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在38年的人生岁月里,我与法律携手走过了近20载。虽然有过迷茫、有过困惑,却从未动摇过我对司法为民初心的坚定。”中牟县人民法院民二庭员额法官王娜这番话是她职业生涯的注脚,也是一名基层法官对法治信仰最朴素的诠释。
2016年,王娜进入中牟县人民法院工作,从初出茅庐的法官助理,逐步成长为一名独当一面的员额法官。她将“如我在诉”四字铭刻于心,2024年用580件年结案量的数字,在卷宗堆叠的案头、在剑拔弩张的法庭,书写着司法为民的生动篇章,多次荣获“业绩突出的法官”“调解标兵”等称号。
法治进程滚滚向前,我始终与之同频共振,从未松懈司法为民的初心。
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法官的立足之本。王娜深知,只有持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才能在审理案件时精准切中案件“七寸”,做到依法公正,游刃有余。用心、用情对待每一个案件是化解矛盾纠纷的关键,在庭前仔细审阅卷宗材料,是王娜必不可少的工作步骤。只有精准把握矛盾症结,才能在与当事人沟通时,有理有据地摆事实、举证据、释法理,从而赢得当事人的信任,让他们听得进建议,选择最有利的调解方案,实现诉讼利益最大化,让公平正义以直观可感的方式呈现在群众面前。
基于善意与同理心去审视案件,更能够争取到当事人的理解与尊重。
作为法律工作者,王娜明白烂熟于心的法律条文和法理知识是很多当事人都不曾触及的法律盲区。在自己眼中不起眼的小案,却可能关乎当事人的切身利益甚至整个人生。所以在办案过程中,王娜总会多站在当事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多听一听当事人的陈述,将案件背后的事理多了解一些,相关法律多解释一遍。基于善意与同理心去审视案件,更能够争取到当事人的理解与尊重。
王娜的办公室墙上,挂着当事人送的锦旗,背后藏着无数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以一起股权转让纠纷案件为例,原告将其持有某公司的股份转让给被告后,被告却长期拖欠股权转让款,双方拉扯多年,积怨颇深。经历了庭审中的一系列争吵后,王娜利用周末时间,通过“背靠背”调解方式,耐心倾听了原、被告双方自公司设立至今的诸多恩怨纷争,找准问题症结,用法阐明事理、用心尊重意愿,有效地减少了双方间的纷争与隔阂,增进了双方间的理解和包容。最终,用真诚化解了双方的心结,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法律有尺度、调解有温度”,案件不仅达成调解,且在调解后,后续款项也按期足额进行了履行。
法官的工作从来不是单打独斗,而需凭借团队的协同之力破浪前行。
王娜团队内部分工精细且明确,每位成员都清楚知晓自身职责所在,专注于各自领域深耕细作。与此同时,大家又心向一处、目标如磐,彼此间秉持着毫无保留的信任,相互扶持、携手共进。正是因为有着这样清晰且坚定的目标,团队成员在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真正做到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我的毕生追求。
每一位走进法院的人民群众,内心都满怀着对公正司法的殷切期盼,而教育、指引、感化与疏导,是法官肩负的职责。王娜深知,法官对待案件的态度、处理纠纷的方式,无一不体现着司法为民的深度与广度。她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全身心投入每一个案件中,把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当作自己矢志不渝的毕生追求。(刘朦/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