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见闻·基层行丨探访安阳市绿色低碳生态农场发展之路

2022年11月23日11:38

来源:安阳日报

  一线见闻·基层行

  图为利用沼渣立体栽培的西红柿

  有儿时味道的西红柿咋长出来的

  ——探访我市绿色低碳生态农场发展之路

  记者 姚庆云 文/图

  11月10日,记者随市农科院农业生态与环境研究所专家来到位于汤阴县五陵镇的麦多生态农场,跟踪调研我市生态农业建设情况。

  虽是初冬,麦多农场大棚里西红柿挂着果,白菜绿油油的生长着。仔细看,这里的蔬菜是采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的,西红柿和白菜都种植在离地约一米高的种植槽里面。种植槽里面装填有沼渣无土栽培基质。西红柿和白菜就种植在这种沼渣里面。“沼渣立体栽培”的牌子挂在西红柿地头,上面写着这种栽培模式有隔离土壤病虫害、全程使用沼渣沼液有机肥、品质好、产量高等诸多优点。

  记者看到大棚里还悬挂着一个展板,对“鑫麦多”西红柿生态栽培技术从种苗准备、基质准备、水肥调配、生物防治、环境调控、循环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简要介绍;在无土栽培架下面种着迷迭香,大棚里还挂了黄色的粘虫板。市农科院的专家介绍,迷迭香的挥发性气味对害虫具有趋避作用,可以开发出杀菌剂、趋避剂、熏蒸剂和杀虫剂等植物源农药;黄色的粘虫板可以诱杀蚜虫、白粉虱、蓟马等害虫。市农科院给麦多生态农场提供了不少蔬菜生物生态防治技术,还有西红柿熊蜂授粉技术、园区生物多样性景观设计等。蔬菜的生产过程不用化学农药,提高了产品品质,保护了园区生态环境。

  市农科院农业生态与环境研究所专家介绍,生态农场不同于常规农场,它是依据生态学原理,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多样原则,通过整体设计和合理建设,用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农牧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既可以解决土壤变“瘦”、变“薄”、变“硬”等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也可以调优、调高、调精农业产业,保供给同时又保生态,不但让大家吃得饱又吃得好,还可以在源头上降低化肥、农药、地膜等化学投入品使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在末端上高效回收利用农业农村废弃物,实现环境友好、资源利用率提高,农产品品质提升,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压力。

  麦多生态农场采用BOO生态循环模式,即新型能源沼气、有机肥料、有机果蔬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生态循环模式。该项目把养殖——种植——加工——沼气——肥业有机紧密结合在一起,带动了农业增产增收。麦多生态农场的“鑫麦多”西红柿和“沼白菜”近年已被广大城乡消费者熟悉和接受,远近闻名,来这儿取经的农民络绎不绝。当天,我们巧遇龙安区经营管理型高素质农民培训班来农场“取经”。市农科院专家副研究员郭智勇受邀为培训班讲授了生物多样性技术的应用。

  “麦多的西红柿口感好、品质高,吃过的都说吃出了小时候的味道,现在1斤8元,在网上建了多个销售渠道,客户爆满的时候一斤难求!”麦多农场的总经理韩玉祥脸上带着自豪神情介绍。

  麦多生态农场全程采用沼渣沼液无土栽培技术、不施用化肥和化学农药。经农科院专家对麦多产品品质进行检测,麦多西红柿维生素C含量是普通西红柿含量的1.8倍;麦多白菜维生素C、赖氨酸等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含量比普通白菜含量高10%~40%。

  谈起未来发展,韩玉祥信心满满地说:“农业也得转型发展,也要技术创新。绿色农业就是通过有机肥替代化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把化肥农药投入降下来,产品质量提上来。我们想把农场的循环农业模式推广给更多人,带动更多农户增产增收增效,大家共同致富。现在有10多家农业生产基地与我们合作。我们给他们输送技术,都来发展生态农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建设生态农场,发展生态农业,正是对这个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市农科院农业生态与环境研究所专家介绍,安阳市麦多生态农场在2021年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国家级生态农场。今年,我省已有10家生态农场进入国家级生态农场复核阶段,其中有我市殷都区安丰乡英烈村的商竣生态农场。下一步,安阳农科院专家将积极宣讲国家农业绿色发展政策和产业发展趋势,服务我市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推进生态农场建设,为促进我市农业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加快乡村振兴进程提供技术支撑。

编辑:林辉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