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近期来,为打造“书香检察”,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提升检察文化品位,洛阳市伊川县人民检察院在官方微信推出“一叶书香”栏目,展示检察干警的文学素养。本期辑录办公室刘玉辉的文章《读书法即生活法》。
读《郭文斌解读<弟子规>》一书第50集“方此勿彼意味浓”带来的触动,就像一杯清茶般沁人心脾。郭文斌老师对“读书法,有三道,心眼口,信皆要”的解读,让我重新思考了“读书”二字的分量。
“心到、眼到、口到”,这六个字乍看简单,实践起来却需要极大的专注力。过去,我总以为读书就是逐字逐句地看,甚至有时会走马观花地“完成任务”。但郭文斌提醒我们,真正的读书是“心眼口三到合一”的过程:眼睛看进去的文字,要用心去揣摩,用口去诵读,才能让知识真正沉淀为智慧。
比如读到“方此勿彼”时,我突然意识到,这不仅是在说做事要专注当下,更是在提醒我们,读书时也要摒弃杂念。手机弹出的消息、脑中纷乱的琐事,都是“彼”的干扰。只有把心完全安放在书页上,才能触摸到文字背后的深意。
这一集的解读中,郭文斌提到“读书是修身,更是修心”。这让我联想到工作中的场景:面对群众的法律咨询时,能否像读书一样“心到”,耐心倾听对方的需求?处理群众矛盾纠纷时,能否像“眼到”一样细致观察群众的情绪?当我在开展普法宣讲时,是否做到了“口到”——用真诚的语言传递观点?
《弟子规》中的“心眼口”三到法,不仅是读书的方法,更是生活的智慧。它教会我在浮躁中保持定力,在琐碎中寻找专注。就像书中所说,“信皆要”——对知识的敬畏、对过程的投入,缺一不可。
记得一位老师分享过“读经典不是为了回到过去,而是为了照亮未来”这句话,让我深有共鸣。《弟子规》诞生于数百年前,但郭文斌的解读却让它与当代教育者的困惑紧密相连。当我们用“心眼口”去品读时,那些关于孝悌、谨信、仁爱的教诲,就不再是冰冷的教条,而成了滋养心灵的养分。
读完书,我特意品着茶,回味今晚的收获。窗外树叶的沙沙声,仿佛也在应和书中的句子。或许真正的读书,就是让文字从纸面流淌进生命,再让生命的热度反哺文字。感谢读书会,让我在喧嚣中寻得一方净土,更让我明白:读书不是任务,而是一场与自我、与世界的温柔对话。(刘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