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发力 共创美好新生活丨安阳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2023年10月19日20:00

来源:安阳日报

  持续发力共创美好新生活

  ——看安阳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安阳融媒记者 李慧 文/图

  “以前的目标是脱贫,现在的目标是致富。我相信只要肯干,日子会越过越有滋味。”10月13日,在陕西唐语景观工程有限公司滑县分公司雕塑车间,王国利向记者讲述了他依靠政府帮助和自己努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故事……

  王国利是滑县上官镇郭固营村脱贫户。2014年,在村“两委”的介绍下,他到位于本村的唐语景观公司工作。开始,王国利只能干各种杂活儿,但凭借着吃苦耐劳和勤奋好学,2022年在成功转至生产岗后,他只要有空就会去雕塑车间学习,工资也由以前的3000元左右涨到了5000多元。“我生病那几年,两个孩子在上学,现在病好了,大儿子也毕业了,我们一家三口都在这家公司上班,月收入一万二三,我在公司还入了党……”王国利难掩喜悦地说。

  王国利的故事是我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一个缩影。2021年以来,我市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论述精神,深入落实中央、省决策部署,把弘扬红旗渠精神融入巩固脱贫成果、全面乡村振兴的各方面、全过程,创新机制和载体,坚持志智双扶,落实“四个不摘”,激发农村基层干部群众开启新征程、创造更加幸福美好新生活的内生动力。

  2021年、2022年,全市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要求,坚持考核导向、狠抓工作落实、全面提升成效、积极打造亮点,大家齐心协力、奋勇攻坚,我市连续两年取得了全省第三名、综合评价“好”的优异成绩。

  今年年初以来,我市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19129个;脱贫人口务工54146人,占省下达目标的105%;14673名有就业需求的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实现应就业尽就业;2022年度脱贫人口年人均纯收入16663元,较2020年增加2833元,牢牢守住了全市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提升。

  精准监测帮扶

  筑牢防返贫堤坝

  防止返贫致贫,做好动态监测、及时精准帮扶是关键。为了能在关键时候拉一把边缘户,2021年8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发建设了市级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信息平台,设立基础信息收集、行业部门预警、在线动态监测、帮扶动态监管、数据互通共享、统计汇总分析六大功能模块,实现了动态监测帮扶的“四个精准”,打通了民政、教育等7个部门的数据,为基层实地核查提供了数据支撑,实现了“信息数据多跑路,干部群众少跑腿”。

  平台上线运行后,农户可通过手机APP自主申报、查询审核结果,识别周期也由原来线下的1个月缩减至线上9天,不仅极大地缩短了纳入监测的时间,也实现了监测对象一站式、全流程线上监管。平台通过建立“遇困即扶、应扶尽扶”快速响应机制,着力消除因疫情、因病等返贫致贫风险,夯实了监测对象早识别、早帮扶、风险早消除的“数治”支撑,筑牢了防止返贫的堤坝。

  据统计,平台上线以来,通过平台自主申报纳入的监测对象有7982户23136人,占比84.46%,持续发挥了平台申报识别的主渠道作用。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全市共落实各类帮扶措施77332项,户均5.59项,位居全省前列。

  拓展就业渠道

  政策帮扶保增收

  郝心英是林州市黄华镇庙荒村村民,2018年,在干部的帮扶下,她靠卖红薯粉条和暖心帮扶政策脱了贫。随着林州民宿产业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郝心英借了5万元创业担保贷款,把房子翻新,建成两层楼的农家乐,门楼上刻着“铭记党恩”,并取名“自强小院”。如今,靠着卖农产品和经营民宿,郝心英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成了村里最佳自强脱贫户。她逢人就夸赞党的政策好。“摘掉穷帽子,还要靠自己过上更好的日子。”郝心英说。

  近年,特别是2022年以来,我市积极应对,印发了《全市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持续稳定增收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增加工资性收入的7项措施,强化实名制台账、动态监测差异化管理,让就业帮扶更加精准;强化“春风行动”“就业帮扶援助月”等帮扶政策落实,线上和线下联动搭建供需平台,让就业渠道更加广阔;强化创业就业政策扶持,让自主创业更有底气,全面推动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积极主动外出务工、稳岗就业增收。

  针对无法外出的困难群众,我市全面拓展家园清洁、治安巡逻等公益性岗位的数量,满足他们“离家近、能胜任”的需求,实现“家门口上班”。今年年初以来,我市不断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岗位19129个。各县(市、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量体裁衣制定一次性外出交通补助、务工奖补政策,激励全市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实现应就业尽就业;发放小额信贷2.14亿元,鼓励引导5526户符合条件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从事种植养殖、手工业、加工业等,推动自主创业,带动就业增收。

  激发内生动力

  群众“嵌入”产业链条

  金秋十月,瓜果飘香。在内黄县梁庄镇冯庄村高效农业园,映入眼帘的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钢架大棚,园区内车辆的轰鸣声、大棚里农户开心的说笑声,奏响了一首乡村振兴“田间交响曲”。

  冯庄村有近30年的温棚瓜菜种植历史,栽培技术成熟。在吃透村情、摸透户情、掌握实情的基础上,该村将1400亩耕地进行了流转,实施全域产业规划,建设高效农业产业园,并实行“村党支部+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由村党支部引领,村集体组织统一管理,农户承包经营。蔬菜销路不用愁,大棚收益归农户,充分激发了村民发展经济的内生动力。

  图片

  在脱贫户冯国保承包的温棚里,一排排近一人高的瓜藤上硕果累累,3亩多的地里,顶花带刺的黄瓜长势喜人。“现在,大棚里的黄瓜已经是第二茬。从3月6日黄瓜大批量上市到现在,我的大棚蔬菜收入超过14万元。”说起今年的收入,冯国保难掩喜悦。最近,他每天天不亮就到大棚里采摘黄瓜。“中秋前后,黄瓜的批发价要3块多,收入非常可观。即便现在菜价有所下降,一天也能收入1000多块呢。”冯国保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必须夯实产业这个根基。近年,我市立足资源禀赋,壮大特色优势,强化龙头带动。今年年初以来,我市投入衔接资金6.37亿元,实施产业发展项目205个,发展壮大帮扶产业,创新强化利益联结,壮大特色优势,大力发展帮扶产业,创新完善利益联结,培育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帮扶车间等帮扶载体319个(家),把农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嵌入”产业链条,让群众依靠勤劳双手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加工、乡村旅游民宿等产业,实现稳定增收致富,绘就了产业发展支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新画卷。


编辑:陈梦伊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