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县:接续奋斗结硕果 和美乡村舒画卷

2024年04月27日14:02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4月25日晚,新野县施庵镇大营村文化大院内常常灯火通明,人头攒动。一场场村委组织、群众自发的乡村文艺表演成为村民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新鲜事。

“小时候只有逢年过节才能看到走街串巷表演,那时候物质、精神生活都匮乏,只顾着忙生计了。”带着家人观看演出的村民陈大哥脸上洋溢着笑容。“这几年村里在党和国家的帮助下成功脱贫了,大家手里有钱底气足,热热闹闹的日子是越过越幸福!”这场演出没有精致的舞台,没有炫目的灯光,村民们用劳动人民质朴的表演诉说着这个脱贫村近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平坦的柏油村道、忙碌的种植基地、热闹的文化大院……走进施庵镇大营村,产业兴旺、设施完善、生态优美,村民悠然自得的生活向人们展示这个脱贫村的美丽蜕变。大营村位于施庵镇东南部,曾是省级贫困村的它基础设施滞后,产业项目发展缓慢。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施庵镇党委政府通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明等措施,激发群众立志脱贫的内生动力。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人居环境整治到“五星”支部创建,这个昔日的贫困村在2020年顺利实现脱贫摘帽,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一路高歌猛进、焕发新颜。

产业振兴增底色

大营村历来主导产业是小麦、花生、玉米等传统种植业,结构单一、经济产值不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为解决发展困境,施庵镇把推进产业兴旺作为引领乡村振兴的“牛鼻子”,持续探索农户增收致富新路径。

近年来,在施庵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大营村以“主栽品种保优势,搭配品种满需求”为产业发展定位,大力打造红薯产业种植示范基地,运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土地租赁等形式承包土地,与村民建立长效利益联结机制,发展种植红薯500多亩,覆盖农户20余户,收益可达2000元/亩,成功实现了村民增收致富。当下网络发展带来的机遇也被大营村种植户牢牢抓住,在2021年成功搭上电商快车,通过网络销售同步实现农产品“线上增值”、农民“线上就业”,红薯粉条等特色农副产品销往北上广深等十几个省市,深受网络消费者的青睐。

基础设施绘新篇

随着村里特色产业的发展,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自脱贫摘帽以来,大营村以增强群众获得感为总抓手,不断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投入资金近140余万元,先后修建了4条通村组硬化水泥路,2条通村组硬化沥青路,新建村道大约6公里,极大地方便群众出行和农产品运输。为夯实农业生产基础,提高全村农业的抗灾抗风险能力,大营村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通过土地流转使1456亩土地规模化种植,实现高产高效的集约化经营,流转土地全部采用喷灌节水技术,年节约地下水20多万立方米,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2-3万元收入。群众致富信心满满,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在培优产业富群众的同时,厕所坑塘改造整治、水电气暖网络入户、村级客运站点通车、水泥路通到家门口……大营村水利、交通、能源供应、信息网络、卫生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村集体经济实现跨越式提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正成为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动能,为大营村挣脱贫困在振兴路上的发展带来巨大活力。

文明幸福焕新颜

群众文化不仅可以满足村民的社交、休闲等基本需要,也为整个乡村振兴提供生生不息的动能,大营村妇女主任谷红图深知这个道理。从走街串巷鼓励村民跳舞唱戏发展兴趣爱好,到主动学习先进村经验,转变成更适合大营村的文化发展道路,她一直默默探索着。在谷红图的张罗下,大营村的村民渐渐走出家门、勇敢尝试。跳舞、唱戏、走秀、演小品、打快板……这些年下来,大营村有了自己的民间文艺小团队,有着百年历史的民俗表演“划旱船”也在文化发展中焕发新颜,文明之花在大营村村民精神世界中悄然绽放。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又要铸魂。近年来,大营村飞速发展的同时着手推进物质、精神“双振兴”。以文明幸福星创建工作为主线,持续推进和美乡村建设走深走实。扎实开展“乡村光荣榜”“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通过榜样示范引领,引导广大群众树立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等阵地,举办传统节日演出、送戏下乡等活动,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提升精神文明水平。制定完善“村规民约”,持续推进移风易俗,让文明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文明生活在农村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大营村在施庵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多年坚守中泼墨挥毫,携手画出和美乡村壮美画卷。未来的大营村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谱写宜居宜业、宜创宜游的美丽乡村新篇章。(宋子琪)

编辑: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