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本届政府的收官之年。面对复杂环境和严峻挑战,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加快建设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较好完成了市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着力稳大盘,经济运行逐季向好
坚持把稳增长、保态势作为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深入开展“防疫不放松、企业不停产、项目不停工、招商不停步、社会保稳定”行动,不断强化监测预警和研判调度,经济运行在一季度“开门红”基础上,逐季呈现“步步高”态势,有望实现“全年红”,前三季度生产总值增速全省第三,获评全省稳经济先进市。
●政策措施精准有效。建立疫情防控和企业生产双线嵌合机制,出台稳经济发展175条、决胜四季度实现“全年红”35条政策措施,前11个月争取上级资金和地方债券资金双双突破百亿元大关。
●市场主体不断壮大。前11个月新签约、新落地亿元以上项目分别为318个、224个,新增入库规模以上企业222家、投资项目172个,市场主体增长22.8%、全省第一。
●四个拉动作用彰显。市重点项目投资提前一个月完成年度任务,省重点项目投资进度全省领先,“三个一批”项目综合评价两次全省第一,前11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引进省外资金完成进度和增速均居全省第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全省第四,快递业务量增速全省第一。
着力抓重建,美好家园焕然一新
扎实开展灾后恢复重建攻坚年行动,住房、教育、医疗、通信等项目全部完工,农田、水利、交通等项目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防汛应急能力全面提升。300个防汛备汛项目汛前如期完工,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通过评审。
●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7%,脱贫基础更加牢固。举全市之力帮助浚县完成挂牌督办任务,探索出防范化解因灾返贫致贫风险“鹤壁经验”。
●乡村振兴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提质改造有序开展,粮食生产实现从“一片汪洋”到“遍地金黄”的转变。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联合体15家、国家级示范合作社3家,入选全省“非遗助力乡村振兴”试点市,获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先进集体。
着力促创新,内生动力持续迸发
始终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落实省委第一战略走在全省前列。
●科创新城全面起势。21个公共基础配套设施项目完成投资60亿元,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5个,29家头部企业带动519家关联企业集聚发展,数字经济交易额达到110亿元,5G产业园被认定为“中国侨联新侨创新创业基地”。
●创新平台提质扩面。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130家,省科学院首个地市分院、神农种业实验室首家中试和成果转化基地落户鹤壁,河南密码产业研究院、河南卫星产业研究院、河南数字城市安全研究院、国家玉米改良中心鹤壁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快推进。
●创新主体质效提升。财政投入科技经费增速全省第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57.4%,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申报43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328家。
●创新成果加速转化。仕佳光子项目入选全省新时代十年十大科技创新成果,“数智赋能新发展,培育壮大新业态”入选省经济体制改革十大案例。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全省第一,“京东鹤壁模式”“360鹤壁模式”向全省推广应用。
着力惠民生,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破解“就业难”“用工缺”做法获国务院通报表扬。“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全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总得分排名第三。
●社会事业协同发展。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2所、中小学校15所,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全省第四。入选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试点市。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唯一的“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获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创建推荐城市。
●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建成121个“一刻钟生活圈”试点社区、实现了中心城区全覆盖,入选全国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83%的村用上了天然气,86%的村实现了清洁取暖。
着力优环境,城市品位加快提升
坚持强基固本、创新治理,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宜游。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企业满意度连续3年全省第一,营商环境评价连续4年全省第三,获评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市、全省“万人助万企”活动优秀集体,城市信用状况监测在全国261个地级市中排名第一。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湿地保护率全省第四,被评选为30个“中国美丽城市典范”之一。
●人居环境持续巩固。大力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完成造林10.4万亩,新建、改造提升公园游园35个、绿地77万余平方米,森林河南、全省林业责任目标考核全省第二。
着力防风险,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深入开展“三零”平安创建,主动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
●安全生产形势平稳。1412家企业完成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被确定为全国危化领域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试点市。
●社会治安更趋向好。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扎实开展“平安鹤壁”、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等,公众安全感再创新高。
●矛盾化解务实高效。服务型执法“五步工作法”经验做法全省推广,社区“六强六化”、乡村“点线面”一体化工作法受到中央政法委肯定。
过去五年主要成就
过去五年,是战天斗地、克难攻坚的五年
●在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多次荣获“好”的等次。
●守住了防汛工作“金标准”,得到了国家和省有关领导的高度认可。
●总投资311.4亿元的2429个灾后恢复重建和能力提升项目已完工2358个,在9个极重和重灾区省辖市综合考核中排名第一、获得“好”的等次。
●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省委主要领导称赞我市无论是防疫还是防汛,都是“优等生”。
●连续3年被评为省平安建设优秀省辖市,两夺“长安杯”、成为全省唯一蝉联“长安杯”的省辖市。
过去五年,是综合实力跨上新台阶的五年
●生产总值迈上千亿元台阶,人均生产总值迈上7万元台阶,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全省第四。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5.4亿元、支出193.9亿元,分别是2017年的1.3倍、1.6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6.5%,其中限额以上网上零售额增长13.7倍。
●市场主体数量超过17万户,保持了逆势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
过去五年,是转型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五年
●细化梳理12个产业链条,“四优三新”主导产业体系更加鲜明。
●高新技术产业占比提高30.1个百分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比连续两年全省第二。
●卫星产业集群成为全省发展卫星产业的两大战略重点之一。
●产业转型升级因成效明显两次得到国务院激励表彰。
过去五年,是改革全面深化创新系统推进的五年
●国家级试点示范达到97个,试点经济成为鹤壁特色。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实现倍增甚至数十倍增长。
●荣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67项,获评“科创中国”试点城市。
●853项重点改革事项圆满完成,99.98%的事项“最多跑一次”,99.5%的事项“一次不用跑”,999项服务实现“一件事一次办”。
●深化“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实现“签约即交地、交地即交证、交房即交证”。
过去五年,是城乡建设协同发展的五年
●国土空间规划试点建设形成“鹤壁样本”,为全省、全国“多规合一”规划编制探索了路径、提供了借鉴。
●“三山”统筹、“三区”协同机制更加完善。
●1392个百城建设提质项目完成投资800亿元、进度全省第二。
●248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惠及群众7.5万户,46.5%的城市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标准。
●农业农村现代化综合评价全省第一,乡村振兴现实基础全省第二。
●被确定为全省首批美丽乡村示范市试点和全省唯一的整市创建数字乡村示范市。
过去五年,是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的五年
●入选全国生态环境智慧监测创新应用试点、国家智能社会治理(环境治理)实验基地,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林木覆盖率、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提高到33.8%、42.8%、44.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居全省前列。
●PM10、PM2.5浓度分别下降26.7%、23.1%,重污染天数减少44%。
●淇河被评为全国首批美丽河湖提名案例。
●“十三五”节能控煤考核全省第三,海绵城市建设被确定为“河南标准”,以全省第一的成绩创成国家节水型城市。
过去五年,是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的五年
●累计民生支出586.4亿元、占同期财政支出的八成左右。
●公众对教育总体满意度达到98.6%、位居全省第一。
●成功蝉联国家卫生城市。
●民俗文化节、中原文博会、环淇河自行车赛等节会赛事影响更大。
●获评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市,获评2017—2020年度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
过去五年,是政府效能全面提升的五年
●坚持以党建“第一责任”引领和保障发展“第一要务”,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创新出台市政府党组关于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能力作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和方案,建立“情暖百姓·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和常态化府院联动工作机制,办事效率和为民服务水平持续提高。
●广泛开展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覆盖率100%,“鹤壁好人”品牌越叫越响,在97个新提名全国文明城市考评中排名第八。
五年的风雨历程,五年的团结进取,五年的创新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办好鹤壁的事情,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二是坚持以前瞻的眼光抓住机遇、用好机遇。
三是坚持从资源型城市的特点出发,强力推进转型升级,咬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
四是坚持一体打造“创新驱动+营商环境+产业生态”核心竞争力,让小市有巨大吸引力和蓬勃活力。
五是坚持工作高树标杆,敢于争先,让鹤壁有大作为。
六是坚持按照科学规律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