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源治理|向好友借完款后 被告上演“消失的他”

2024年07月04日14:17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原告和被告本是多年好友,因5万元借款,被告上演“消失的他”,经调解员悉心调解最终解开了双方心结,让昔日好友握手言和。

被告蔡某某以还绿卡为由向原告张某某借款5万元,被告当场给原告出具一份借条,同时以自己的一辆汽车作为抵押,签订车辆(质)抵押协议书一份,承诺3日后还清全部借款。约定还款时间到了,原告多次向被告打电话催要借款,被告一直未按约定偿还全部借款,且电话无人接听,家里也找不到人,就连当时抵押的汽车也偷偷开走了,原告无奈之下运用“和谐中牟”诉源治理微信小程序进行网上立案。

案件通过微信小程序委派给官渡镇人民调解员蔡彦发,收到案件后,调解员首先通过电话联系了被告,询问双方关系如何,被告称与原告关系很不错,原告人也仗义。调解员随即说:“不能仗着人家仗义,你就辜负人家的一片好心啊,你做的事觉得合适吗?”被告顿时沉默不语,见还有调解的余地,于是联系双方当面调解。原告情绪激动地对调解员说:“他就是说话不算话的人,他有困难我帮,你看看他做的这些事,真是没法提!”

调解员转而又问被告:“是不是家中有啥困难?”

被告面露难色地说:“我现在是真想还钱,可是家里实在是拿不出那么多,我做的小生意赔了,现在连家里的基本生活用钱都困难。”

调解员本着化解纠纷,不伤朋友间和气的原则,耐心细致地做原、被告工作,经过近一个半小时的耐心调解,原告念及朋友间的情谊,最终同意让被告分期偿还5万元借款。

至此,这起朋友间的民间借贷纠纷圆满化解,双方握手言和,重续昔日友情。

【调解心得】社会生活中,亲戚、朋友间的民间借贷并不少见,由此产生借贷纠纷也时有发生,若将案件一判了之,不利于社会团结稳定。调解员应在法律与人情之间寻找平衡点,以情、理、法说服当事人,既能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能修复双方感情,节约诉讼成本,实现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李晓 弓少颖/文图)

编辑:林辉  审核 :孙华峰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