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大疆牌无人机在蓝天上盘旋飞翔, 14架红外热成像天眼设备24小时扫描着9304公顷的广袤森林,75台AI智能防灭火语音警示机器人完好无损、枕戈待旦,三五成群的护林员带着袖章、手持巡护终端,不间断地巡逻在重要山口卡点……3月下旬以来,在河南内乡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每天都在上演着“空天地人”一体化防灭火实战大戏。
随着清明祭扫高峰临近,宝天曼多以晴天为主,气温高,风力大,空气湿度小,森林火险等级骤然升高。为确保春季生态资源安然无恙,该保护区全面启动防灭火应急预案,以科技赋能之智,合力群防群控,为野生动植物筑起安全屏障。
“您看这个防火手册,遇到火情要这样处置……”3月25日,由退役军人组成的防火宣传队正在葛条爬村开展“敲门行动”。保护区创新推出的“分类化”宣传策略,面向儿童的绘本以“森林小卫士”故事寓教于乐;针对村民的“防火十不准”将法规知识编成顺口溜;而覆盖周边行政村的微信群,则通过短视频演示应急避险技巧。今春累计发放特色宣传品3000余份,微信群推送警示案例30起,织密立体宣传森林防火网,形成全民防灭火氛围。
“西北区发现热源!”3月24日16时23分,指挥中心大屏骤然报警。无人机3分钟内抵达现场,传回游客野炊的清晰画面。地面巡护队同步接收坐标,12分钟完成处置。这套智能监测系统,整合14个双光谱摄像头、68个枪机球机监控摄像头、卫星遥感数据和5架巡护无人机,实现每公顷高密度覆盖,确保智能监测全天候,构建安全“火情秒应圈”。
清晨6点,退役军人出身的巡护队长于博带领着15人的队伍已穿梭在密集栎树林间。这支平均年龄35岁的防灭火队伍,将部队的“战场勘察”经验转化为“林相监测”技能,通过腐殖层厚度迅速准确预判着火险等级。在他们的带动下,周边社区100多名村民组成应急分队,形成“半小时扑救圈”。该保护区管理局保护科负责人介绍道:“我们采用网格化+林长制管理模式,将9304公顷林地细分为93个责任网格,每个网格实现卫星盯、无人机查、人工巡三重保障。”
暮色中的宝天曼,智能监测塔的警示灯与巡护员的头灯在群山间明灭闪烁,仿若为原始林海佩戴的“科技闪光项链”。
从“人海战术”到人工智能防控,宝天曼的防灭火实践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当退役军人的坚毅身影与无人机的电子之眼在山林间交响,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科技与人文的深度融合,更是一个生态文明新时代的铿锵足音。(薛小磊 白兵勇/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