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夏收时节,走进禹州市小吕镇罗庄村220余亩麦烟套种基地,40余名村民正抢抓农时,对麦田里的烟株进行培土、加固......田埂四周,金黄色的麦浪随风起伏,像一道道麦墙护着绿意盎然、长势喜人的烟株,黄绿之间,丰收与生长正在演奏着烟叶与粮食作物融合发展,农民实现增收致富的和谐乐章。
“今年,我一共流转了400余亩土地,其中320亩套种烟叶,110亩套种辣椒。麦套烟叶、麦套辣椒这种特殊的套种方式受天气影响小,按照目前的长势,今年产量只增不减!”小吕镇罗庄村种植大户田科选说。
据了解,小吕镇作为典型的农业乡镇,一直以来都是以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作物为主,为解决种植模式单一、经济效益不高的问题,近年来,小吕镇立足本地资源优势,以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为重点,在保障小麦产量稳定的前提下,积极推广小麦与经济作物间作套种模式,鼓励引导村民发展烟叶、辣椒、中药材等特色种植,推动种植品种由单一化向多元化、特色化方向转变。
“近几年,在镇政府的引导下,越来越多农户采用这种套种模式,种麦时预留出一定空间,辣椒、烟叶提前种植,不影响小麦生长,既能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又能提高种植效益。”小吕镇罗庄村党支部书记宋占宾说。
当然,这种套种模式受益的不只是烟农、椒农,还有附近的农民。“从移栽开始我就在基地务工,一天能赚上个百八十元,后期管护、收获也还能接着干,比在家里闲坐着强多了。”徐楼村村民杨大雪一边熟练地培土,一边满足地说道。
产业发展遍地生“金”。目前,小吕镇小麦种植面积达4.5万亩,其中套种辣椒、烟叶10000亩左右。全镇28个行政村提前谋划,认真落实镇党委政府工作部署,积极推广小麦与经济作物间作套种模式,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益,有效解决粮经作物增地矛盾,实现一地多种,一地多收,既保障了国家的“粮袋子”,又充实了农民的“钱袋子”。
“下一步,我镇将继续引导群众探索小麦与烟叶、辣椒、红薯、中药材等间作套种方法,推动粮食与经济作物共生协同发展,同时也会鼓励群众流转土地,培育更多一批种植大户,示范带动群众实现增收致富”,小吕镇党委书记周奕硕表示。(牛亚津 李鑫珂)