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伟华:10年青春扎根叶县探寻历史文脉

2024年01月31日14:02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这个45号墓出土的,这些器物最大的价值就实证了四千多年前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礼器制度,也证明了我们叶县在当时占有一种突出的地位,中华礼制成熟于叶县,形成于叶县……”这位身穿“河南考古”工作服,介绍着余庄遗址出土文物的正是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夏文化考古研究室副主任--吴伟华。

他扎根叶县10年,发掘了余庄遗址、常庄墓地、大竹园双冢子墓地等项目,出土青铜器、玉器、瓷器等各类文物10000余件。

今年43岁的吴伟华毕业于南开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后进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自参加工作以来,吴伟华始终坚守在田野一线,画地层线、拼陶片、刮面,跋山涉水,与时间赛跑,与古人对话,几乎全年无歇。一年中有八九个月都在田野考古工地上,通过真实具象的遗迹和遗物,辨识出一个个考古学文化,探寻着一段段尘封历史。

2013年至今,吴伟华作为工地执行领队,一直扎根于叶县考古工作,10年期间发掘了常庄墓地、大竹园双冢子墓地、孙家岗遗址、昆北学校、新汽车站等项目,还在平顶山、南阳、商丘及新乡等地开展了许多考古发掘工作。

尤其是2020年,在叶县盐都街道余庄遗址发现了一处高等级龙山文化贵族墓地,面积达15000平方米,发掘墓葬数量近百座,填补了中原地区无高等级龙山墓地的空白。同时,余庄遗址被列入“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重大课题,该发现证明叶县是礼制的主要发源地,在华夏文明形成过程中具有突出的地位。

“我和吴伟华老师共同在叶县开展考古工作,至今已经将近4年的时间。他在工作上严谨认真,在生活上对我们这些考古队员无微不至,他不管在科研还是考古发掘上,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把10年青春献给了叶县,献给了考古工作,让我们深受感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博士贾一凡说。

吴伟华作为叶县考古团队的“领头羊”,深知考古工作道阻且长,面临着不断取得的进展,工地上时时刻刻离不开他,但作为丈夫、父亲,明知道妻子和一双儿女更是需要陪伴,却也无可奈何、满心愧疚。转眼间,大女儿已经12岁,十分活泼可爱,经常给吴伟华发送弹钢琴的视频,而他最喜欢听女儿弹奏的一首钢琴曲就是—《回家》。

“每次听她弹这首曲子的时候,我特别特别的想家,我也好想天天陪在她的身边,看着她一天一天地长大……”看着手机里女儿弹钢琴的视频,吴伟华眼角不禁有些湿润。

考古并不是像大众想象中的那样浪漫。对于考古人来说,他们的“办公室”是田野考古工地。冬天和寒冷对抗,夏天和高温、雨水纠缠。风餐露宿、青灯黄卷、耐得住寂寞,才是他们的常态。像吴伟华这样“舍小家、为国家”,则是以实际行动向年轻一代考古工作者传递着“刻苦钻研、开拓创新”的考古精神,诠释了“耐得住性子、守得住初心,专心做好考古这一件事”。

“叶县的文化资源特别特别的悠久,考古遗址很多,能够解决非常多的学术问题,我也很希望能够在叶县长期开展考古工作,无论有多大的艰难,我想把我后半生的学术生涯扎根在叶县,为叶县的文物保护事业增砖添瓦,为建设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考古学贡献自己绵薄的力量。”吴伟华说。(王军旺 王岚莹 李邱娴雅/文图)


编辑:林辉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