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县:10万亩小麦酿高端白酒 酸辣粉产业奔向“百亿级”

2024年06月18日09:28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有钱难买息县坡,一半米饭一半馍。”这句谚语是农业大县息县的真实写照。息县的小麦播种,以弱筋小麦种植最为广泛,这也是息县的农业主导产业。近日,从息县农业农村局获悉,当地弱筋小麦种植面积达100万亩,年产量40万吨左右;其中,有十多万亩弱筋(有机)小麦作为酿酒原料供给高端白酒制造企业,化作酒香,飘向全国。

酸辣粉产业,则是近两年息县又一出圈名片。“双基地 双小镇”(即中国红薯研发基地和红薯小镇、中国酸辣粉创新基地和酸辣粉小镇)建设如火如荼,U型厂房投产在即;以豫道农业为代表的龙头企业的产品,走向国人餐桌。

当下,息县弱筋小麦、优质红薯等特色农产品正焕发新机,构建出当地富民产业体系。

10万亩小麦供给白酒企业,息县弱筋小麦全国出圈。息县宏升粮食制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宏升粮食)是一家集土地流转、粮食种植、收购加工、主食生产、仓储物流于一体的“三链同构”企业,也是息县弱筋小麦产业链龙头企业的代表。夏收时节,是宏升粮食一年中最繁忙时刻。其相关负责人杨军介绍,依托于息县弱筋小麦的种植优势,截至目前,公司合作的酒企已达11家。包括宏升粮食在内,息县用作酿酒原料的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规模已扩大到10多万亩。弱筋小麦籽粒软质,蛋白质含量低,面筋强度弱,延伸性较好,适于酿制酱香型白酒、制作饼干糕点等。颗粒归仓后,这些麦粒将化作一抹抹酒香,飘往大江南北。“我们目前在息县项店镇的12个行政村流转土地共计6100多亩。”杨军介绍,其中,项店镇李楼村是核心基地,今年,这数千亩的土地上有了新变化。

“前几年包括我们在内的很多基地种植的都是‘扬麦13’‘扬麦15’等品种,今年,宏升粮食联合信阳农科院等开发的‘信麦163’实现了规模化种植。”杨军说,信麦163是近年来基地取得的重要科研创新成果之一,品种有抗病性好、高产等特性,并于今年开始实现规模化种植。预计今年信麦163试验田平均亩产可达千斤,明年计划在息县及周边区域推广种植10万亩以上。

优质红薯变身酸辣粉“双基地 双小镇”产业集群建设正当时。红薯,是息县又一特色产业。息县优质红薯种植面积8万亩,其中5万亩为绿色食品原材料(红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在种植基础上,红薯产业近年来焕发新生:化身一桶酸辣粉,走向更多国人乃至全球消费者餐桌。

息县酸辣粉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以河南豫道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豫道农业)为代表的龙头企业的带动。据豫道农业董事长赵豪介绍,豫道农业积极融入息县“产业立县、产业强县”的发展战略,企业自成立以来,创造了多个酸辣粉界的“第一”:酸辣粉界第一家红薯全产业链企业、酸辣粉界第一家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酸辣粉界第一且唯一全国民族商品定点生产企业等。

目前,豫道农业一天可生产酸辣粉140万盒,拥有线上和线下两种销售渠道,其中线上电商运营中心在天猫、京东、抖音等各大电商平台均开设有旗舰店铺,创出单日突破10万单的业绩。“今年我们还拿到了统一集团的板面产品代工订单,让豫道农业在速食阵营有了更大影响力。”赵豪说。

距离豫道农业不远处,息县正着力打造建设的“双基地 双小镇”(即中国红薯研发基地和红薯小镇、中国酸辣粉创新基地和酸辣粉小镇)又有新进展。“U型车间建设基本完成,预计6月中下旬可实现投产。”赵豪介绍,待项目落成后,将对酸辣粉产业资源进行整合,淀粉、包材、调味料、设备制造等生产企业将入驻酸辣粉小镇。按照规划,“双基地 双小镇”努力成为全国最大的酸辣粉生产基地,力争5年内实现年产值50亿元、10年内打造出百亿级产业集群。

重科创、重龙头、补短板富民产业链条趋于完整。不难发现,在息县,以弱筋小麦、优质红薯等为代表的种植业是传统优势,如今这些产业早已走向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之路,成为当地特色富民产业。其中,延长产业链、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提升科技创新意识等做法,是富民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信麦163”今年在息县迎来规模化种植和丰收,但宏升粮食的科研创新却没有止步。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牵头组建的中国酒用小麦产业技术协同创新平台在息县落地,宏升粮食是共创单位,合作院校包括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

据了解,在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方面,息县生产的弱筋小麦部分由当地面粉加工企业收购加工成蛋糕粉、饼干粉等工业用粉或家庭用粉进行销售,目前,全县弱筋小麦农产品加工企业23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1家。“息县坡”小麦粉、馒头、挂面获得中国绿色食品A级认证。

豫道农业从成立之初就坚持全产业链发展,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带动当地500亩脱毒薯苗育苗基地、30000亩红薯种植基地、5个储量600吨的红薯保鲜库和4个鲜薯条初加工工厂发展,为当地种植带动、就业带动等提供力量。在生产端,豫道农业也不断加大自主研发和设备改造,提升生产设备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生产车间产能和品质。
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息县优质红薯种植辐射东岳镇、白土店乡、包信镇等14个乡镇(办事处),带动4万农户增收、0.86万农民就业。

提规模,抢市场,这是息县龙头企业当下共同追求的目标之一。但面临的现实问题,也需要快速应对。以上述两大产业为例,酸辣粉产业链条中的“淀粉加工”环节仍待加强。据了解,包括息县在内的河南酸辣粉生产大县,生产所需要的淀粉原料不少来自省外,在环境保护的前提下,淀粉厂建设有待提上日程。弱筋小麦及其制品正在进行从田间到舌尖的转型,息县推出了面向C端消费市场的“息县坡”品牌,生产大米、挂面、烩面等,但品牌化建设上,仍待加强。

如何持续发展壮大富民产业?据了解,息县弱筋小麦、红薯等产业发展将以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引领,开展种植、深加工等,延伸产业链条;支持龙头企业建立大型企业集团或利益联结机制,着力扶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利益共同体,让农民更多地分享精深加工带来的增值收益,促进就地就近就业增收;打造企业全国知名品牌,立足优势,叫响“息县坡”“东岳红”等优质特色产业品牌。(胡译丹 郝楠楠)

编辑:祝萍  审核 :孙华峰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