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示范区禹王路街道:黄河岸边 逐梦前行

2022年10月17日14:21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从新中国第一个百万千瓦级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退休后的焦宽瑞,回到了家乡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禹王路街道冯佐村。这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有割不断的乡愁,放不下的乡亲。

焦宽瑞(右二)回到家乡的幸福生活  艾灵九 摄

禹王路街道冯佐村,是三门峡市高新区人口最多的村落,现有6000多人口,其中绝大多数姓焦,被冠名为“中华焦氏第一村”和“古焦国文化遗址村落”。

距今3000年前的古焦国,基本被认定为三门峡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国;焦国消失后,其遗民以国为姓。焦姓——应是最能代表三门峡历史文化的姓氏之一。

“家住冯佐,北靠黄河,黄河涨水,我捞柴禾。”

世代居住在黄河边,赋予了冯佐村民包容大气、自强不息的品性。

冯佐虽位于黄河之畔,但“三崤七岭九道沟”,直到上世纪50年代中期,还沿用挖塘蓄水、水车灌溉等土办法浇地。为了取水,冯佐村用了近十年时间,出动近千人,相继建设三座抽水站引黄灌溉,包括新店、马谢、五原崤、北朝、偏沟等周边村民都参与了援建。位于高新区沿黄支线的“莲花塔”,就是当年的取水塔,用5台25马力柴油机,通过长达200多米的输水洞道,从“莲花塔”抽水上岭。

焦坤学与老伴,一起回望“莲花塔”   艾灵九 摄

援朝老兵焦坤学,曾参建过冯佐村的众多机井建设,当时凿造的第一眼水井深达67米,所用井壁管,全部由当时的冯佐生产大队用钢筋、水泥、清沙加工自制。

不服输的冯佐人,不仅涌现出新中国第一代全国劳模焦长胜等多位先进典型,还将独树一帜的“黄河龙鼓”推向了三门峡首届黄河旅游节和央视。

二月十九庙会,84岁鼓手激情四溢、前来挑战  艾灵九 摄

村里美丽的小公园  杨波 摄

村域内的好阳河湿地公园  艾灵九 摄

鼓声如雷,声声激越。如今,已入驻36000名学生的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落户冯佐村域,沿黄廊道的好阳河湿地公园也正美景绽放,它们不仅令这座古老的村庄焕发出蓬勃生机,更见证着黄河岸边的沧桑巨变。(王涛 艾灵九)

编辑:林辉  审核 :孙华峰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