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近日,在漯河市交通工作通报会议上获悉:召陵区率先完成了“十四五”农村危桥改造任务,也是该市在全省危桥改造数据库中清零的第一个县区。至此,该区已新修改造农村危桥9座,投资达700多万元 ,较“十四五”规划提前了一年零6个月。
项目提速,“早”谋划。该区在“十三五”末,就将危桥改造提升到乡村振兴的重要日程,积极投身到全省“十四五”期集中开展的农村危桥改造行动。他们转作风,提效能,彻底根治农村公路“肠梗阻”。对问题突出的危桥、有路无桥、路宽桥窄、不能适应运输发展的桥涵,登记造册,一桥不漏,全面覆盖。按照“三个一批”(即及早谋划一批、积极上报一批、加快开工一批、高质量完成一批)要求。将排查出的9座危桥,打捆包装,综合立项,第一时间上报全省危桥改造项目数据库,赢得上级资金政策支持,优先安排实施。
加压驱动,“干”当头。乡村要振兴,交通须先行。在交通工程项目建设上,分步实施,加压驱动,强力推进。首先,把入库项目作为全区民生重点工程,组织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全区所有桥梁集中进行普查和勘察,列单汇总,集中研判,宜改则改,宜建则建。其次,把入库项目列入区委区政府“周交办、月讲评”联席会议,区领导班子每周听取一次专题汇报,每月解决一批重大问题。再次,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部门联动,把任务分解到单位,明确到具体人,要求在三年内完成“十四五”期危桥建设任务。区纪检委和区督查局紧扣时间节点,倒排工期,跟踪问效,增强了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百年大计,“质”为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施工节点,挂图作战。他们视质量为生命,按照国家质量标准,从图纸设计、工程招标、进场条件到原材料购进、技术人才引进等,层层把关,优胜劣汰。工程技术管理人员旁站监理,加强管理,一丝不苟。凡是上道程序验收不达标的,坚决不能进入下一道施工环节,实行工程质量责任追究终身制。交通职能部门以事业为重,日夜奋战,攻坚破难,尽心谋事,尽责干事,单项工作争第一,整体工作创先进。今年5月初,经省交通厅检查验收,全区新建改造桥梁工程优良率达100%,提前1年零6个月,在全省率先高质量完成了危桥改造任务,跑出了召陵加速度。
20年间,该区新修改造农村公路达800多公里,新修改造危桥40余座,总投资 2.7亿元,确保了农村公路更通畅,推动了乡村振兴。(田振华 何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