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近日,洛阳市瀍河区检察院自主研发的“依托已办、在办刑事案件发现存量民事公益诉讼线索法律监督模型”在最高检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管理平台成功上架。
模型要旨
模型要针对刑事检察部门未及时发现或移送已办、在办刑事案件中存在的民事公益诉讼线索,造成该线索被遗漏,刑事、公益诉讼检察融合履职成效不佳等问题。通过对近年来已办公益诉讼案件进行分析,提取关键词建立关键词库,从全国检察业务应用系统2.0(以下简称“业务系统2.0”)提取已办、在办的刑事案件名称等信息,将该信息与关键词库进行碰撞,从而发现存量公益诉讼线索,再与已受理民事公益诉讼信息进行比对,得出符合立案条件但未立案的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线索,拓展公益诉讼案件线索来源,促进刑事、公益诉讼检察融合履职。同时,针对筛选出刑事案件多发的行业监管漏洞问题,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从而实现诉源治理。
监督成效
该模型在瀍河区检察院上线以来,共推送民事公益诉讼线索54条,立案12件(文物保护类2件,食品药品安全类4件,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类6件),11起案件全部起诉到法院,现已判决11件,判处惩罚性赔偿金80.18万元。通过大数据模型发现并移送洛阳市院审查起诉的“李某某等破坏文物民事公益诉讼案”为河南省首例可移动文物保护公益诉讼案件,对于提高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实现文物资源的全方位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思维导图
模型特点
精准性,对于模型筛查推送的线索,成案率达到52%;全面性,实现了对已办、在办刑事案件中存量民事公益诉讼线索的全面排查;可推广性,关键词库已在模型中构建,模型所需数据简单且均来自业务系统2.0,数据容易获取,便于推广应用。(楚祎楠/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