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牟农耕文化博物馆:留存历史记忆 记录文明发展

2023年10月08日09:40

来源:大河网

播种麦子的农具耧

大河网讯  “秋分早,霜降迟,寒露小麦正当时”。国庆假期后,就是寒露节气了,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此时秋收进入尾声,也正是冬小麦播种的最佳时机。

黄河流域是我国农业文明的起源地之一,耕耙植溉等农事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绵延了数千年。中牟县居于中原腹地、黄河之滨,其农耕文化起源之早,发展之快,被视为中原农耕文化的缩影,也是我国传统农耕的典范。在中牟农耕文化博物馆,展示着中牟传统农业的历史沿革,展现了农业从“原始采集渔猎”到以“耕耙耱压锄”为体系的精耕细作发展历程。

在漫长的农业生产实践中,祖祖辈辈的中牟人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化。他们不仅在发明与革新农具、探索与改进农艺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了一整套独特的深耕细作、用地养地的技术体系,而且在与大自然融合的前提下,狠抓农田建设、注重兴修水利,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生产技艺和农业民俗。

打麦场留存着很多人的记忆

中牟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王成立介绍,勤劳的中牟人素有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在耕耘收贮等过程中传承着施肥、整地、播种、灌溉、除草、灭虫、收获、加工等劳动经验。同时,他们还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不断改进农艺、创制农具,持续书写着厚重而生动的农业发展故事!

据了解,中牟农耕文化博物馆全馆实用面积360多平方米,有展品700余件(套),共分七大展览板块:第一板块“农耕源地·哺育千年”,着重追忆、展示农业发展简史;第二板块“农耕收贮·田埂记忆”,主要展示传统农业生产状况;第三板块“碾磨转动·饮食密码”,着重展示粮食利用转化情形;第四板块“经纬络绎·衣被天下”,主要再现、展示纺织衣饰文化;第五板块“朝夕奔梦·忠厚传家”,着重展示传统家居生活;第六板块着重展示民间传统技艺,将其称之为“匠作技艺·熠熠生辉”;第七板块“农耕嬗变·不朽记忆”,重点展示中牟农耕文化的传承脉络。

耕种农田的犁

博物馆陈列的“犁、耧、锄、耙、砘子、牛套、牛锁、牛笼嘴、驴枷板、驴扎脖、䦆头、铁锨、三叉锨、大小抓钩、刹黍秫铲、粪叉、箩头”等农具,是农民最常用的农耕工具。其中犁就分为三角铧犁、圆铧犁、活动铧犁、七寸步犁等多种,可根据不同地块、不同土质、不同需求选用不同类型的犁。这些农具记录着中牟农业发展的历史轨迹,体现了劳动者的创造智慧。

正在参观的市民校保卫说:“打麦场留存着童年的记忆和儿时的快乐,也是农民展示收成的舞台。博物馆展示着传统的田间管理和收获、储运等文化体系。鹅脖锄、辘轳、水车、石磙以及镰刀、桑杈、掠筢、竹筢、木锨、簸箕、箩筐、茓子等百余件展品,基本上都是田间管理和收储、运输方面的工具。”

太平车是当年农村主要交通工具

尤其是展馆中保存完整的太平车,它是我国古代造车工艺趋向成熟的标志,因为保持着夏代“辀车”的原貌,所以被称为“中国车辆活化石”。农耕时代,它和洪车、扁担、箩头等一起,承担着收获运输的任务。

农耕文化是人们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它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化之一,也是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文化之一。中国农耕文化源远流长,特别是乡村生活方面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包含有饮食文化、纺织文化、工匠文化、商业文化以及语言、戏曲、民歌、风俗和各类祭祀活动等,是世界上存在最为广泛的文化集成。

中牟农耕文化博物馆记录历史面向未来

王成立表示:“中牟农耕文化博物馆给了中牟人对农耕文化、对勤劳和智慧一个可观可闻的灵魂追寻地,在这里,老人们找到了过去的一种热情,妇孺们找到了家庭的和睦,孩子们找到了效仿的榜样,虽然只是一件件安静的工具,却每一个都在动态地诉说着过往岁月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暗含着中牟人千百年来实践出来的智慧!”

国庆假期到博物馆参观的一位大学生表示,在这里不仅得到了农耕文化的熏陶,同时也激发了对历史文化深入探索和研究的兴趣,通过参观农耕博物馆能够更好地了解家乡、了解历史、了解祖辈的生活、了解农业发展,还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王君杰/文图)


编辑:林辉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