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麦浪飘香,孕育希望。5月14日,郑州大学农学院与河南今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举行“国审小麦新品种郑大181品种权转让”签约仪式,让校企合作更进一步走向深入。
小麦作为我国第二大口粮作物,其品种创新与推广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郑州大学作为国家 “双一流” 建设高校,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解决行业难题,2018年7月,以作物学、生物学、农业资源利用等学科为依托,郑州大学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联合共建郑州大学农学院,以主要农作物、畜禽、果蔬、微生物等为研究对象,重点开展合成生物学、诱变育种、作物遗传改良、智慧农业绿色生产等研究工作,构建高效精准的种质、品种、技术创新体系,形成“理论基础-育种技术-产品创制-成果转化”的创新链。
农学院教授焦浈团队长期致力于小麦核辐射诱变育种及小麦病害绿色防控技术的集成与创新研究。“郑大181”是焦浈团队利用离子束诱变技术,结合小麦常规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经过十年磨一剑的科研攻关,选育而成的郑州大学第1个国审小麦品种。据悉,“郑大181”具有矮秆、大穗、大粒、高产的显著特点,千粒重高达46.9克、容重高达841克/升。
农学院党委书记苏伟表示,此次“郑大181”品种权转让,是校企携手共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典范,是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的关键一环,也是农学院深化产学研用融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标志性成果。
郑州大学作为科研成果的输出方,拥有强大的科研实力和丰富的技术资源;河南今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农业产业化推广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成熟的市场渠道。双方的强强联合,将加速“郑大181”小麦新品种的推广和应用,为广大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据介绍,在种业振兴的国家战略下,“郑大181”的品种权转让揭示了一条清晰路径:以高校基础研究为“源头活水”,以企业市场能力为“转化枢纽”,以政策支持为“护航东风”,这种模式不仅让科研成果真正“长”在土地上,更让农民成为科技红利的直接受益者。(王君杰/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