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近日,走进桐柏县,连绵的茶山郁郁葱葱,茶农们正忙着采摘今春的第一茬嫩芽。这片曾被称作“中原茶乡”的土地,如今正依托绿色金融的“活水”,将一片片“小叶子”蝶变为富民强县的“金叶子”。
近年来,桐柏金融监管支局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模式,探索茶旅融合发展,精准滴灌茶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书写了绿色金融助力生态经济发展的生动篇章。
政策协同,增强茶产业发展牵引力。桐柏金融监管支局推动地方政府先后出台《桐柏县金融机构支持茶产业指导意见》、《茶叶产业融资贷款实施办法》等文件,指导辖区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提升金融服务,有效支持茶农茶企茶商的融资需求,推动当地茶产业做大做强。推动县政府每年安排茶产业专项资金助力“中原茶乡”建设,以财政资金投入引导带动民间资本、金融资本投入,助力茶农增收、茶企增效。联合茶艾发展中心筛选涉茶经营主体融资需求,建立涵盖茶叶种、制、销产业链条上的经营主体“白名单”,向9家金融机构推送涉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08家,要求金融机构逐户走访摸排融资需求,提高信贷支持的精准度。紧盯构建特色农业产品保险保障体系,结合茶树生长现状、病虫害和气候等因素,推动出台《桐柏县地方特色农业保险工作实施方案》,开辟茶叶特色保险种类,为茶农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兜底”补偿服务。
服务升级,提升茶产业发展支撑力。为支持茶产业蓬勃发展,解决茶产业链条上各个环节的融资难题,桐柏金融监管支局指导辖区银行机构探索金融助力茶产业升级新模式,将门店(企业)交易数据、专利技术、订单合同等“软资产”纳入贷款模型设计,创新推出“豫茶香”“惠农e贷—桐柏茶叶贷”“绿色茶香贷”等信贷品种,充分满足茶产业链上下游不同涉茶经营主体融资需求。截至目前,“豫茶香”“绿色茶香贷”等已累计投放3.1亿元,惠及企业、合作社及农户349余家。同时,联合县信用城市建设促进中心按照农户、茶叶专业合作社、茶叶企业的信用赋分情况,在融资对接中开辟绿色通道,实行容缺办理,对部分信用较好的茶农、茶业合作社、茶企仅需提供诚信承诺书,无需实行抵押,即可办理全信用担保贷款,有效解决了茶农茶企抵押物不足的问题,助力“信用桐柏”建设。
保险护航,强化茶产业发展抵抗力。为应对自然灾害对茶产业的冲击,桐柏金融监管支局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商业保险”双覆盖。指导中原农险开展茶树种植保险附加低温气象指数保险,针对春茶低温冻害研发的附加低温气象指数保险,将茶树种植保额提高到3000元/亩,在3-4月采茶旺季期间,当天最低气温达到0℃以下即触发赔付,有效破解了保险服务中的查勘难、定损难问题。目前,“茶叶气象指数保险”已覆盖茶农757户,为茶农提供风险保障3.17亿元。指导太平洋财险对经过政府部门审定的合格品种,符合当地普遍采用的种植规范标准和技术管理要求的茶园开展商业性春茶种植完全成本保险和商业性茶树种植保险。目前,春茶及茶树保险已涵盖茶农、茶企、新型合作社,共承保亩数4343亩,金额0.3亿元。
茶旅融合,激活茶产业发展内驱力。桐柏金融监管支局坚持把支持茶旅融合发展作为延展茶产业链的重要切入点,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探索“茶旅+”模式,创新“茶旅+康养”“茶旅+农家乐”“茶旅+研学”“茶旅+传统古村落”等文旅融合新业态的金融支持路径,联合地方文旅、乡镇等部门共同助力打造黑明寺禺峰茶旅文化村、茶旅名镇程湾镇、生态旅游茶园观光带固县新庄村、茶叶村吴城王湾等一批茶旅融合示范镇(村)。截至目前,支持茶旅融合示范镇(村)农家乐102户、贷款余额1530万元。其中,程湾镇打造的30公里茶产业观光环线,在春茶季日均接待游客500人次,采茶体验、茶膳民宿供不应求。茶旅融合让“一季忙”变为“四季旺”,2024年旅游综合收入达百万元,不仅盘活了闲置房屋、提高了茶叶附加值,也拓宽了村民的增收致富渠道。
在金融活水的润泽下,桐柏县茶园面积增至16.7万亩,茶叶年产量4700吨,综合产值超20亿元,全产业链从业人数突破5万人,带动周边农户收入年均增长12%,助力桐柏“小茶叶”成就“大产业”,走出了一条绿色生态富民的发展之路。(薛小磊 李博 梁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