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建安区:六项执行举措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2025年05月30日11:57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今年以来,建安区法院始终致力于优化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在处理涉企业案件中创新执行举措,为切实服务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坚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是缓用强制措施助执行。充分考虑被执行企业的经营状况,秉持善意执行理念,在对申请人进行释法明理后,不轻易采取强制措施,如暂缓对被执行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采取纳失限高措施,给予企业充分的时间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暂缓冻结、扣划用于生产经营、发放工资的资金和设备,确保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对资金确有困难的被执行人企业,采取“生道执行”或“灵活执行”的方法,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情况下,认真做好执行和解工作,通过分期履行等措施帮助其恢复经营能力并逐步清偿债务。

二是预警提醒助执行。建安区法院执行局积极探索信用惩戒前置机制,创新推出“预失信、预限高”措施,通过向未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发送《预失信通知书》、《预限高通知书》,明确给予7天履行宽限期,督促其主动履行法律义务。该措施自实施以来已有17家企业因及时履行义务免于信用惩戒,既保障了债权人合法权益,又减少了对企业正常经营的负面影响,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 有机统一,为营造诚信守法的市场环境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三是信用修复助执行。一是不断规范对企业及法定代表人的信用惩戒措施,积极探索信用修复机制,对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信息及时予以修复。二是针对万人助企联乡帮村领导小组交办的涉企案件,建安区法院执行局在经申请人同意后,对确有困难的被执行人企业的失信限高措施予以屏蔽撤销。三是根据上级法院安排部署开展核查、清理、规范失信被执行人信息的专项活动。对已结案件失信信息全面核查,及时进行信用修复;对在执案件失信信息逐案核查,动态调整失信等级。活动开展以来,建安区法院已对14家企业进行信用修复,正在帮扶21家企业积极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

四是善意文明助执行。在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通过对涉案企业进行全面排查,依法准确甄别财产,摸清其资产经营状况、履行能力意愿等情况,对于暂时陷入经营困难但产业前景良好、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建安区人民法院采用经营性资产“活封”模式,即能采取“活封”“活扣”措施的,尽量不“死封”“死扣”,允许企业继续合理使用被查封、扣押、冻结的经营性涉案财物;对企业临时解除保全转贷融资申请,及时采取解封、变更保全标的物等措施,助力企业转贷融资,最大限度降低执法办案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保住企业赖以生存的生产设备及经营场所,帮助其摆脱困境、重获新生。2025年1月以来,“活封活扣”资产300万余元、修复企业信用50家、为被执行企业屏蔽失信信息52条、撤销限高49条。

五是执破融合助执行。开展案件筛查工作,对预期可实现执转破的案件摸清底数,对筛查范围内的各种案件实行清单式管理。成立执破融合小组,加强执行程序和破产程序的有效衔接,推动执行领域的僵尸企业清理,促进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的破产工作发展,充分发挥破产制度在拯救生病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方面的功能,切实构建“能够执行的依法执行,执行不能符合破产条件的依法破产”的工作格局,有效化解“僵尸案件”,有效推动终本出清,切实推动解决执行难。2025年1月以来,共移送执行破案件6件,中院接收5件。

六是专项行动助执行。适时组织涉企案件专项行动,常态化开展“豫剑执行”“莲城利剑”执行活动,强力打击拒执犯罪,督促被执行人主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提高了企业作为申请执行人的执行到位率,保障胜诉企业的权益及时兑现。2025年以来,共开展集中执行行动38次,拘传129人,拘留50人,腾房2处,扣押车3辆,现场查封企业财产8处。(张静芳)

编辑:林辉  审核 :刘思嘉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