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龙区李楼镇杨村社区“红领巾课堂”:播下希望的种子

2022年08月08日17:43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家住洛龙区李楼镇杨村社区的张天宇今年11岁,和其他年龄相仿的男孩一样,张天宇喜欢机械、装甲,对机器人很感兴趣。2022年的暑假,对于张天宇和其他杨村社区的孩子们来说有些不一样,在社区党支部组织的“红领巾课堂”上,张天宇接触到了编程,第一次见到了由程序控制的机器人模型是如何运作的。

“这些孩子的父母多数在外务工,以往一到暑假,爷爷奶奶有心无力,孩子们除了玩手机就是去野塘野河里游泳,安全很难保障。”杨村社区党支部书记田永涛介绍。今年5月,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洛龙区首次成建制选派党员干部到试点社区任党组织班子成员,抱着“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心态,田永涛和另外两名年轻干部来到了李楼镇杨村社区任职,开始从“红领巾课堂”这样的小事做起,一点一点改变着社区的面貌。

萌生了创办“红领巾课堂”的想法后,党支部立即行动起来。缺场地,党支部的会议室收拾收拾就是一间教室;缺设备,田永涛和同事从仓库里翻出一块电子显示屏,文化委员从家里拿来了电线,和支部的小型投影仪一起勉强组成一套教学设备,显示屏不够高,就架在凳子上,再把凳子放在桌上;缺老师,就面向回村过暑假的大学生招募志愿者,组织委员任明尧和支部副书记李玉杰也亲自上阵,一个教体育,一个教书法……克服重重困难,“红领巾课堂”在七月初开课了。

“开课前一天晚上,我们心里都很忐忑,怕没有孩子来。”谈起开课前夜的情景,田永涛记忆犹新。公益性质的课堂在杨村社区是一项“新鲜事物”,田永涛和同事们担心家长不理解、不放心。文化委员开玩笑说,“第一堂课教室不能空着,没人来,我们几个委员自家的孩子总要来!”

第一天来上课的孩子达到了将近六十名,接下来也一直维持在四十余名。“红领巾课堂”出乎意料的受欢迎,让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干劲十足,五名志愿者教师根据孩子们的需求,开设了编程、书法、陶艺、自然科学等十几门课程,还在每天下午五点以后开设了为高年级学生辅导作业的服务。

“每年秋天,大雁会从遥远的西伯利亚动身,来到珲春稍作休整后,继续向南迁徙。”8月1日,在“红领巾课堂”的教室,大学生志愿者杨佳钰正在为孩子们展示吉林珲春湿地大雁迁徙的壮观景象。

杨佳钰就读于吉林省延边大学,开学就要升大三了。“在杨村,很多小朋友出远门的机会不多,”杨佳钰和课堂上的大多数孩子有着相似的童年记忆,“我想从自己上学的地方讲起,带领他们看更大的世界。”“或许以后他们中的很多人真的能去到这些地方,就像埋下一粒种子,时间久了总会发芽的。”

同样埋下一粒种子的,还有田永涛、李玉杰、任明尧三名党员干部。首批成建制选派的党员干部任期为三年,“我们经常想,这三年过去以后的杨村社区,应该是什么样的。”任明尧说。为了给杨村社区带来由内而外的改变,三名干部亲力亲为,着力解决供电不稳、路面积水等基础设施问题,帮助群众化解矛盾纠纷,创立“支部提议案,党员和群众代表定答案”的“答案工作法”,开展“红领巾课堂”等便民志愿服务。在工作中,社区党支部注重培育志愿者队伍,团结社区内的无职党员、热心群众等力量。目前,杨村社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共有近30人,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共有近20人,均在疫情防控、安全巡查等村级日常事务的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即使我们三个的任期结束了,离开了,也有这些后备力量、新生力量的存在,来把杨村建设得越来越好。”任明尧说。

“它们一次又一次飞越这片大地,家,就在前方……”教室内,杨佳钰的讲解仍在继续,最迟九月,她就要回到延边,继续自己的大学生活,课堂上的孩子们也要回到学校,开始新的学期。和以往不同的是,他们对于下一个有着“红领巾课堂”的假期,对于越来越好的家乡,都充满了新的期待。(郑雅静)

编辑:祝萍  审核 :孙华峰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