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常常听到一些人说,紧张地想吐,害怕的心口痛,这是情绪影响到交感神经系统出现的胃部痉挛,或胃酸分泌过多出现的应激症状。还有些时候,遇到情绪紧张,人们常常会有口干舌燥的感觉。这些现象都说明,情绪与胃的疼痛、功能有直接的关联。
平常稍作留心,我们就会发现,大大咧咧,性格外向的人,极少发生胃痛;而多愁善感,工作学习压力大的人,则常常因为胃痛或消化不良、胃胀反酸等症状,反复求医就诊。
一些胃痛病人,胃镜反复检查也未见明确病变,但胃痛就是缠绵难愈,甚至时常痛苦不堪。用药可能会有好转,一旦停药或饮食稍有不慎,或情绪受到刺激,或心情低落,症状就会悄然“返回”。
有些人在领导岗位上时,天天压力很大,常常胃药不断。然而真正退休了,或岗位调整了,或心情放松了,胃病也就不药而愈。如今,学生、白领、家庭主妇是胃痛反复不愈的高发人群,归根结底还是学习、工作压力大,想法多所致。
若想告别这类胃痛,我们需要认识到这是一种非器质性疾病造成的情绪性胃痛。不会引发严重不良后果,放下疾病本身造成的心理包袱,就会轻松许多。甚至通过情绪和饮食调整,就会不药而愈。
人的一生,不可能全是顺境,如何看待眼前问题很关键,也很重要,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医的前15年里,常常因为不能有效治愈病人的疾病,减轻病人的痛苦而焦虑,以致寝食难安,导致天天胃痛,饮食难进。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的积累,能力的提升,心态也渐渐有了合理的调整。如今,我对病人的疾苦感同身受,倾尽全力治疗,不再把自己完全带入情绪的泥沼,反而有了更高的医疗质量。随着自身情绪的日趋稳定,胃病几乎不治自愈,也能以更好的状态去做好一个医生。
情绪的调整,可以通过阅读、娱乐、运动等多种方式获得。阅读可以开阔眼界,自然胸有乾坤,豁达轻松。投入积极健康的娱乐活动中,忘情其中,神经就会自我调整平衡。运动尤其是长跑这类的运动,在获得身体肌肉训练的同时,大脑皮层可以分泌多巴胺和奖赏性的脑啡肽、内啡肽,使我们处于精神愉悦的放松状态。
中医认为肝属木,脾属土。五行生克中,肝木克脾土,就是说肝对脾胃的功能有直接的调节作用。肝喜条达舒畅,气恼、烦闷致使肝气不舒,就会发生对脾胃调节功能的异常,而出现脾胃功能下降,消化不良,胃胀,胃痛,反酸等症状。这时候就需要疏肝解郁,比如中成药越鞠丸、舒肝健胃丸等,都有较好的效果。
负面情绪可以造成胃痛,叫作情绪性胃痛,中医术语称之为肝郁气滞。最好的解药,就是看得开,放得下,少生气。(李武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