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领袖嘱托 感恩加压奋进|红旗渠畔“剪报王”

2022年11月03日11:29

来源:安阳日报

  杨重阳和妻子向记者展示剪报作品

  牢记领袖嘱托 感恩加压奋进

  红旗渠畔“剪报王”

  记者 郭荣 文/图

  他趴在桌子前,小心翼翼地把报纸上的新闻剪下来,反复涂抹胶水,并把嘴凑到跟前轻轻吹气,几秒后贴到剪贴板上。11月2日,正在整理剪报的这个人就是被誉为红旗渠畔“剪报王”的杨重阳老人。

  在他面前,堆满了最新日期的报纸。“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咱红旗渠,我心中觉得骄傲和自豪,这两天我收集了一些相关的报纸,准备充实我的剪报册,把这重要的历史时刻珍藏下来。”杨重阳对记者说。

  房间的一角,整整齐齐地摆放了200余册剪报本,细心的杨重阳还标注了目录、索引。这是杨重阳40余年的劳动成果,是他的“心肝宝贝”。

  杨重阳找到一册全部是党史的剪报本向记者展示,里面包含了从党的一大到党的二十大的内容资料;还有一册红旗渠的专题剪报,里面收录了许多修渠历史和社会上学习红旗渠精神的一些报道。

  他翻阅着这些历史资料,不禁感慨:“历史就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可以让我们明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让我们坚定不移地跟党走。学习红旗渠的历史可以让我们感悟红旗渠精神,更好地传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

  杨重阳是林州市东岗镇罗匡村人,从小就喜欢文学。由于当时家里生活困难,买书买报开销大,他没少挨家里人骂。20世纪80年代,杨重阳参加工作后仍坚持学习,并尝试写作,成为了当地媒体和《安阳日报》的特约通讯员。

  因为要大量读报,杨重阳把自己读过的报纸夹在一起,挂在墙上,但每次翻阅时极为不便,很容易散乱。为了更好地保存,他开始剪报并装订成册。

  1996年,迫于生计,杨重阳外出务工。不管走到哪里,他都没有放弃剪报。每次一发工资,他就跑去买书买报,身边人称他为“剪报王”。繁重的劳动之余,他喜欢去垃圾堆里找“宝贝”。别人认为没有价值的单张片纸,他却视若珍宝,有人戏称他为“拾荒者”。

  杨重阳的妻子原兰芝不能理解丈夫的行为,看到家中堆积如山的报纸资料,总是吵他。杨重阳并不辩解,而是继续做着这件事。他向记者透露:“好多次我从废品收购站买回来几十公斤的报纸,不敢直接拿回家,就先藏在窗户下,等半夜妻子睡着了再偷偷拿到书房。”

  身边的人都爱听他谈古论今。杨重阳说起很多事情都头头是道。好友常林书看到杨重阳这么多年坚持学习、剪报,评价他是个“文化大富翁”。

  2017年,杨重阳患上轻微脑梗塞。看着不太灵活的双手,他担心的并不是自己的身体,而是以后如何写字、剪报。幸运的是,经过一段时间康复治疗,他的双手现已恢复如初。

  2017年,杨重阳从农村搬到市区生活。他把“宝贝”都带了过来。如今,写字、剪报让他生活充实,心情也更加愉悦。出门遛弯时,左邻右舍都喜欢听他讲故事,大家都说他是“故事大王”。

  “我是老杨的粉丝,一有空就喜欢听他讲故事。他讲得可细致了,让我增长了不少知识。”邻居郭凤霞说,“以前总觉得历史枯燥,看过老杨的剪报,我也喜欢上了看历史、听新闻。”

  “我还会坚持下去的。”杨重阳坚定地说,“只要收集的这些资料可以帮助别人学习、传承历史文化,我就觉得很高兴。”

编辑:林辉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