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出彩中原丨郏县:千年古县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2022年09月25日13:08

来源:大河网

枝头挂满“幸福果” 申清杰 摄

大河网讯 金秋九月,一望无垠的郏县广袤大地上,山水如画、田园如诗。

田间地头,农机轰鸣,收获着秋的丰硕;蔬菜大棚内,瓜菜茁壮,处处绿意氤氲,一串串笑声里,是收获的喜悦;村子里,街道上,满眼清、净、绿,旧貌换新颜,迸发着新时代的光彩;人们在优美的环境里散步、聊天,时时流露出对乡村生活的无比热爱。这一切,在千年古县铺展成一幅壮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近年来,郏县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总目标,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转作风、提质效、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增后劲,全力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打造新乡村,擘画新蓝图,建功新时代。

希望田野展现“丰收景”

9月18日,在郏县长桥镇红伟农机专业合作社院内的空地上,村民们正热火朝天地晾晒着花生,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红伟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创始人是今年51岁的长桥镇王楼村村民刘红伟,他是当地的农机经营大户,也是粮食种植大户。从1997年他购进全村第一台大型拖拉机,组织本村及邻村的农机户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始,到目前他的合作社已拥有拖拉机、收割机、液压翻转犁、臂展式喷雾机、卷盘式喷灌机、无人打药机、深松机等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150多台(套)。刘红伟也因此被当地群众誉为“农机司令”。

红伟农机合作社每年除满足当地收割耕种需要外,还外出跨区作业20余天,实现跨区作业面积1.6万亩,年农机经营收入260余万元。9月5日,刘红伟又添置了一台2404大型拖拉机,带5G北斗导航农机自动驾驶系统,拖拉机配带不同农机具,可深耕土壤不重耕、播种不重播、施肥不漏施。

刘红伟看准农业发展潜力,几年前流转了680多亩耕地种植粮食。“种粮靠天气,但更要靠技术。今年我种植的600亩优质小麦,平均亩产达到630公斤。试种植的40多亩紫色小麦,加工成石磨面粉后很快销售一空,每亩产值达到5000元。今年秋季种植的玉米和黄豆,前一阵子出现旱情时浇了两遍水,丰收不成问题。”谈到今年粮食的丰产丰收,刘红伟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郏县是平顶山粮食主产区之一,该县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加大水利设施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真正实现了粮食的高产稳产。今年该县夏粮种植面积46.5万亩,小麦单产408公斤,同比增长0.5%。当前秋粮全面进入收获期,收割机和运输车辆的轰鸣声在田间地头奏响了丰收的交响曲。

特色产业筑就“强农梦”

秋收时节,瓜果飘香。在郏县李口镇小昝庄村冰糖心西瓜大棚里,西瓜藤蔓粗壮、叶片墨绿、果实浑圆,清甜气味弥漫,预示着其即将进入成熟采摘期。

“一矿要的100箱中原蜜瓜昨天已经发货,天昊公司订购的260箱也全部装箱,今年蜜瓜马上卖完,两棚蜜瓜卖了8万多块钱。再停几天,冰糖心西瓜就要上市了,现在订单已是源源不断。”日前,在小昝庄村的大棚旁,村民张巧玲一边分拣蜜瓜,一边兴奋地说。

小昝庄村充分发挥平顶山市近郊优势,于2017年成立了裕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增加群众和集体收入。目前,该村已有阳光大棚和温室大棚18座,占地50亩,常年种植瓜果蔬菜。通过规模化种植、科学化管理、订单化销售,小昝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60万元左右,带动附近50名村民常年在此务工。

蔬菜大棚透生机 谢雯 摄

乡村要振兴,产业需先行。郏县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坚持把发展特色蔬菜、食用菌种植等产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出台奖补政策,开展技术指导,成立专业协会,实施绿色防控,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了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的瓜菜、食用菌基地,走出了一条以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目前,该县已发展蔬菜种植面积14万亩,年产值15亿元。

安良镇牛村结合本村实际,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技术服务等多种方式,协调利用财政奖补扶持政策和社会资金,先后流转土地85亩,建成香菇大棚146座,种植规模超100万棒,去年生产香菇10万多公斤,实现年产值7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0万元,同时还带动村内监测户、脱贫户、低保户等人群参与就业,共同致富增收。今年,该村又利用社会资金建成标准化菌棒厂,形成了从制棒、种植、管理、采摘、贮存到加工销售的香菇种植特色产业基地,主导建成安良镇香菇种植基地核心示范区,带动群众真正参与进来,以产业兴旺引领乡村振兴,推动强村富民不断向前迈进。

红牛产业奏响“振兴曲”

在位于安良镇的河南雪花红牛科技有限公司一期养殖园区里,4000多头打着耳标的郏县红牛个个膘肥体壮,毛色红亮,精神头儿十足。它们有的悠闲地站立着,有的低着头静静地吃着饲料,有的则卧在地上不紧不慢地反刍着……“项目计划总投资5亿元,建设周期2年,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存栏2万头郏县红牛,年出栏3万头,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该公司负责人刘春辉介绍。

体格健硕的郏县红牛 申清杰 摄

郏县红牛雪花牛肉总脂肪酸含量高,尤其是脂肪酸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营养价值很高,是发展高端雪花肉牛产业和培育高端肉牛不可多得的品种资源。为引领红牛产业高质量发展,郏县通过项目建设、龙头带动,打造“中国高端优质肉牛”品牌。

平顶山瑞宝红牛肉业公司负责人李书岐说:“郏县红牛雪花牛肉高价部位每公斤可以卖到上千元,其他部位每公斤几百元不等。今年公司红牛存栏3000多头,已出栏屠宰了800多头,每头牛屠宰后进行排酸、分割包装,一头牛实现产值近10万元。”

近两年来,郏县坚持“项目为王、实干为要”的工作理念,把红牛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县域经济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制定郏县红牛产业长期和短期发展规划,成立郏县红牛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在一系列政策促进下,郏县红牛高端肉牛饲养规模不断壮大。截至目前,该县财政累计投入资金超2亿元,撬动社会投资10亿多元,建成规模养殖场近百个,发展养殖专业户275户、散养户1100余户、传统牛肉销售门店100余家。全县红牛存栏近8万头,现有国家级郏县红牛保种场和国家级肉牛核心育种场1个、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2家。

2020年,郏县红牛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同年12月,在全国首届中国牛·优质牛肉品鉴大会上,郏县红牛获得“高品质牛肉生产推介品种”称号,郏县红牛雪花牛肉获“综合评价优胜奖”,郏县红牛品牌价值达10.25亿元。2021年,郏县成功入选全省农业科技引领优势产业(郏县红牛)发展共建试点县,2022年被列入全省养牛大县培育县。红牛产业扩群增量、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奏响了乡村“振兴曲”。

人居环境铺展“锦绣画”

“今年这个水系连通工程在朱洼周边修建后,朱洼村的老百姓特别是我们这些上岁数的人出来转转看看,心里很舒坦,好像南方水乡一样。”9月18日,堂街镇朱洼村村民朱贯轻高兴地说。

临沣寨位于朱洼村内,有“中原第一红石古寨”之称。几年前,因缺少水源补充,曾经的临沣寨沟壕干枯,杂草丛生,同时还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2021年4月,县里的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项目工程获批,该县以河流为脉络,以村镇为节点,大力实施水域岸线并治,助推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四宜”水美乡村全国示范县建设。项目自去年10月开工后,不到一年时间,临沣寨便呈现出群众期盼的以水绕村、以水活村、以水靓村的优美画卷。

目前,正在进行的县域东南部3个乡镇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建设项目将系统治理5条干流及其15条支流,全长78公里,流域面积93平方公里,项目今年年底完工后,将极大地改善3个乡镇农村人居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建成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农村水系新风貌。

千年古县焕发生机 申清杰 摄

打造水系连通暨水美乡村项目,目的就是改善人居环境,增进群众福祉。郏县以水系连通、水美乡村项目建设为支撑,全面整治、全域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升级版。

该县今年谋划实施了“百村千巷万户”示范创建活动,计划利用4年时间,每年打造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社区)100个、示范街(巷)1000条、“五美庭院”1万户,实现全部乡镇(街道)创建成为“人居环境全域示范乡镇(街道)”。年底前,确保姚庄回族乡、黄道镇、广阔天地乡、龙山街道、东城街道等5个乡镇(街道)创建成为“人居环境全域整治示范乡镇(街道)”。

通过精心谋划、全力整治、督促问效、落实奖惩等措施,创建一批、成熟一批、授牌一批,目前全县已经通过验收示范村75个、示范街巷710条,评选“五美庭院”6700户。水系连通和环境综合整治,优化了生态、生活、生产空间格局,同时也大幅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在今后的工作中,郏县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进‘五个振兴’,扛牢粮食生产安全重任,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固根基、强‘三农’,推动乡村振兴迈向新阶段,奋力谱写郏县高质量发展跨越赶超争先晋位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郏县县委书记王景育说。(肖应辉 王自行 龚敬涵)

编辑:谭敏  审核 :孙华峰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