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为媒”催生绿水青山之变丨林州市石板岩镇文旅融合发展走笔

2022年10月28日14:51

来源:安阳日报

  来自全国各地的画家、学生在高家台村写生(资料图)

  推动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

  “画为媒”催生绿水青山之变

  ——林州市石板岩镇文旅融合发展走笔

  记者 刘剑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山里人对习近平总书记这句话有切身体会。我们这里天然的山水画引来了全国各地的画家和写生者,催生了写生产业,成为造福百姓的‘聚宝盆’。”金秋时节,在石板岩镇的“画家村”高家台村,该村党支部书记张海根带着画家和摄影家观看街道上的画展,道出了乡村振兴的“秘诀”。

  高家台村所在的石板岩镇位于南太行的林州太行大峡谷中,这里因画而生动,因画而幸福,因画而名满天下,跻身全国特色小镇行列。“画为媒”,让峡谷里的故事颇有传奇色彩。

  一对父子结“画缘”走上致富路

  从春天到秋天,高家台村的路边、古树下、民居旁、画室里都断不了写生的学生。他们来自全国各地,为实现自己的绘画梦想而努力。

  “我很乐意帮助学生圆梦,成就了别人,也成就了自己。”高家台画家村总部写生基地的负责人杨增福说。

  24年前,杨增福出山打工,偶然碰到找地方写生的大学师生,便带着他们回村考察。让他没想到的是,如今每年来高家台写生、旅游的有20万人次,民宿、饭店、画室生意火爆,画家村名扬千里。

  “当时我们给学生提供食宿,一人一天10元钱。”杨增福回忆,1998年第一次接待学生团队,他收入2.8万元,这在当时是一笔不菲的收入。这不仅让杨增福尝到了甜头,而且打通了高家台村发展写生经济的“任督二脉”。

  杨增福尝到了甜头,便开始干起职业经纪人,到安阳市、郑州市甚至省外的大学邀请美术系师生到家乡写生。高家台在写生圈的名气逐渐增大,许多画家也慕名前来,好多画作还获了大奖。

  不仅村中的景入了画,村里的群众也成了画中人,有的甚至成了农民画家。杨增福的父亲杨文生便是在这种氛围中开始学画,十几年画了1000多幅油画,成了“草根画家”。2016年10月,老人在郑州文化馆举办了太行山“草根画家”杨文生个人画展。

  这些年,每年来高家台写生、旅游的有20万人次,民宿、饭店、画室生意火爆,昔日的“空心村”重新焕发活力。目前,高家台村有写生基地、民宿、农家乐32家,画材超市5家,全村写生产业年收入1800万元。今年7月,高家台村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高家台村是整个石板岩镇写生产业的发展缩影。目前,石板岩镇有写生基地141家,成为中央美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200多所院校的挂牌写生绘画基地,年接待写生人群200余万人次,写生经济年收入突破3亿元,全镇拥有各类民宿400余家。

  石板岩村党支部书记王伏昌感触颇深。他说:“以前守着绿水青山因为穷被人家看不起,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现在守着绿水青山就是守住金山银山,我们会世世代代把这片绿水青山守护好!”

  两个山乡女人成创业标杆

  “在石板岩镇有两个女人,她们的经历与写生和旅游产业的发展紧密相关。”石板岩镇市场监管所负责人郭成军告诉记者。

  这两个女人,一个叫申兰英,一个叫谷翠平;一个被誉为“桃花嫂子”,一个被誉为“峡谷蜡梅花”。

  申兰英今年65岁,是石板岩镇桃花洞村人,丈夫原海生原是桃花洞村的党支部书记,曾带领村民奋战太行,为村里发展旅游、修路作出了贡献。2000年12月,原海生在为村里发展旅游奔忙时不幸坠崖,撇下了申兰英和两个孩子。

  刚过不惑之年的申兰英从悲痛中站起来,挑起了家庭重担。“那时候,到村里写生、旅游的人逐渐多了,我想开个手擀面馆。”申兰英说。

  在穿村而过的桃花溪旁,申兰英用五彩布搭起了一个简易棚子,找来刚刚中学毕业的外甥女帮厨。2001年5月1日,她的手擀面馆开张了。

  申兰英说:“面馆刚开张,有两个写生的学生来吃饭,说要吃一盘炒肉。我也不知道炒肉到底该怎么做,就用我们山里长出的豆角给两个孩子炒了一盘肉菜。他们吃了又让我炒了一份,说这是他们吃过的最好吃的菜。两个孩子给了我信心,我非常感谢这两个孩子。”

  后来,申兰英对面馆进行了升级改造。她以村庄的名字给自己的面馆取名为“桃花嫂子面馆”。2013年3月,她成功地以自己的肖像注册了商标。写生的师生和游客到这里吃的是一种情怀,是一种家的温馨,“桃花嫂子”手擀面香飘大峡谷。

  谷翠平今年62岁,是石板岩村人。32年前,石板岩旅游刚起步时,她在镇上开办了第一家小吃馆,成为镇上“第一个吃螃蟹”的女人。

  记者采访时看到她的农家院的墙壁上悬挂着不少名画家的作品,感到有些惊讶。她说:“这些作品含着深深的感情。我让来这里写生的人吃好住好,好多画家临走时都赠送我作品,好多都成了常客,来大峡谷写生就跟我联系吃住。”

  谷翠平勤快热情,忠厚朴实,生意越做越红火。后来,她把小吃馆扩建成了集食宿、写生服务为一体的农家院,并以自己的名字为农家院取名为“小翠太行人家”。

  2016年,谷翠平成功以自己的肖像注册商标,继“桃花嫂子”申兰英之后,她成为大峡谷中第二个以自己的肖像注册商标的人。人们佩服她的创业勇气,称她为“峡谷蜡梅花”。

  “文旅航母”载着“中国画谷”远航

  “对于中国初露头角的艺术人才来说,位于太行山峡谷中的‘画谷’,已经成为他们一年一度的‘朝圣’之地。每年,中国中部河南省的石板岩镇都会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前来描绘太行……”

  石板岩人没有想到,自己的故事会登上10月10日的英国《泰晤士报》。这篇题为《中国的山水景观在旅游热潮中吸引学生艺术家》的文章报道了被誉为“中国画谷”的石板岩镇文旅融合发展的故事,引发中外读者广泛关注。

  以画为媒,这块宝地逐渐被人知,被人赞,被人向往。以画为媒,这里的旅游产业不断成长壮大,并迭代升级,正在打造一艘“文旅航母”,做一篇文旅融合发展的大文章。

  以打造“中国画谷”为契机,倾力打造国际写生小镇、高端民宿示范镇、乡村振兴示范镇,整合全域资源,配套全域要素,实施优势再造,探索一条以艺术写生产业为主导、助力乡村振兴的旅游新路子。这是石板岩人的梦想。

  瞄准国际旅游业发展趋势,以更具国际化的视野、更开放的胸襟,打造世界顶流的“中国画谷”。这是石板岩人的胸襟。

  2020年,在镇政府主导下,石板岩镇组织成立写生协会,141家写生基地全部被吸纳为会员。出台《写生基地星级评定办法》,建立写生、保险、信贷等一站式服务体系。紧接着,太行画谷文旅公司成立,投资建设“中国画谷”写生基地,通过公司化运作提质升级。

  石板岩镇党委书记路红卫说,几年来,协会、公司、政府三股力量拧成绳,“中国画谷”的招牌越来越闪亮,签约落地石板岩的美术院校也越来越多。

  串珠成链,提高“颜值”又提升“气质”——“中国画谷”初绽芳容,中国山地艺术度假目的地格局基本形成。镇中心建成了艺术休闲街区,写生研学综合体项目苍溪花街临水延伸,多家美术馆建成使用,“中国画谷”一号、二号、三号写生基地陆续建成,集写生采风、作品展览、艺术品交易、培训交流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呼之欲出。

  林州市政府陆续投资10多亿元,提升改造的林石路、任石路等主干道及露水河两岸旅游支线向美景延伸,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为幸福加码,镇区露水河更见风致,把“中国画谷”装扮得清新脱俗。

  为适应文旅融合发展的需求,林州市正朝着“河南省第一民宿县”的目标飞奔。林州民宿目前已达700家,仅石板岩镇就超过了400家。从农家乐到度假农庄,一路进化的林州民宿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让废旧的房屋变成院中有景、户外有画的美宿,盘活了资源,美化了环境,也让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

  市委书记袁家健表示:“安阳市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旅融合发展的指示精神,大力推动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有机融合,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迅速。”

  石板岩镇即是安阳市文旅融合发展的缩影和典型。

  “绿水青山一头连着诗和远方,一头连着百姓福祉。”红旗渠·林虑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主任朱武迅表示,“石板岩镇以成功申报全国艺术写生特色小镇为契机,搭建‘写生+民宿’双产业构架,走出了产业与生态共赢之路。乡村变景区、民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绿水青山真正成为百姓的金山银山。”

编辑:林辉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