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点燃“红色引擎”激活小区治理“一池春水”

2025年03月31日09:52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3月26日,夜幕降临,固始县蓼城街道尚城一品小区的 “邻里议事厅” 内灯火通明。由县直单位 “双报到” 党员、物业企业党员负责人和小区业主党员代表组成的功能型党支部,正在这里召开联席会议,就小区充电桩安装问题展开协商。这一幕,是固始县创新构建 “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小区功能型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业主” 五级组织体系的鲜活实例。

固始县城区面积近5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50万。居民业主来自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人口密度大、治理任务重。面对传统小区治理中党组织覆盖不全、资源整合不足等难题,固始县充分发挥小区功能型党支部的纽带作用,着力扩大党组织覆盖范围,提升治理效能。在街道党工委的统筹下,按照 “应建尽建” 原则,在各住宅小区建立功能型党支部。党支部3名核心委员,分别由小区业主党员代表、物业企业党员负责人和县直单位 “双报到” 党员代表担任;同时,依据小区规模,吸纳业委会党员、离退休党员等群体作为成员,构建起 “核心固定 + 动态补充” 的组织架构。

为破解人员力量不足的难题,固始县建立 “双报到” 党员 “双向管理” 机制。县直单位党员在到社区报到的同时,同步编入小区功能型党支部,实行 “工作在单位、服务在社区” 的双重管理模式。目前,全县89 个县直单位的6000 余名党员已到社区报到,其中121名党员担任功能型党支部委员或楼栋党小组长。在秀水街道岳桥雅居小区,县建投公司党员陈礼洪作为功能型党支部书记,牵头成功解决了小区雨污分流改造难题,还带动12名党员业主主动认领绿化养护等服务岗位。

阵地建设是开展工作的基础。固始县秉持 “小、巧、精” 原则,利用物业企业的空闲办公室打造 “红色港湾”,为功能型党支部开展日常工作、居民协商议事、调解矛盾纠纷等提供阵地支持。与此同时,在6个城市街道,结合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因地制宜建成6个面积超1000平方米的 “邻里中心”,实现城区15分钟生活圈全覆盖,为居民业主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邻里中心” 内设置了老年人活动室、社区小食堂、儿童之家等十多个功能室,致力于打造 “幼有所育、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的幸福家园。

在唐城美景小区,功能型党支部每月5日都会开展 “居民议事日” 活动,这已经成为居民们期待的重要活动。固始县严格落实 “一征三议两公开” 制度,设立 “邻里议事厅”。小区重大事项通过 “一征三议两公开” 程序决策,居民也通过 “邻里议事厅” 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此外,固始县还搭建了小区功能型党支部、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议事平台,共同协商小区公共事务。

为提升服务精度,在各个小区组建打造社区工作者、“双报到”党员、志愿者3支服务队伍,实现小区治理和便民服务的双向奔赴。针对社区干部、网格员专业知识不足问题,常态化、精准化开展基本法律知识、消防安全和矛盾调解技巧等业务培训,全面提升基层干部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对于“双报到”党员,设置监督指导员、政策宣传员、环境监管员、矛盾调解员、志愿服务员等“五员”岗位,按照“双报到”党员工作性质、性格特点,引导党员认领不同职务,方便党员结合特长,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以党员为引领,组建由小区业主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开展各项志愿服务。

在功能型党支部的引领下,固始县小区治理效能显著提升,实现物业费收缴率上升、居民投诉率下降。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大幅提高,从 “旁观者” 转变为 “参与者”,党员带头推动邻里议事厅、三方议事平台高效运转,吸引更多业主主动参与基层治理。从 “被管理” 到 “要治理”,打破了传统物业单一管理模式,形成多方共治的新局面,显著提升了业主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依托 “邻里中心” 开展的各类邻里活动,也让邻里关系从 “陌生” 走向 “和睦”,构建起基层治理的新模式。

从 “问题楼盘” 到 “红色样板”,固始县通过功能型党支部建设,成功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这一创新实践,不仅打通了城市基层治理的 “最后一公里”,也为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 “固始方案”。(何婷 朱黎明)

编辑:林辉  审核 :孙振恒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