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虽然初夏,但天气炎热,走进许昌市襄城县山头店镇大陈村的三合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热气熏蒸的大棚内,滚圆的富硒西瓜吊挂在绿油油的藤蔓上,煞是惹人喜爱。大棚内外,一片忙碌。30多名务工人员正在采摘、分拣、包装、装车销售……
“今年我种的牛奶品种吊西瓜可捞住了,一亩地能挣3万元没问题。”陈永召挥汗如雨地采摘着西瓜,乐呵呵地说。
陈永召今年55岁,是一位返乡创业者。2020年,在北京岳各庄农贸批发市场做水果生意的陈永召,回老家大陈村看望父母。在和乡亲们闲聊中,他发现许多群众只会单一种植粮食作物,创业缺资金,干活没技术,致富没门路。
于是,他萌发了返乡创业、带领乡亲致富的想法,就连夜找到村支书,请求帮助流转土地种吊瓜。消息传出,乡亲们议论纷纷。一同在北京卖水果的妻子崔晓利,头摇得像拨浪鼓:“不中。咱在北京卖水果,生意干得多红火,一年能挣几十万,再说孩子们都在北京上学,一家人日子过得滋滋润润,偏要回农村土里刨食图个啥?我看你是犯糊涂了!”
“父母年纪大了,还都有病,需要照料;乡亲们致富没门路,我想回去蹚蹚路。” 陈永召话语坚定。妻子看拗不过丈夫,不情愿道:“那你就先试试吧,不行,咱赶快回北京继续做水果生意!”
当年春天,陈永召拿出家里所有积蓄,以每亩80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60多亩,投资230万元,建起35座吊瓜大棚,创办了襄城县三合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2021年,陈永召和妻子起早贪黑,披星戴月,育瓜苗、移栽、授粉、掐头、打杈,盼望着丰收的到来。可天有不测之风云,连续3场狂风暴雨,大棚倒塌,瓜蛋瓢满地。陈永召面对此景,禁不住伤心难过。这时,不少人劝他:“永召,别逞强了,干农业种植风险大呀。”妻子看到伤心难受的丈夫,心疼地说:“永召,干脆把地退了吧,还回北京做水果生意去!”痛定思痛,陈永召却不甘心,“今年是天灾呀,咱要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继续干下去,会成功的。”
陈永召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他带领乡亲们排水、清瓜秧、整地、搭棚,搞起了生产自救,把大风大雨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在棚里种上了新品种水果萝卜、娃娃菜、辣椒等,通过精心管理,蔬菜长势喜人。2022年秋天,因疫情防控,市场不流通,蔬菜运不出去,他眼睁睁看着40多万公斤蔬菜烂在地里,两年赔进去100多万元。
开弓没有回头箭,在哪里摔倒,还要在哪里爬起。今年春节刚过,陈永召在60亩的35个大棚里全部种上了牛奶牌品种吊西瓜。陈永召给吊西瓜施的都是有机肥,遇到技术难题,他就联系山东的师傅,通过微信视频学习,并邀请师傅现场来指导。今年,他种的吊西瓜喜获丰收,夫妻俩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
“俺在这里种瓜,学技术,既能接送孙子、孙女上学,又有活干,有钱挣,月工资2000多元,是永召帮俺挖掉了穷根!”大陈村73岁的村民豆连叶发出感慨。像豆连叶这样在这里务工的农村留守妇女就有60多人。
日落西山,晚霞满天,陈永召、崔晓利夫妻看着一棚棚丰收的小吊瓜,来拉瓜的货车驶进驶出,欣慰地笑了……(古国凡 乔通渠/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