等业务流程即可完成……如今,我市老牌企业安钢集团公司已在信息化、智能化的路上按下前进的“快进键”,用智慧为安全高效生产赋能添翼。

  “传统优势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新产业、新动能形成的发端。换道领跑需要在既有的产业基础上,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对传统产业进行‘高位嫁接’,实现凤凰涅槃、老树结新果。”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我市越来越多的传统主导产业通过智能化、绿色化企业技术改造,大力开展新技术嫁接、新模式提质、新链条重塑、新空间拓展、新品牌培育、新生态构建,开拓老产业的新领域、完善老产品的新功能,让传统产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脱胎换骨重新焕发生机活力。

  去年,我市完成技术改造投资61.6亿元,同比增长43.3%。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34.6%,位列全省第三位,高于省定目标1.1个百分点。

  瞄准高质量,筑强基本盘。目前,我市精细化工、食品制造、纺织服装、绿色建材四大优势传统产业正在提效升级;高端针织面料产业园、中国童装名镇产城融合示范园、益海嘉里三期、年产2万吨木糖醇、年产15万吨速冻食品、建筑装备材料产业园、年产20万吨铝型材及高端全铝家具制造等项目稳步推进。

  以新兴产业开辟新赛道

  被国家发改委等单位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筹建省智慧康养设备产业研究院,入选中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专利20强企业……如今,翔宇医疗已从20年前只有十几个员工的小工厂,发展成为拥有900多项国家专利、参与27项国家或行业标准起草制定的上市企业……

  依靠科技创新为产业赋能,不少企业在打造全市科技创新前沿高地上展现出巨大优势。凤宝管业等5家企业被评定为河南省制造业头雁企业。翔宇医疗等6家企业入围河南省制造业重点培育头雁企业。诚雨电子、安钢集团冷轧、安阳锻压等38家中小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三强医疗器械、汤阴永新化学、复星合力、鼎鼎实业晋位升级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推动产业链现代化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一环。为此,安阳在全省率先创造性提出“链长+盟长+链主”的“双长一主制”,绘制完成全省首个《重点产业链全景图和技术创新路线图》,勾勒出全市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创新路线图,研究形成了产业链图、全景图、分布图、路线图,企业库、项目库的“4图+2库”产业图谱体系,为重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和实现精准招商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形成新的竞争优势。2021年,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6.1%,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以未来产业抢占制高点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是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关键所在。

  近年,我市聚焦大数据融合创新、人工智能、氢能和储能、先进功能新材料、生命健康科学等未来产业,谋划实施一批重点项目。

  “我市将坚持‘现有产业未来化’和‘未来技术产业化’,以战略眼光和前瞻思维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加快未来产业基地化布局、集群化发展、规模化提升。推动大数据融合创新、人工智能、氢能和储能等现有产业未来化,强化前沿新材料、生命健康科学、未来网络等未来技术产业化。”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到2025年,未来产业在技术、产业和应用方面将实现重大突破,我市将建成区域重要的未来产业先导区、示范区。

  在时代浪潮中砥砺前行,在转型发展中跨越奋进。

  “下一步,我们将锚定‘两个确保’,对标‘十大战略’,加快先进制造业集群引进和培育,提升开发区能级,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产业布局、更有活力的开放格局、更加科学合理的发展新局。助推全市综合实力进位升级。”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5.文旅文创融合战略

  诗和远方的牵手

  安阳日报记者 李婧瑜

  仲夏时节,您可以踏上殷商故地,穿梭于甲骨碑林之间,与古人来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字对话;您也能翱翔于太行山之巅,或顺流而下,感受夏日的清凉和欢畅;您可以在岳飞故里,感受精忠报国精神的真谛;您还能撑一把油纸伞,踩着斑驳的青石板逛逛仓巷街,看一场极具地方特色的豫剧大戏……

  诗和远方,在古都安阳“牵手”前行。

  这里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是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翻阅古都千年华章,安阳正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赋能文旅文创深度融合,打造“殷商文旅”品牌。

  近年,安阳明确提出打造区域文旅融合发展中心和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致力构建“两核四板块七组团”的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我市连续两年在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绩效考核中被评为“好”等次,仓巷街夜间惠民演出荣获“春雨工程”全国示范性志愿服务项目称号。安阳上榜携程旅行口碑榜最受欢迎古都目的地、最佳户外旅游目的地、最受欢迎红色旅游目的地。2021年,全市游客接待量达4415.9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12.35亿元,恢复率及增长率均处于全省前列。

  重塑旅游目的地新地标

  沿着安阳城市中轴线一路向南,即将落成的市文体中心建筑群备受瞩目。轴线之上,从北至南,中国文字博物馆、安阳博物馆、文体中心……安阳以文化、旅游为中轴,建设城市文化长廊,重塑旅游目的地新地标。

  “体育场进入最后的收尾阶段,竣工验收完成后将正式运营开放。届时,安阳将拥有能容纳4万座席的标准体育场,这在全省地级市位居前列。”近日,市文体中心项目负责人苗文超颇为自豪地向记者介绍。

  作为全市文创文旅战略中的重点项目,市文体中心承载着无数安阳人在家门口听一场音乐会、看一场球赛的期待。

  以项目带动产业发展,市文体中心的建成只是其中一环。近年,安阳坚持“项目为王”理念,整合多方资源,推动文化旅游融合领域创意创新、破题破冰、出圈出彩。全市先后启动实施20个亿元以上重大文旅项目,谋划“十四五”文化旅游储备项目110个,投资体量近1000亿元,为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积蓄强劲发展动能。

  以殷墟为龙头,我市着力打造“殷商文化”品牌,建设安阳殷墟国际一流考古旅游目的地,建设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中国文字博物馆续建工程和汉字公园项目等。建成后的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项目将成为国家文化新地标,成为国际先进的文物考古研究中心、殷商文明国际交流传播平台和文化产业创新平台。

  打造中华文化超级IP

  6月初,“遇见最美安阳”2022短视频大赛如期而至。大赛吸引了广大视频创作者打卡安阳地标、分享安阳美食、感受安阳文化。来自全国各地的网络达人和安阳本地群众从不同视角、多个维度讲述安阳故事,向全国网民展示古都安阳的独特魅力,吸引了更多的网友关注安阳、了解安阳,从而走进安阳、认识安阳,安阳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连续两年的成功举办,让“遇见最美安阳”成为一个叫得响的地方文化品牌。以宣传驱动,打造极具本地特色的文化IP,这是安阳探索文旅文创融合之路的又一创新之举。

  近年,我市抓住甲骨文、红旗渠两大核心资源,全方位讲好安阳故事,展示安阳形象。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借助大的平台企业导入流量,与美团、马峰窝、飞猪、携程等旅游品牌合作,推出了最美自驾游线路、“古都安阳飞常美”抖音挑战赛、“遇见最美安阳”、中国旅行者大会等文旅宣传活动。与此同时,我市积极融入京津冀、中部崛起国家战略,在北京、天津、郑州启动了20列“安阳”号地铁专列。将豫晋冀鲁交界区域四省七市作为重点进行培育,推出豫晋冀鲁协作机制,推进产品共融、市场共拓、环境共治、政策共享。

  如今,安阳文旅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旅游消费潜力持续释放,安阳正成为一座“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城市。

  构筑融合发展新空间

  现在正值旅游旺季,在太行山脚下,租一间舒服惬意的特色民宿,倚窗捧一本好书,面朝绿水青山,你便如此轻松地拥有了诗和远方。在林州市石板岩镇,把书屋搬进民宿成了一种潮流。

  2021年9月,安阳市图书馆首批签约桃花雅居、院望等星级民宿,探索“书屋+民宿”创新模式,构筑文旅融合发展新空间,打造待得住的“世外桃源”。一间民宿、一个特色阅读空间、一个研学旅行基地、一个文化体验中心……通过民宿与阅读的链接,让游客有更深刻的旅行体验,实现文化为旅游赋能。

  “安阳在探索文旅文创融合的同时,提出发展富有特色的全链条文旅业态,壮大以创意为内核的文化产业,不断推动文化资源与新技术新应用跨界融合。”市文广体旅局党组书记、局长薛文明向记者介绍,安阳正策划、设计、打造殷墟遗址博物馆展陈设计、殷墟景区数字化展示提升、中国文字博物馆“玩转汉字”等8个国家文化公园代表性展示项目,将科技和创意融入文旅产业,全面提升品质,争抢安阳景区核心吸引力。

  文旅文创,“文”字当头,优质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内核始终是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要义所在。我市深挖文化资源,以打造研学旅行目的地标杆城市,促进旅游产业全面复苏;举全市之力创新研学形式、开发研学课程、丰富研学内容,打造研学旅行全省“标杆”、全国“典范”,每年来安研学学生超过百万人次、院校600多所;依托林州市石板岩镇写生基地优势,积极打造“中国画谷”,全镇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8亿元。

编辑:林辉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